
標題

標題
內容
2019深圳兒童文學專題座談會舉行
——當我們談兒童文學的“虛”與“實”,我們在說什么
更新時間:2019-07-12 來源:深圳兒童文學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把握新時代的脈搏,肩負起更好繁榮深圳兒童文學的使命,立足深圳創作出更多的兒童文學精品,建設一支更加專業、團結、有創意、有活力、有影響的創作隊伍,7月7日下午,由深圳市文聯創研部、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和深圳市作家協會共同主辦,深圳市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深圳市紅樹林雜志社和老墨家族聯合承辦的深圳兒童文學座談會,在“老墨家族童書館”舉辦。活動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陳詩哥主持,部分深圳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愛好者、兒童閱讀推廣人、少兒圖書編輯等20多人就“兒童文學的‘虛’與‘實’”等主題開展研討,部分外地兒童文學作家也專程赴會。
“老墨家族”品牌創始人墨叔叔表示,深圳兒童文學作家為少年兒童奉獻了許多高品質的精神食糧,希望有機會與更多深圳兒童文學作家合作,把他們的優秀文字作品變成有聲讀物,讓更多的孩子聽到。
深圳文聯創研部副主任、市評協秘書長劉上江表示,近年來深圳兒童文學蓬勃發展,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深圳兒童文學作家群體形成了各自鮮明的寫作風格,有的作品帶有較為明顯的地域或個人風格。對深圳兒童文學的發展方向,她提出來三個思考:怎樣提高在全市范圍內180萬中小學生中的認知度?怎樣提供更多更優質名家學術資源提升深圳兒童文學作家的素養學養?怎樣拓寬深圳兒童文學的寫作范圍,寫出更多當下題材、城市題材的文學作品?
著名評論家、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周思明從傳統文論對虛實關系的論述,結合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等經典文學作品,提出成功的兒童文學作品,應該做到虛與實的結合、歷史與美學的結合,應該既是現實的也是浪漫的,既是現在的也是未來的,既是寫實的也是虛構的。
著名評論家廖令鵬闡述了理解力與想象力、虛擬與現實兩對關系,尤其對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的形態下,結合電子游戲《我的世界》,就虛擬世界對傳統“真實”觀念造成的沖擊,做了敏銳性強有新意的論述。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陳詩哥認為,虛與實的問題是文學創作包括兒童文學創作的一個基本問題。他重申了兒童文學的“文學性”與“兒童性”問題,提出兒童文學作家們應當向兒童學習。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郝周結合自己創作《牛背上的白鷺鳥》的經過,談了自己對虛與實的理解,認為好的文學作品應該做到虛實交織,虛是“目的”,構是“賦形”。
深圳學生文聯秘書長謝晨分享了近期深圳市校園文學的創作、出版及獲獎情況,并結合他從事有關權威兒童讀物評審的經歷,對深圳兒童文學作家的創作及校園文學的進一步繁榮發展提出了若干可行性建議。
《紅樹林》雜志副總編楊利華結合自己女兒閱讀《邊城》對小說中“黃狗”形象的凝視,談到了兒童之眼與成人關注點的不同。由此提出處理好真實、虛空關系對兒童文學寫作的意義。
著名閱讀推廣人李迪通過對托爾金的作品細讀,闡述了記憶、語言、創作的虛與實,是如何被喚醒、被想象而進入文學的,故事如何呈現“真實”的,冗長的生活是如何產生意義的。
著名閱讀推廣人劉海龍結合自己長期進行閱讀推廣、大量閱讀兒童文學暢銷作品的經驗,提出在“文學性”“兒童性”之外,強化“故事性”的觀點。
郭海鴻、嚴愛慈、西西、王聰、樊雪晴等作家、學者、文學教育者、閱讀推廣人,也分別在會上介紹了自己目前正從事的寫作、研究、教育或推廣情況。王科融、張洪毅、黃文海等第二屆深圳青少年文學創作大賽的獲獎學生,也結合自己的創作心得,談了自己所理解的文學創作中的“虛”與“實”關系。
深圳市作協副主席、市評協副主席于愛成在總結發言中,高度肯定本次座談會取得的成果,認為會議所探討的兒童文學創作的虛與實的話題,盡管是個基本理論問題,但實際上,文學創作中虛構的邊界問題,即有限與無限、局限與濫用問題,一直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導致了若干作品(主要是網絡文學作品)假“想象”之名而胡編濫造、任意“穿越”、戲說成風,因此對兒童文學創作中的虛實關系,也即虛構與非虛構、真實與現實等等概念、觀念、應用等進行梳理、探討,仍然是很強現實針對性的。
活動結束時,還舉行了部分深圳兒童文學作家代表為“老墨家族童書館”現場捐贈作品儀式,所贈圖書將陳列在童書館特別設置的深圳兒童文學作家專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