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寫作之美與名著鑒賞——“文學進校園”活動之陽江站
更新時間:2019-06-17 來源:廣東作家網
6月4日和5日,廣東省作家協會“文學進校園”活動分別來到了陽江市的海陵中學和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正巧陽江市作協也有意舉辦“文學進校園”的活動,于是省市作協聯手,一起為兩校的學子們奉上了兩場精彩的文學講座,在當地引起了熱烈反響。
陽江市作協主席林迎和作家徯晗受邀參加活動,他們分別以《熱愛文學寫作,提高美學鑒賞力》及《名作欣賞與創意寫作》為題,為兩校學子作主題演講。
林迎開宗明義,以送給同學們的三句話,開始了他的演講:一是從小學習寫作的意義,二是怎樣才能寫好文章,三是文學的美與鑒賞。林迎始終圍繞著這三句話,展開論述,演講的過程中,林迎展示了他驚人的記憶力,名篇名段名句,信手拈來,整段背誦,而且始終緊貼學生們的語文課本及推薦的課外閱讀內容,比如《荷塘月色》、《春》、《祝福》等優美片段的引用;比如《巴黎圣母院》、惠特曼的《小草》、泰戈爾的《飛鳥集》等帶給人的美學沖擊;比如怎樣由欣賞大自然的美進而延伸到對文字之美、表達之美、藝術之美的敏銳感受等等;最后,對于如何提高美的敏感性,林迎也給同學們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如理解美的內涵、豐富自己靈魂的知識儲備、學著欣賞藝術或含蓄或天然或極致等不同的美。因為所舉的例子、所引用的片段都特別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們的認知水平,所以課堂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與互動,同學們不時地會心一笑,或是奮筆疾書,記錄下打動自己的金句名言。
徯晗則是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名作欣賞課,她準備了大量的名著文本,逐一講解,令同學們與到場的市作協會員們,更精準地把握住名作之美,究竟美在哪里。正如徯晗在演講一開始便點明的主題:小說是語言的藝術,思想的藝術,也是形式與結構的藝術。她接下來,一一分析名作中對這三種藝術的高度掌控能力與寫作的技巧所在。對于語言的藝術,她摘取了伊斯梅爾·卡達萊《誰帶回了杜倫迪娜》、麥克尤恩《夏日里的最后一天》、莫言《紅高梁》的開頭,分析了作者是如何在開頭便設下懸念,如何以巧妙手法,交代人物關系,如何以不同的視角來展開敘事;對于結構藝術,她則選取了經典作品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及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前者的敘事結構形成了一種反復回旋向前的四重奏形式,而后者則不停地轉換著敘事的時空視角,帶給人一種震撼心靈的美的享受;對于思想藝術,她認為所有的經典名作都是人類思想藝術的結晶,通過對世界的現象性描述,幫我們獲得對世界的經驗與深刻認識,比如庫切的《彼德堡的大師》、菲利普·羅斯《凡人》、卡夫卡《變形記》等作品中的寓言性與象征性,都達到了思想藝術的巔峰。徯晗對名作的分析在熱愛閱讀、有志于寫作的學生與市作協會員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他們在隨后的互動環節中積極提問,將自己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拋出,徯晗以她自己多年的創作經驗認真作答,課堂上下形成了融洽的探討氛圍。
?本次活動在兩所學校均取得了圓滿成功,參加此次活動的嘉賓還有陽江市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鐘劍文、市作協副秘書長梁永藝、江城區作協副秘書長王宗認等。(文、攝影/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