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散文詩學會赴高明開展文學采風
更新時間:2019-06-12 來源:廣東散文詩學會
為提高作協會員文學創作水平,激發創作熱情,日前,佛山市高明區作家協會邀請廣東散文詩學會約20名會員分別到三譚革命事跡展覽館、“先有清泰,后有高明”之稱的楊和鎮清泰村開展文學采風活動。
活動當日,會員們懷著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敬仰之情,來到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譚革命事跡展覽館參觀學習。三譚革命事跡展覽館坐落在高明區明城鎮滄江河畔、文昌塔側,是高明人民為緬懷中國革命史上杰出人物、明城籍的民主革命家譚平山、譚植棠和譚天度而興建。展覽館是一座仿古建筑,外觀典雅大方,首層正中央擺放著譚平山、譚天度、譚植棠的半身玻璃鋼雕塑像,正氣凜然。
會員們跟隨講解員的步伐,通過聆聽講解、圖文并茂、結合實物等多角度,了解了“三譚”在各個時期的革命足跡和光輝業績,真切而直觀感受了“三譚”的歷史功勛、崇高風范和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認同與理解。
青山長在,英魂永存。在“三譚”浩氣凜然的銅像前,會員們舉起右手、握緊拳頭,面對鮮艷的五星紅旗,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清泰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杜景鴻,村黨委委員杜耀光,原清泰小學校長杜剛等村委成員在清泰村黨群服務中心辦公室熱情接待采風團一行。據杜景鴻介紹,清泰村由梁泰縣演變而來,故素有“先有清泰,后又有高明”之說。抗戰時期,為高明縣所在地。現保存于楊和鎮清泰村的《杜氏族譜》是高明迄今為止發現的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所載時間跨度最長、保存最完好的族譜,它對研究高明歷史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會后,會員們參觀了清泰村祠堂、文化禮堂、察看了村容村貌及村周邊環境,大家認真地聽,仔細地看,深入了解當地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模式,感受著新農村建設的巨大變化。清泰村,今年入選高明區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候選名單。(文/馮雪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