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三十五年如一日 固守一方精神家園
——全國小小說名家大腕匯聚平遠召開陳耀宗作品研討會
更新時間:2019-05-29 來源:梅州文學網
陳耀宗身居偏僻山區梅州市平遠縣,卻三十五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潛心耕耘,厚積薄發,創作出一大批反映時代、服務人民的精品力作。由全國小小說學會聯盟、廣東省作家協會創研部、廣東省小小說學會、梅州日報社主辦,平遠縣文聯、平遠縣作家協會承辦的全國小小說名家走讀平遠暨陳耀宗作品研討會,于5月11日上午在平遠縣文學藝術中心舉行。國內小小說名家大腕申平、蔡楠、袁炳發、雪弟、李立泰、魏永貴、陳毓、馬寶山、劉公、周東明、曲文學等,與來自全國各地的39位小小說名家齊聚平遠,和34位梅州市、平遠縣本土作家,匯聚平遠召開資深小小說作家陳耀宗作品研討會,并開展為期兩天的走讀之旅。
在陳耀宗作品研討會上,廣東省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謝石南,梅州日報社總編輯黃山松,與國內小小說名家大腕,從不同的視角對陳耀宗小小說作品集《尋找嘴巴》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和解讀。他們認為陳耀宗的小小說在思想和藝術上大膽探索創新,文筆老到,別具一格,角度非常獨特,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研討會由全國小小說學會聯盟副主席、廣東省小小說學會會長申平主持,并宣讀了全國小小說聯盟主席、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楊曉敏的賀信。因家中有事未能前來出席,楊曉敏特別委托申平向與會者轉達真誠的問候,對活動的順利舉行表示熱烈的祝賀。廣西省小小說學會會長申弓等人也發來了賀信賀電。
廣東省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謝石南在講話中,寄語廣東省小小說學會把培養作家放在首位,抓好引領,抓好文學精品力作,為廣東勇攀文學高峰作出應有貢獻。
平遠縣文聯主席李梅介紹了平遠縣文學創作和作家陳耀宗的情況。
陳耀宗是我國新時期小小說的開拓者之一,1963年生,廣東省平遠縣人。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就開始文學創作,從1985年起在省報發表小說,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是平遠縣第一位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系廣東省小小說學會常務理事,平遠縣作家協會主席,現供職于平遠縣文聯。陳耀宗致力于小小說創作35年,作品曾多次登上中國作協《小說選刊》等國家級權威文學雜志,已在《人民日報》等近百家報刊發表數百篇小小說,并發表了大量的散文、報告文學、詩歌和新聞作品,多次獲獎。出版小小說集《人前人后》《尋找嘴巴》等。
開幕式上,作為主辦方之一的梅州日報社總編輯黃山松為陳耀宗點贊:一是潛心耕耘厚積薄發求新求變的創作精神;二是35年鍥而不舍致力于小小說筆耕的創作歲月,三是在80多家國內報刊發表作品頻頻獲獎并出版系列專輯的創作成果。隨后研討會上,申平、蔡楠、袁炳發、雪弟、李立泰、魏永貴、陳毓、馬寶山、劉公,周東明、曲文學等名家們先后對陳耀宗的小小說創作展開熱烈的研討,高度肯定陳耀宗小小說創作所取得的成就,對其創作特色風格等進行深入探討,并提出要進一步拓展題材領域等意見建議。
廣東省小小說學會會長、國家一級作家申平在主持講話中說,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召開陳耀宗作品研討會,邀請到了國內許多重量級小小說作家前來為他的作品把脈。申平說,陳耀宗是梅州市的資深小小說作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就開始在《羊城晚報》《雜文報》等報刊雜志上發表小小說作品。他的作品直面人生,主題深刻,人物鮮活,針貶時弊,語言精煉準確,情節生動可讀,深受讀者喜愛。多年來他孜孜以求,默默耕耘,早在30年前就成為平遠縣第一個省級作家協會會員,后成為廣東省小小說學會常務理事,其作品入選《小說選刊》等多種選刊、選本和排行榜,他的作品已經走出了梅州,走出了廣東,走向了全國。我們為他召開這樣高規格的研討會,就是要進一步包裝推介他,讓他成為全國小小說名家,同時也影響帶動整個梅州市小小說的創作發展。
全國小小說學會聯盟副主席、河北小小說沙龍主席、中國白洋淀小小說創作基地主任蔡楠,從“以用現代筆法和新穎敘事構筑反腐小小說”角度,對陳耀宗小小說進行了掃描。他說,廣東作家陳耀宗是專注于反腐小小說創作并寫出大量優秀之作且產生一定影響的重要的小小說作家。難能可貴的是,陳耀宗不單是用現實的、直接的形式來寫作通俗意義上的反腐小小說,而是脫開反腐小小說的窠臼,用更具現代的筆法以及新穎的敘述視角來構筑反腐小小說,從而使得他的小小說在反映官場生態的現實基礎上更具藝術層次和藝術質量、從可讀性躍升到了可讀性與藝術性并臻的層面。其作品最突出的特色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借身體某些器官的缺失或者消失,虛構深度的荒誕,曲折地揭露腐敗;二、用多重視角敘述故事,站在非正常的角度,嵌入生活內里,深刻地諷喻現實;三、他在關注現實、社會、歷史的基礎上,精于讀書,勤于思考,才能立足現實的土壤,借鑒多種現代筆法,來揭露官場腐敗,進而通過揭露來樹立正氣,希冀重建官場新生態。所以在他的小小說創作中,又塑造了一些為官清正廉潔的正面形象。《安市長回鄉》中為民伸冤、不徇私情的安市長;《老局長的信》中解甲歸田、正氣凜然的老局長;《黑叔》中不改初心、忠于職守的黑叔……這些正面形象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溫暖人心、振奮精神的偉大力量。
全國小小說學會聯盟副主席、東北小小說創作基地黑龍江主任袁炳發認為,當下的小小說創作可以說已經進入“黃金期”,眾多作家能夠從身邊“小事”入手,以敏銳的目光審視當下的“人”,寫出特定人的真實“處世”心理。陳耀宗就是一位這樣的作家,他以“辦公室故事”為落腳點,把人在特定位置呈現出的特定心理狀態刻畫得淋漓盡致,突顯了“辦公室里的‘世相’”。袁炳發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陳耀宗的作品給予高度關注:一、妒忌與猜忌心理。中國人的妒忌心由“文人相輕”一詞可見一斑,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他人的長處往往是自己的“痛處”,于是就有了《人前人后》里甲、乙和科長的諸般表演。先是妒忌,面對他人成績妄加評議,不負責任地詆毀,繼而神經兮兮,察言觀色,暗地“告密”,僅僅三個人的辦公室,卻搞得氣氛壓抑,人人設防,無話可說,每個人都極度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這不就是職場中人真實狀態的寫真么?二、看客心理。三、推諉心理。四、官位心理。袁炳發說,陳耀宗很好地遵循了小小說創作的基本原則,從官場小事著眼,發掘人們內心深處的隱秘,以官場小說為基本形式,揭示大眾處世心態,角度選得好,作品的內在爆發力自然得以充分釋放。
廣東省小小說學會常務副會長,惠州學院小小說研究中心主任、《小小說時代》主編雪弟,是最早研究陳耀宗小小說的著名小小說評論家、作家。他作了題為《扭曲的官場生態的戲劇化呈現》的精辟評論。他認為,陳耀宗是我國新時期小小說的開拓者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小小說創作到現在,已發表數百篇小小說作品,出版小小說集《人前人后》《尋找嘴巴》等。其中,《牌子問題》《老家來人》《卡殼》《感冒》《變味》和《裂縫》等數十篇作品被《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等權威期刊轉載,或收入小小說權威選本和年度排行榜,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影響。陳耀宗創作題材廣泛,創作手法多樣,官場題材是他創作的重心,也是他小小說的亮點所在。綜觀陳耀宗的官場題材小小說,它們正是以“官場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切入點,來探討官場中人的生存心理和境遇的。只不過,陳耀宗探討的更多的是扭曲的官場生態。雪弟說,上世紀90年代期間,陳耀宗僅在《雜文報》副刊,就發表了三四十篇小小說,這一方面說明陳耀宗的小小說針砭時弊,另一方面暗示出他的作品可讀性強。也就是說,陳耀宗在表現扭曲的官場生態時,不是直抒胸臆式的,而是十分注重敘述的策略。具體地說,就是他的戲劇化呈現方式。這種戲劇化最突出地體現在情節的發展,尤其是結尾有時會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如《學習》,我們本以為作者講的“科里組織政治學習”的故事,不曾想情節竟發展成為乙科員和丙科員等欣賞甲科長的墨寶。接下來本想學習孔繁森的事跡,卻因找不到材料,變成了討論報紙上的廣告等。就這樣,一次嚴肅的政治學習走向了一場皆大歡喜的鬧劇。再譬如《變味》,村文書寫的一篇關于農民劉老七不計報酬義務牽頭修村道的報道,經村長、鄉政府辦公室K秘書、縣政府辦公室C秘書和市報編輯修改后,劉老七和有關他的事跡的段落竟然都被砍去了。作品以極其戲劇化的情節反諷了領導至上觀念驅使下所上演的一場本末倒置的鬧劇,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
這種戲劇化還體現在某些作品中,標題與內容的嚴重背離上。如《萬無一失》,情節卻是馬失前蹄;如《突出貢獻》寫突出貢獻人物評選,結果卻評上了沒有什么貢獻的領導;如《一致通過》,情節卻是一人通過;如《學習》,情節卻是不學習,等等。作者故意設置這種與內容存在巨大反差的標題,以使它具有反諷的功能,從而加劇戲劇化。對陳耀宗未來的創作,我充滿期待。
全國小小說學會聯盟副主席、山東省小小說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立泰,以《梅州有個陳耀宗》為主題,對陳耀宗的作品進行了把脈。他說,陳耀宗的小說謀篇布局,一波三折的故事、設計突轉出人意料的結尾拍案叫絕。小說語言溫婉含蓄,纏繞在溫婉含蓄中的別樣情感漣漪,讓人怦然心動。他寫小說不是單純寫故事,應該是更為豐富的,有意蘊的,深入人心靈剖析人性的故事。一般說來,能讓讀者產生強烈聯想共鳴、進行二度創作的小說大半是作者會留白的好小說。好的小說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牌子問題》寫法新穎,構思巧妙,結構緊湊,語言精練,細節難尋。陳耀宗的官場小說有喜劇有悲劇有鬧劇也有正劇,然而在正劇中蘊含著喜劇的元素,但大都針砭官場時弊、諷刺官人筆力辛辣、入木三分,為官場人物如哈哈鏡般畫像。人物有血有肉、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具有振聾發聵的藝術效果。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生活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變成深刻的情節動人的形象。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蕩人心。他的小說在思想和藝術上大膽探索創新,對幽默、幻想、荒誕、夸張的手法嫻熟巧妙的運用,文筆老辣機智,別具一格,讀后忍俊不禁。耀宗的小小說創作達到了相當高度,下步要往大獎沖刺。
全國小小說學會聯盟副主席、山東省小小說學會副會長魏永貴,以《手持官場“照妖鏡”》為題目,對陳耀宗的小小說作了剖析。他說,與南國的陳耀宗先生并不相熟。但是,通過小小說這個特殊的橋梁,我們在小小說王國里欣然相逢。魏永貴認為,好作品靠的是作家的外力與內功。陳耀宗做到了。小小說創作作為一門藝術,或者說,作為一門手藝,沒有真正的“三板兩斧”,一個作家,是難以真正立足的。陳耀宗猶似懷有魔法,手持一面特別的“照妖鏡”,讓官場的各色人物與各色嘴臉紛紛現形。憑著這個獨門絕技,陳耀宗毫無疑問在小小說世界引人注目了。文學創作沒有固定的模式,包括內容與形式。所謂文無定法。陳耀宗給自己起的微信名就是“文無定法”。在他的小小說創作中,他也嘗試一些寫作手法的多樣性,比如反諷、戲劇化、黑色幽默、夸張變形。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寫得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在作者的筆端,沒有用直接的詞語來對人物進行評價,而是通過人物的行為來反映。他尤其注重一些細節描寫、恰到好處利用一些道具。魏永貴說,陳耀宗是一個有良心有責任感的作家,這些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不是熱衷編一些風花雪月無足輕重的故事混點稿費和名聲,而是用一顆清醒的大腦在思考。作為一個文化人,陳耀宗的堅守難能可貴。當然,小小說,作為一門藝術,它要求作家在有限的文字容量中,傳達最大最深層次的能量,希望作家陳耀宗在今后的創作中,寫出更多經典能傳承久遠的作品。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陜西文學院簽約作家、著名小小說作家陳毓,作了題為《縱然生活千瘡百孔,卻也值得我們過》別具一格的精彩發言。她說,陳耀宗兄的小說好讀、耐讀,針砭時弊,用中醫的砭石與銀針探究生活。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貼近生活,情感共通。陳耀宗的小說故事(或作者的寫作靈感)多源自日常經驗,作者加以戲劇化的夸張表現。時常眼看著主人公陷于糾結,既覺得好笑又為其發愁,以此喚起閱讀者人性中共通的因素,似乎小說主人公面對的進退兩難的局面和心境、似曾相識的經驗閱讀者也有。這些都讓閱讀者與作者筆端的人物情感互通,勾起閱讀者探究的心理和閱讀欲望。二、反轉巧妙,趣味橫生。三、思考人類社會,生活像個冷笑話。陳耀宗的小說挖掘人性中的幽微,展現社會的病相,不論是官場的“人心隔肚皮”,還是人際關系中的虛偽客套,親情之間的疏離……都能在其小說中找到相對應的表達,作者將人性的幽暗與冷漠挖掘到細枝末節處,與現實的共通讓閱讀者讀之憤懣又慨嘆,當然也有警醒。作者的冷眼之下終是一顆熱心腸,正因為如此,陳耀宗的不少小說也展現了許多當今社會難得的“多管閑事”的熱心人,他們是固執的,像喜劇片中常有的固執的主人公們,堅持著自己的堅持,令人感動的同時不由感慨:盡管生活千瘡百孔,卻也是值得我們過的。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小小說沙龍主席馬寶山,作了《讀陳耀宗小小說有感》的即席發言,他認為,好的小說的語言要有聲、有色,還要有味道。聽得著,看得見,咀嚼出酸甜苦辣來。他說,讀陳耀宗的作品,有三個感覺:
第一,陳耀宗是個很成熟的小小說作家。理由是:我們看一個作家的部分作品不乏發現優秀之作,甚至是經典作品。可是再讀更多的作品,就會發現其中的平庸之作和某些敗筆。我們翻閱一些作家的書就會發現書里的作品良莠不齊,也是在所難免。可是我讀了耀宗的二、三十篇小小說,感覺他筆下作品篇篇都保持在一定高度上。回到杭州再翻閱《尋找嘴巴》里的更多作品,也都保持在一定水準上,這就不易了。所以我認為陳耀宗是一位成熟的優秀小小說作家。第二,作為一個優秀的小小說作家,陳耀宗嫻熟地運用小小說創作的各種技法:鋪平、墊穩、翻轉、設懸念、抖包袱以及塑造人物性格,故事編排,情節細節上的設計都見功底。如,我們在此次研討會上我與陜西作家劉公都提到的一篇小說《攔截》,一個村民進城,村干部擔心他去告狀,先驚擾了村長,再驚嚇了鄉長,又驚動了縣長,一個懸念層層推進,一個包袱越包越大,好像一顆炸彈,炸藥裝得越來越多,讀者等待著它的驚天爆炸聲。然而作者卻來個大反轉,那個農民進城是去領取彩票獎的。讀者期待的驚天雷聲變成“螞蟻打哈欠——小氣”一個。作者這樣處理題材,故事有了,懸念有了。結尾的大反轉使小說譏諷嘲弄的題旨完成了。一篇小說的細節被讀者牢牢記住,這篇小說就被讀者接受,也會長久地記憶在心中了——這就是一篇優秀小小說。
第三,我們從《尋找嘴巴》一書中發現,陳耀宗創作的側重點是官場小說,更確切地說是對官場、官員腐敗現象的鞭撻、批評、譏諷、嘲弄的小說。作者熟悉官場,了解官場人物,能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去開掘他筆下人物的各種心理、心態,所以筆下就出現形形色色活靈活現的大小官場人物,揭示的卻是官場的生存法則和為人處世扭曲的生存心態。這些都成為現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返照出當下官員虛偽丑陋,陰暗猥瑣各色嘴臉。這是陳耀宗用系列小小說寫出來的現代官場現形記,與中短篇官場小說,長篇反腐小說并駕齊驅,成為反腐敗戰場上一支利劍。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陜西省精短小說研究會會長劉公,在發言中說,這些年來陳耀宗創作發表了不少小小說,許多發表在有影響的小小說刊物上。在見到《尋找嘴巴》之前,我留意到他的三篇小小說,一是《進補》,寫的是夫妻二人邀請了朋友、親戚,來家里就餐,唯一沒有想到邀請男人的母親,最后小孩子波波給奶奶盛了一碗肉,悄悄送過去。這篇小說有多層的含義,表面說的是大家要吃補品,滋補身體,其實表達的是大家要補孝心,補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請客的夫妻二人更要彌補心靈的缺失。可喜的是,陳耀宗最后一筆,把希望寄托在波波這樣下一代的身上。二是《樹命關天》,寫的是一棵樹倒下后,多個部門相互推諉,不去處理,裸露在那里影響人行走,最后被一個根雕專家發現,拉回去做根雕了。陳耀宗通過這棵樹,巧妙地鞭撻了一些政府職能部門不司其職的陋習。三是《攔截》,我最看好的一篇。陳耀宗不愧是個故事高手,對小說一波三折的操作得心應手,開始把狗六要去省城的事打了個伏筆,接著是村主任、鄉長、縣長三級官員的憂慮和不安,他們擔心狗六到省城上訪,揭發他們的貪腐陋行,于是便有了層層攔截的鬧劇。由此,我想到一個派出所,門衛室鐵窗緊閉,只留一個巴掌大的玻璃口與來人交流通話,想進到派出所,對不起,一道厚重的大鐵門嚴絲密縫地鑲嵌在墻壁上,可以說一個蒼蠅,就是一根頭發絲也別想鉆進去。還有一個法院,要走進去,要經過比飛機安檢還要嚴格的程序,先拿出身份證核對身份,再把你的小包過CT一樣過機器,然后讓你舉起手,用檢測棒從頭到腳掃描一遍,確認沒有任何危險,才放你進去。即使進去,你也上不了樓,沒有法警的專用識別卡,電梯是不會搭理你的。我一直在深思一個問題,他們到底怕什么?只要他們立案破案準確,審案判案公正,老百姓會跟他們過意不去嗎?唉——
狗六只是去省城領個彩票獎,就把主任、鄉長、縣長恐懼得坐立不安,他們怕什么?他們清正廉潔,不徇私枉法,不吃拿卡要,不貪污腐敗,走得正行得端,別說是百姓,就是天王老子,想對他們下手,也無處落爪啊!陳耀宗這篇《攔截》,沒有寫當官的腐敗,沒有解剖社會的陰暗面,甚至沒有一個官員的具體形象,但兩個攔截二字,就把有些官員的丑惡嘴臉給勾勒了出來。真是此地無聲勝有聲!
陳耀宗是個勤奮好學的作家、成熟的作家,篇篇小說都寫得很有味道,酸、甜、苦、辣、咸、澀、鮮都有,很有品味,特別是寫官場,寫得精彩紛呈,每篇都有較好的內涵。做到這一點,沒有歲月的磨煉,沒有寫作的積累,是不可能的。相信陳耀宗借這次研討會的契機,會寫出更多有思想性、有藝術性的佳作!會有傳世名作!
內蒙古小小說沙龍副主席、赤峰市小小說創委會主任周東明,東三省小小說創作基地遼寧主任曲文學等分別對陳耀宗小小說作品的語言、結構,創作特色等,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會上,知名作家大海作了即興發言。他說,“拜讀耀宗兄的佳作,尤其是他那篇出色《槍手》,作為同道中人,頗有感慨。寫作是個苦差事,耀宗兄有幸在文聯工作,有幸碰到明智的文聯領導,用自身經歷和感悟把官場題材寫好、寫精,非常難得。官場不是大染缸,但飽含五顏六色的喜怒哀樂,即使表現所謂的負面,那也是對人性的拷問、讓當事者自省,在陰暗潮濕中尋找光明和善真的曙光。更何況,諷刺讓人警省,人有了反省意識,社會才有進步,這正是文學的意義。官場生態也是社會生態的一部分,都在反映人性,我與耀宗兄共勉的是,官場小說寫作,要始終牢牢把握一個原則:深刻領會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正確把握官場題材和政治題材的區別。”
在研討會上,有五位全國小小說名家:全國小小說學會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河南省小小說學會副會長劉建超,以《雜文體小小說創作的典范》為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小小說沙龍主席王培靜以《直面人生,勇于擔當》為題,全國小小說學會聯盟副主席、四川省小小說學會會長歐陽明,以《植根現實,讓作品走得更遠》為主題,全國小小說學會聯盟副秘書長、河南省小小說學會副會長非魚,以《細膩生動的官場百態圖》為題,分別提交了論文,對陳耀宗小小說給予高度的評價。
陳耀宗以“感謝、感動、感恩”六字作為答謝辭,表示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動力、為新的起點,永不滿足,永不停步,奮力寫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申平用“會議規格高”“發言水平高”總結概括此次研討會,同時希望平遠、梅州要大力“包裝”推介陳耀宗等本土作家,努力打造實力強大的“梅州小小說群落”。
參加本次活動的廣東小小說作家有:申平、雪弟、許鋒、陳振昌、王溱、胡亞林、朱文彬、朱紅娜、肖建國、陳耀宗、石磊、鄒保健、余清平、大海、葛成石、秦興江、袁有江、劉慶華、張俏明、李智、張秋蘭、鐘祥榮、卓爾吉一湄、鐘小巧、劉梅蘭等。
陳耀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廣東省小小說會常務理事、平遠縣作協主席, 現供職于平遠縣文聯。著有小小說集《人前人后》《尋找嘴巴》,編著有《鐵山嶂腳下的槍聲》《嚴應魚傳》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