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丁燕:人人都是“向南方”
更新時間:2019-04-29 來源:文藝報 丁燕
我一直難忘第一次見到他的情形。那是間極為普通的男工宿舍,但六個人中的他卻讓我眼前一亮——他的臉太過標致。我更驚詫于他的眼神,從高處射下,睥睨、不屑,甚至刻薄。這眼神流露出比諷刺更多的悲傷(一種敏感至極的悲傷)。僅僅那么一閃,就充分展現了一個飽受孤獨之苦的人的全部悲慟。那時,我只是朦朧地感覺到他一定“有料”,但沒想到,他的故事那樣豐沛激烈。
在紀實文學《工廠女孩》和《工廠男孩》中,我一直試圖描述珠江三角洲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狀態,并將思考放在鄉村與城市的疏離、撕裂和斷層上,在遇到這個男工的瞬刻,我陡然起了這樣一個念頭——也許我可以集中精力描述一個人。于是,經過三年多的奮戰,長篇小說《工廠愛情》得以誕生。
我為長篇小說《工廠愛情》的主人公定名為“向南方”。我想我這一生都很難忘記那些場景,他講述,我記錄。我那樣小心翼翼,生怕掏本子、拿鋼筆的動作會嚇到他。在東莞樟木頭鎮的工廠路上,我深度地參與到“向南方”的生活中,面對面聊天、時不時打電話、在QQ空間留言。那段時間,我們互相承擔著“最好的傾訴者”與“最佳的聆聽者”的角色。
最初的“向南方”是拘謹的,等我們日漸熟悉后,他整個人便亮堂了起來,那掛在嘴角的微笑也從冰涼變得和煦。他真是讓我驚詫至極!這樣一個普通的男工,其經歷卻擁有通俗劇所具備的一切元素:叛逆、反抗、逃離、流浪、猜忌、情殺……一波接一波,沖突不斷。那死結不斷地打下去,越打越緊,越打越多,而結局卻那樣突兀干脆。他總是活泛而不安分,試圖創業,折騰出一條新路,急于站在人尖上,然而,卻總是以失敗告終。當他在講述個人經歷時,有著一種獨特的調門,非常平靜而理性,好像是在說某個電視劇的情節。但有時,他也會“理直詞窮”。靜默片刻后,又急中生智,突然地蹦出一個詞來。
在從傳統到現代、鄉村到城市的轉型中,鄉村青年進城的命運也許是一個時代的隱喻。“向南方”是中國版的嘉莉妹妹嗎?或者是于連?或是蓋茨比?更年輕的高加林?他的存在對樟木頭鎮、東莞市、廣東省、中國乃至世界,意義何在?描述這種貌似從正常生活軌道中偏離出去的生活,價值何在?在《工廠愛情》中,我試圖以“改革開放”40年嶺南突變的歷史圖景為依托,追溯“90后”工廠男孩的情感史,以分析其戀愛軌跡和求職經歷為線索,力圖展現改革大潮中個體命運的起伏跌宕,張揚被“歷史大說”所遮蔽的日常生活及幽微細節,考察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境況,窺視當代中國在南方發生的巨變。
事實上,“90后”工廠男孩的情感史就是一部身體解放史。他們的父輩從農村來到城市打工,身體變得可以移動起來;但是到了他這一代,身體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度。曾設在東莞樟木頭鎮的收容所,是所有農民工心頭的噩夢——如果沒有暫住證,會被拉到這里來。然而,等“向南方”出門打工時,收容制度已被取消,故而他的選擇變得寬松許多。然而,自由移動便意味著身體的全面解放嗎?“向南方”所經歷的遭遇,比之父輩,反而更復雜詭異。
“90后”工廠男孩的情感史同時還是一部傷害史。作為留守兒童的“向南方”曾是受害者,但后來,他也傷害著別人。在這個“傷害鏈條”中,無一人能夠幸免。三歲時,他被母親的皮鞋尖踢倒在地后,像被摘除掉“正常芯片”,進入到一場因果報應的狗血劇中,備受折磨。他因匱乏愛而渴望愛,因害怕愛而不會愛,因不懂得表達愛而讓愛泛濫。雖然大多數時候,他是個熱情、善良、重義氣的男工,但他卻無法建立起一種正常的戀愛心態,無法找到一個平衡點,形成一種相對穩固的價值觀,致使他一直都處于晃晃悠悠的飄蕩狀態。
“90后”工廠男孩的情感史還是一部成長史。在“向南方”的成長歷程中,飽含著卑微、損毀和反抗。當我試圖像剝洋蔥那樣,剝開層層屏障,試圖看到他內心深處到底藏了什么秘密時,我找到了“留守兒童”這個根結所在。因在成長期匱乏父母關愛,因知識積累薄弱,沒有什么突出的技術,再加上沒有足夠的勇氣和眼光去構想,故而大多數農村青年很難找到高工資和高技能的工作,只能從一個廠換到另一個廠,可選擇性非常狹窄。有時,他們也會為自己設定一些夢想,但因藍圖過于宏偉,根本難以實現,就像腦袋在云層中,而雙腳還在爛泥里那般。
當農業中國轉型至工業化時,整個珠江三角洲一帶發生的變化,就像江河匯入大海時產生的震動與摩擦,異常劇烈而驚悚。像“向南方”這樣的一代人,被兩個時代、兩種生活緊緊地抓捏著、撕扯著、割裂著。他們像從入海口回溯至東江的水浮蓮,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在沒有安全感的茫然中,憑本能掙扎。雖然“向南方”總是瀕臨深淵,走入絕境,但最終,他卻奇跡般地站立了起來。事實上,“向南方”的成長與出路,已和中國最廣大的青年,構成了一種同構關系,故而,不應以簡化的方式來考察“向南方”的命運。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講,“向南方”也是強者。
目前,中國農村父子兩代都是農民工的家庭已很普遍。這個怪圈為什么能維持幾十年并日益擴大?初中畢業的農村青年現在找工作不成問題,但等大廠陸續搬走,等工廠的崗位更多地使用機器人后,他們的命運又將如何?當今社會,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和另一個人之間都有著休戚與共的聯系,所以,人人都是“向南方”,人人都應該關注“向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