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阮雪芳:來自生命深處的純真和力量
更新時間:2019-04-24 來源:廣東作家網
米沃什說過,文學產生于對真實的渴望。這種真實來自智慧體驗、真摯情感和外化精神的統一,以此完成對自我生命的召喚。天生的激情是詩歌燃料,在一個喧囂的鐵器時代,詩人趙婧使清晰的情感之音從冷漠、開裂、模糊的眾聲中特立起來,在某個時刻將詩性力量往心靈一推。
詩歌往往呈現詩人的生命特質和文學向度,從生活到文學,趙婧都體現了簡樸、大氣、純粹的生命氣質,她是生活的信仰者,對于生活,她不是審視,而是奔投,不是聆聽,而是合唱。然而,她又持有獨立樸凈的品格,真誠而坦率,面對頓挫感,她也要活得明白,活得通透,活出真容。因此,即使平淡無奇的生活,來到她的筆下,也別具一番意味。同時,趙婧也是生活的背叛者,從不容許假飾與偽裝對生命的入侵和虜掠,她的純真持有白銀般的質地,而對愛永不枯竭的熱情,也轉變成為一種詩性的意志活躍在她生命里。
她聽從內心,以詩人的直覺和敏識,從生活中捕獲游蕩在事物深處的元素,將之聚焦并呈現在讀者面前,即使疼痛,或者絕望,也始終裹挾著一股向上的力量,如同最初的激情,從而形成了鮮明的詩歌風格。
趙婧的詩歌語言自然質樸,直接由生活語言轉換成詩歌語言,但沒有停留在生活平面,連接起時間、空間、心靈和外在世界,形成了寬廣的敘述弧度,顯現奇特的藝術張力和想象力。寫作中,她不是扮演一個冷靜的旁觀者,而是置身其中,哪怕傷筋動骨,也在心靈與現實的接駁點上,發出最真實的聲音。
大卑微
其實這一定不是我想要的
一如我無法選擇的出生與家庭
我是無法逃避大卑微的
壓迫與桎梏
讓我在沒有來到這個城市之前
呼吸都是疼的
?
一個大卑微的人
注定對溫暖神經質的敏感
不會冷漠地撇嘴
不敢在人前流淚
與名媛風流后面長長走廊里的
大寂靜為伴
燈光慘淡
軟底鞋把人生踩得沉穩平實沒有一點
妖嬈的光彩
?
城市陽光豐盈
很像父親如橘的慈悲情懷
陽光在左 ? 父親在右
有多少大卑微就是多少大力量
的平臺與翱翔的天空
我對城市的感恩
一直一直溫暖前行的腳步
常常讓我離開幾天就想得不行
這很像我的初戀
干凈悲愴并伴著年輕的激情與力量
在血管里從來就不曾老去
《大卑微》從現實生發,又有穿透現實的力量。第一節呈現了底層生存境況對人性的壓抑,“讓我在沒有來到這個城市之前/呼吸都是疼的”,詩人對底層環境的逃離,完成了自身的一次超越。從農村到城市,人際環境的改變,必然帶來心境的變化,但是,生命根系底里形成的人格基調,是不會改變的,它像傳統血脈一樣延伸到生命里,使得詩人的經歷由此變得不動聲色而更加耐人尋味。
她說:“一個大卑微的人/注定對溫暖神經質的敏感/不會冷漠地撇嘴/不敢在人前流淚/與名媛風流后面長長走廊里的/大寂靜為伴?!边@幾句沒有直接描述一個到城市打拼,并希望在城里扎下根的人如何奮斗的過程,但從另一個維度描摹了這一番奮斗和掙扎的艱辛。她是隱忍的,堅毅的,沉實的?!败浀仔讶松鹊贸练€平實沒有一點/妖嬈的光彩”,這幾乎是趙婧的人生路和文學路的真實寫照,正因經歷過大卑微,深得生命的隱忍,現在,她時常謙卑地向微弱的事物彎腰,懷著一顆高貴的心,沒有妖嬈的光彩,卻儲滿飛揚的能量?!坝卸嗌俅蟊拔⒕褪嵌嗌俅罅α?的平臺與翱翔的天空”,“大卑微”使她執著夢想,懷著悲憫,從某個層面上,“大卑微”賦予了她獨立的精神品格,并在卑微與高貴的雙重向度中喚起人性的深思。
午夜的粥
午夜開始
圍著熱騰騰砂鍋粥宵夜
襯托大城市放松下來倦怠的呼吸
蹦蹦跳跳
啤酒色子女孩子白嫩的肌膚
一桌一桌在我的四周
鬧哄哄逼我承認
快樂
就是簡單的在一個夜晚的風中喝粥
?
所有南方的男男女女
堅硬的稀粥撐起的不僅僅是夜晚
更有優渥的生活質量
放松的時候
也是最有力量的時候
深圳以一種很誠實的態度
詮釋深刻
趙婧的詩有著從普遍生活中獲得的精純感悟。《午夜的粥》是一首充滿生活氣息的詩,語言貼切平實,品讀下來,卻酣暢淋漓,蕩開一番心靈景象。詩歌通過描寫日常的宵夜情景,呈現深圳夜生活的一種,有著典型的中國風味。雖是午夜,但夜宵攤檔仍然一派熱鬧景象?!盁狎v騰砂鍋粥”、“蹦蹦跳跳/啤酒色子女孩子白嫩的肌膚”,每一字詞都煥發出生活的光彩,溫暖觸手可及,活力呼之欲出,喚起我們對生活的熱愛。頗具意味的是,詩人選取了“砂鍋粥”為夜宵,而不是大快朵頤的魚肉滿席。粥是最樸素的傳統飲食之一,清淡,養胃,白天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到了夜里緩慢下來,一家人,或約上三幾好友,自在地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砂鍋粥,人就放松了,就愜意了,在這樣的氛圍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輕松諧美。
詩人通過這些日常的事物,表達一種更深的對世界的理解。很多時候,我們正經歷的平常、細微的事物,看起來毫無新意的生活,比如陽光每天會照射在樹枝的某處,星星每夜會閃耀在某個山頂一樣,比如火車每天會按時向遠方駛去,或如期緩緩地進站,比如孩子會準時放學,我們回家會見到母親溫和的笑容……等等,這樣平凡的日子,其實就是真正包圍在我們身邊的美好和溫暖。
八月,我回河南走了一趟
鄉村小住
慧說:你怎么能在那兒???我家在鎮上,我每次回家也就看看,不住。
——題記
八月
中原滿是遼闊的豆子玉米
那個綠呵
比我們城市的綠化
顏色更深
更誠實
我住在海濱城市
如果大海的湛藍
神秘浪漫
生生不息的綠
讓所有的情感都那么踏實
靠近糧食
才發現自己欲望太多太亂
齷齪
沒有品味
南方以南 ? ? 4歲
姥姥把我帶到了這兒
一住半年
12歲姥姥就走了
我很少看到姥姥洗澡
這兒的人都不大洗澡
即況酷暑
不洗澡一點也不影響
姥姥是這個世界上
最美麗的女人
就是乳房耷拉在腰際
就是展示的笑容里
藏著那么多的眼淚與苦
就是與弟弟打架
姥姥抓著我的手
讓弟弟打我
當我成熟并也經歷歲月的侵蝕
姥姥的身影
與中原無盡的糧食一樣
不斷地放大
愈發堅實與美麗
老屋已經頹敗
頹敗得再也
舉不起一片落葉
舉不起一段4歲透明的記憶
舉不起肚腸寸斷的思念
村莊的夜晚靜得遼闊深遠
知了睡著的時候
姥姥就走近了我
我說:姥姥
為什么秋風走得那么遠了
我還總是忍不住哭
明明知道該走的總要走
還要在一次次崩潰中
獨自苦等
姥姥靜如村莊
在立秋過后
很深很深淹沒了
我從城市那邊帶過來的
憂郁
蕩然無存
我在老屋住了三天
頹敗很近
越來越愛姥姥的愛
也很近
頹敗與愛聯在一起
特別有悲劇的穿透力
簡單純粹
秋風乍起
一顆楊樹的涼爽
迅速傳遍村莊與村莊的周圍
那就是姥姥
一如支撐我眼淚的力量
姥姥
如果不能像你一樣堅強
允許我以另一種方式
堅持愛
《八月,我回河南走了一趟》一詩飽含張力,詩歌娓娓道來,情感的律動起伏迂回,明朗的身世感也隨之穿越世事滄桑來到讀者面前。
第一節短短幾句,鋪開了一望無際的中原大地,八月,正是農作物開始成熟的時候,到處生機勃勃,植物的蜜汁在果實內里悄然運行。大自然的豐饒之美一覽無遺,放眼四野蒼綠,這種綠是原始的、流動的、生長的,因此,比城市的綠化顏色更深,更誠實。詩人聯想起自己居住的海濱城市,想起浩瀚大海,那無邊的藍和永不停息的波浪,也與這生生不息的綠色一致?!翱拷Z食/才發現自己欲望太多太亂?!痹谖镔|紛呈,充斥碎片化生活的時代,人往往陷于自身不斷膨脹的欲望,無法控制而流于迷失。大自然以淳樸開闊映照詩人的內心,使之得到清澄的寧靜。
當詩人回到老家,睹物思人,通過回憶起姥姥,刻畫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輩子的女人,她的美,她的擔當,她和土地一樣淳樸而繁盛的一生,再度深深地觸動詩人的情思。“老屋已經頹敗/頹敗得再也/舉不起一片落葉/舉不起一段4歲透明的記憶/舉不起肚腸寸斷的思念。”但不會頹敗的是對純真心靈的長久守護。在秋風吹過的夜晚,憂郁的詩人從中獲得了“以另一種方式堅持愛”的新生。
與其說,這首詩是趙婧在時空上的還鄉,不如說是一次精神返鄉。無論姥姥身上與中原大地一樣豁達和堅實的品質,還是原野上誠實的綠、遼闊的糧食,都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詩人對生命原址的指認。
我們來看另一首寫給姥姥的詩
寫給姥姥
姥姥一生都付出,當她生病需要照顧的時候,她選擇了永遠地離去。
——題記
姥姥走的時候
我12歲
媽媽在哭
我還不太懂疼痛的深度
不太懂一個人的走
意味著永遠地失去
從小我就愛哭
姥姥一臉的不屑
轉身就走
后來我就把所有的眼淚
與姥姥對峙
也不能憾動姥姥的一點溫柔
我走了很遠才知道
哭給別人看多么愚蠢無聊
一個沒有文化的女人
還能承載多少
所有的苦難
姥姥都經歷了
當我如麥子成熟
深深地彎下腰
謙卑人生
才使內心無比地強大
我一個遠房親戚
傾盡所有銅板
也要多活一天
他管不了那么多了
闊朗的姥姥一定也留念人生的
不然她不會逼迫10歲的我
強大
善良
并撐起里里外外的生活
姥姥走了
走的那么干凈偉美
姥姥
我還想讓你再讀一次我的眼淚
不要轉身
接受我眼睛里
最真實的愛
12歲一直到今天
忍住疼痛,需要寧靜的力量,守護純粹,需要堅實的激情。趙婧對姥姥的情感,其實是對女人身上品質的熱愛。姥姥代表生活在底層的中國婦女,她們所承擔的苦難,身上的堅韌果敢,使詩人進入中年之后,體驗到強烈的命運感。
可以說,《寫給姥姥》與《和一個嬰兒對視》將詩人的純真推到了極致,兩首詩對著讀頗有意思,達到了詩思連貫的前后呼應,以及理智與情思的交相融匯?!秾懡o姥姥》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去接近象征著的外在世界的主宰,她嘗試用所有的眼淚與之對峙,直到詩人自己也“如麥子成熟/深深地彎下腰”,還堅持“眼睛里最真實的愛”。因此,趙婧寫出代表作《和一個嬰兒對視》,就在情理之中了。 ?
詩人自孩兒時,就擁有了內在的堅定力,當她人到中年,卻還持有對世界的純真情思,這種純真與力量,如同清泉與光在某處匯集,使她得到心靈的照耀和蕩滌,實現了雙重奏效。
詩歌更多是需要心靈和情感體認,休斯說:“一切事物都在繼承一切事物。”我們也一樣,生命過程是一個自我繼承的過程,只是有人放棄原始繼承權,有人則選擇背棄,或以另外的品性將其覆蓋,但是,對于趙婧來說,她始終繼承了自我,那個從4歲起就用最清澈的眼淚與世界對視的女孩,所以,當她和嬰兒對視時,就是以純真嘗試對原初本我的探尋,
和一個嬰兒對視
早晨
風很清
一對年輕的父母
把嬰兒車放在我的對面
我們吃的都是腸粉
父母什么樣我記不清了
嬰兒很漂亮
雙眼皮
白白胖胖
不經意我們就對上眼了
一下
兩下
再一下
他一直盯著我
我也迎上去盯著他
我盯他就是想證明自己
眼睛對視的功能
還是否存在
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與任何一雙眼睛
對視
如此長久
為什么我只能與嬰兒對視
在越來越接近真實的時候
逃避一定是成人
正常的選擇么
這一天
我一直忐忑不安
我想再試一次眼睛的
對視
沒有人愿意交出來
獲而一無所獲
下班的路上
只能把藍色POLO車的
音樂扭到山響的位置
轟轟烈烈
才讓我凍僵的心
暖和過來
《和一個嬰兒對視》這首詩幾近于攝影效果,刻記下永恒的瞬間,由一個獨特的場景進入普遍的生存扣問。與嬰兒的對視,其實是尋找純真的來路,一個在世俗意義上成熟的人,需要怎樣清澈的眼神、明澈的心境,需要怎樣的勇氣,才敢與一個嬰兒對視。如果說《寫給姥姥》是詩人對外在世界主宰力的勘探,和一個嬰兒對視,即是詩人對原初生命的復歸,這需要深思熟慮的舍棄,需要一種無邪的尋回,一種歸還的力量和空靈的心境。詩歌并沒有在講述與嬰兒對視的情景中結束,而是這一天,詩人還想“再試一次眼睛的/對視”,結果,“沒有人愿意交出來”,無奈,詩人“只能把藍色POLO車的/音樂扭到山響的位置/轟轟烈烈/才讓我凍僵的心/暖和過來”。它暗示著成年世界坦誠相待的缺失,更顯出真誠的可貴。
此外,《潔白的連衣裙》與《天體浴》也可以對讀,一是從外在衣著詮釋一個女人純潔的內心,另一是從身體袒露在自然中的舒暢,表達人本為自然之物,獨得自然之趣的渾融一致。而《我沒有讓你失望》一詩則體現了一個為愛而活的女人,她豐富的情感,對愛的渴望,她為愛而經受的苦難,由愛而凝聚的生命態勢,在情感觸發的剎時猶如清芬的花朵綻開。
天生自然的詩藝意識,使趙婧得以自由地進入更深層的體驗,保持了語言的靈動,由人性特質闡發生命的深度,顯現出寬厚的詩性空間。她的詩歌有著普遍的生活感,表達藝術審美和真理性。詩歌中的情景大多是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經詩思渲染,變得無比溫情。
梵高 梵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我知道梵高的阿爾勒就在阿維尼翁半小時車程
我的心就一直在痛
這是一種極其矛盾的心理
我害怕接近梵高的失望
更怕逃避
因為生活中痛有時候比快樂和幸福
更有力量
?
阿爾勒的河柔情嫵媚
阿爾勒的男人女人享受啤酒陽光與愛情
我幻想風燭殘年的梵高是否依然還要忍受饑餓寒冷
與所有人的唾沫
一瞥溫柔
不僅僅來自親愛的弟弟
?
如果藝術的最高價值與你一點關系都沒有
你最癡迷的藝術都沒有辦法給你一片充饑的面包
一瓶烈日炎炎中冰冷的啤酒
我真的看見了
你的卑微人生在陰冷的房間里瑟瑟發抖
那些嘲諷的眼光還依然犀利
那也剌痛了我
好痛好痛
?
梵高梵高
我就是如此心痛地
接近了你的心跳
因為那
就是你除了痛還是痛的
人生啊
趙婧詩歌的情感韻律,常常使用情感的重音,就像一個獨特的畫家,喜歡使用濃烈色彩去盡致地呈現世界?!惰蟾?梵高》這首詩將藝術放在另一個視角范圍里來理解,詩以“痛”為主線貫穿起豐富的情感世界,引發了對藝術、人生、時代的思考。梵高一生不斷地遭受挫折,沒有社會地位,溫飽都成了問題,幾近崩潰,但他從沒有喪失對藝術的激情和生命的熱愛。反而,他全神貫注,在最寒磣的小屋里,在最熱烈的陽光下創造出偉大的作品。梵高以絕對的藝術信念傳遞對人和世界的理解。的確,這才是藝術的意義所在,任何藝術形式最終都是指向生命本身。全詩情感飽滿,語言質樸,漂亮地完成了時空轉換。詩人從阿爾勒的男女盡情享用啤酒陽光與愛情,聯想到在陰冷的房間里瑟瑟發抖的梵高,帶著疼痛中的力量,思考藝術的最高價值與生命的關系,梵高的一生,走著一條別人不理解的道路,既不是溫順,也不是反抗,他只聽從自己內心,懷著純真和熾熱的愛,去描摹世界光輝的大美。
同樣,在趙婧這里,世事流轉,唯一沒有易變的是生命最初的衷情,那種不被時間磨滅的豐沛激情,引領她實現了從生活到精神層面的探索。在她這里,因持有對生活真摯的愛,才有了對世界的深刻理解,一種愿意交付的熱情,一種守望星空的信仰。畫家蒙克曾說:“我要描繪的是那種觸動我心靈和眼睛的線條和色彩。我不要畫我所見到的東西,而是要畫我所經歷的東西?!壁w婧抒寫的正是蒙克所說的有呼吸、有感覺,并痛和愛中生活的人們,因此,她的詩長久地傳達出來自生命深處的純真和震懾心靈的力量。
2019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