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省作協舉行2019年迎春茶話會
更新時間:2019-03-05 來源:廣東文壇
日月不肯遲,花城春來早。1月11日下午,省作協在廣州舉行2019年迎春茶話會,約400位作家代表、文學工作者歡聚一堂,暢敘友情,辭舊迎新,懷著收獲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共同展望廣東文學的美好明天。
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知干,老領導、老作家張漢青,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第二屆廣東省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斯奮,省作協副主席、廣州市作協副主席張梅,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東省網絡作協副主席阿菩分別在會上致辭。
張知干在致辭中代表省作協黨組和主席團,向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向我省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并向關心和支持廣東文學事業和省作協各項工作的上級領導、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由衷的敬意。
張知干指出,過去的一年,省作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實施文學精品工程、加強文學隊伍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開展了以“廣東文學攀登高峰選題論證會”為代表的文學創新工作、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主題的文學創作活動、以嶺南文學空間“面向社會、走向大眾”系列文學活動為代表的特色文學活動,舉辦了廣東文學史上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文學交流活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學發展論壇,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好評。全省廣大作家潛心從事文學創作,熱情謳歌南粵大地的喜人變化,健筆抒寫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開創了精品薈萃、人才輩出的新局面。
張知干提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正以嶄新的姿態進行著新的偉大創造,文學正迎來一個大有可為的時期。在新的一年里,省作協將緊緊圍繞“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繼續大力實施“廣東文學攀登高峰”戰略,積極推進作協改革創新、有效履行使命,探索構建科學規范的文學創作管理機制,精心策劃重大文學創作選題,切實提高文學創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讓“廣東文學”更有標識度、更具影響力,積極推動文學工作領潮爭先,當好弘揚主旋律的“主樂手”、聚集正能量的“工程師”、堅守主陣地的“生力軍”,為推動廣東文學走在全國前列、創造廣東文學新的輝煌而努力奮斗。
張漢青在致辭中說,迎春茶話會是省作協多年堅持舉辦的一個品牌,是作家們見面、交流,互相激勵的好機會。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作家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做了很多工作,作了很大貢獻。希望廣東省作家協會、廣東作家在未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懷,為改革開放吶喊,拿出更好的文學的作品,為廣東文學乃至全國文學事業再立新功。
劉斯奮在致辭中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華民族實現了崛起,在如此短時間內實現復興,形成了世界的“中國之問”,這同樣是作家們要回答的問題。我們一直吸取歐洲文學作品的養分,同時也是尋求“歐洲之問”的答案。作家們要有氣魄、理想、信念,通過文學作品向世界回答“中國之問”,責無旁貸,抓住機遇,創作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作品。
張梅在致辭中說,過去一年,廣東文壇充滿了熱烈的氣氛和干勁,給人民帶了明亮、希望和創作的沖動,相信廣東文壇在新的一年里,一定會更自覺地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的形象和使命,使會員作家在描繪時代的畫卷,展現人民風采的創作道路上,有信仰、有擔當。
阿菩在致辭中說,廣東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不斷融合發展,并在中國文壇取得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廣東網絡文學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大神人數一騎領先,新人不斷涌現,作品影響力不斷提升,摘取眾多獎項。接下來,新生的力量將沖擊傳統文學獎項,爭取更大的成績和榮譽。
會上還舉行了第二屆廣東省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創作扶持項目簽約儀式。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范英妍宣讀了第二屆廣東省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創作扶持項目篇目,分別是李春雷、曾平標的《港珠澳大橋》、袁瑰秋的《紅犁——扶貧紀實》、肖建國的《海底撈》、田瑛《牂牁》、章以武的《朱砂痣》、尹繼紅的《大道無疆》、陳再見的《出花園記》、陳璽的《大榕樹下》。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知干與作家代表分別簽約。
此次迎春茶話會形式創新、內容豐富。推出了回顧2018年全省文學工作的宣傳片《奮進新時代 書寫新華章》,部分作家代表、省作協機關干部職工上臺表演了詩朗誦《高舉新思想,建功新時代——記習總書記2018廣東行》(作者:刁鵬,朗誦:閆娜、賀龍)、《新時代頌歌——中國夢 大交響 ?獻給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組詩節選》(作者:丘樹宏,朗誦:子言)、《南海放歌——南海詩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組詩》(作者:嚴婉兒、汪海林、瀟竹,朗誦:黃道成、瀟竹)、《我在一顆石榴里看見了我的祖國》(作者:楊克,朗誦:趙薇)、《英雄花》(作者:逸野,朗誦:楊召江)、《港珠澳大橋》(作者:秋月,朗誦:梁宇雄、趙韻秋)、《在春天旅行》(作者:熊育群,朗誦:馮瑞潔)、《青春中國》(作者:歐震,朗誦:省作協青春夢想隊),散文朗誦《花城》(作者:秦牧,朗誦:周宇靜、苗琳)。谷舒米、賀龍擔任司儀。
出席茶話會的還有廣東省文聯巡視員丘克軍,老作家、老同志代表章以武、黃偉宗、陳中秋、黃樹森、王俊康、徐春蓮、馬志丹、王克曼、陳池、蔡宗周、肖建國,省作協主席團成員王十月、李國偉、張梅、張培忠、張宇航、廖琪、熊育群、劉春、陳橋生、林俊敏、周西籬、鄭毅、鄭小瓊、黃國欽,省作協各專業委員會負責人何龍、揭曄、蔡照波、謝石南、林宋瑜、黃禮孩、朱漢鋒,來自廣州、佛山、陽江地區的部分省作協會員,以及省作協各部門、雜志社負責同志、干部職工。(文:何小流 ? 圖:曾慶豐、陳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