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第二屆“桂城杯”詩歌獎獲獎作品推介(二)
更新時間:2019-02-26 來源:廣東文壇
《我帶著遼闊的悲喜》
●作者簡介
林馥娜,70后,作品發表、入選國內外多種刊物及選本。著有《我帶著遼闊的悲喜》《曠野淘馥》等詩歌、理論、散文集7部,主編詩集2部。曾獲國際潮人文學獎、《人民文學》詩賽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等詩歌、文學理論獎。中國作協會員、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
本組詩題材呈現多樣化,并根據主題的不同而創作出相應的,有別于其他的詩歌形式。而在思想核心上,作為一個詩寫者與思想者,不但要有個體生命體驗的呈現,更要有廣闊的的視野,超越個體性別、時代,乃至歷史的局限,故在題材選擇、寫作技藝和主題構思上,作者更注重與他者互換視域,使寫作具有更厚實的深廣度。在人民性(生活提煉與多維呈現)與精英性(承擔與大局意識,價值追索)之間達到一個平衡和諧的狀態。
●名家點評
林馥娜用女性的敏銳讓修辭在詩中把深刻的內涵表達出來,即使是詩中的隱喻運用也非常貼切,讓閱讀者能在瞬間的閱讀中感覺到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內容。關注現實,關注生活是林馥娜詩歌里一個沉重的主題,她的表現冷靜得讓人驚訝。用樸素的語言把一種沉重輕輕地掂在了每一個讀者的心頭。憐憫、傷痛、悲憤甚至嘲諷批判的意蘊充滿了字里行間,但又表現得不露聲色,像一個歷盡滄桑又深藏不露的老者,正是這種鎮定和冷靜的敘述方式讓她的文字有了質感,有了力度和強度。
——吉狄馬加(著名詩人)
因著當下的詩歌日益成為一種紙上的技藝、寫作也正在成為一種養病的方式,通過詩歌,已經很難再喚醒人們對于生活和靈魂的信任。但我喜歡讀林馥娜的詩,因為她的詩,是把一個真實的世界給人,把人心的溫暖給人。她的寫作,是用一種人性鉆探另一種人性,用一個靈魂把另一個靈魂卷走。進入她那簡明而沉著的語詞世界,你會發現,生活即便灰暗,充滿渣滓,我們依然有理由對現實和未來深懷信心——這就是詩歌中人性的力量。有人說,人性是鐵,詩是鋼,而林馥娜正是以詩歌寫作的方式,展示出了自己堅硬的生存鋒芒。她的寫作,并非自我裝飾和無病呻吟,相反,她是在用詩歌來修補自己生命中的殘缺和軟弱,并以此來擴大自己的胸襟以及她對苦難世界的同情。
?——謝有順(著名評論家)
女性主義詩歌曾經在中國詩壇掀起一股不小的浪潮,廣東70后女詩人林馥娜就是其中涌現的優秀代表之一。她的詩歌從細膩的女性視角出發,體察女性在時代中的精神際遇與諸多困境,進而觀照更為廣闊的人群與世界,并時時回訪內心的深邃之處,以優美清澈的語言構建復雜多義的詩意空間,詩學理論與創作并進,成就不可小覷。
?——鄭潤良(青年批評家)
●精華選讀
◎自我——他者
我把所有人當成另一個我。所有的我
行走著迥異的人生與相同的世道
?
有一個我遭遇暴雨
就有一個我邂逅晴天
?
這龐大又純粹的我,宛若一首詩
快樂是一個詞,悲傷也是一個詞
?
每天,我用我的矛試驗我的盾
以精神的遠游行刺麻木的肉身
?
我帶著遼闊的悲喜和一無所礙的心靈
帶著無處不在的束縛與自由
?
在一隅之地聞驚雷
于萬頃紛亂入清幽
?
而我,只是萬物中最卑微的一員
不過是荼蘼的一縷經絡,大千世界的一粒幼沙
◎娜拉——穿越劇
此刻,你于劇中
而不在幾米的拐角,遲疑向左或向右
?
以柳絮的浪漫,穿越的瀟灑
預演出走與守舊的命運走向
?
當所有的合理推演慢慢過片
你是否會發覺,這世界從未改變
?
街上、房子里,充斥無數的娜拉
只是她們的眼里多了一種末世的迷茫
又隨風飛起,石縫間有枯草生長
一切如此自然,這兩條沒有用的鐵軌
仍是伸到遠處,拐著半圓形的彎
我不知道它究竟要到哪里,當它
在曠野沒入,我感到一切是如此孤單
《一百年后,我凝視這村莊》
●作者簡介
黃廉捷,男,廣東廉江人,1974年出生,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個人小說集《淡淡的沉默》,長篇小說《愛情轉了彎》,詩集《漫無目的》《一百年后,我凝視這村莊》《黃廉捷愛情短詩選》等。在《中國作家》《詩潮》《羊城晚報》《詩林》《綠風》《詩歌月刊》《中西詩歌》《城市詩人》等報刊雜志發表大量文學作品;曾獲“文華杯”全國短篇小說獎,廣東省報紙副刊好作品獎,中國報協城市黨報副刊作品獎,中山文藝獎等。
黃廉捷的詩歌從生命的體驗和精神的維度上尋找詩歌的向度,始終閃亮著一種“異質性”的生命力。詩作多以當代社會生活為藍本,通過平常的意象構造一幅幅生命深層的畫面,顯示其詩歌創作本真的爆發力和張力。在他的詩歌中,處處留下思索和想象的空間。
●名家點評
黃廉捷詩歌寫作有強烈的現代感,他的思維破于常規,會讓你在還沒緩過閱讀的審視中,出其不意地拋給你換位的理念?!八斠活^奔向城市的公?!鄙踔撂爝呅叽鸫鸬脑撇室屯炼辜s會,“沾滿泥土的土豆變得憂郁”。他的詩歌是帶著色彩和聲音的,帶著夢幻的轉動飛行。也許他最想要表達的是對自然的敬畏,對那些存在物種的神秘感的敬畏。他跳躍式的思維寫作,其空間就是留給讀者最好的想象。
? ——潘紅莉(《詩林》主編 )
詩人想象自己在一百年之后,重回那令人親近的鄉村,重歸那令人眷戀的故土,戀鄉之情雖然仍如此強烈,但眼前的景致實在讓人不堪目睹。一百年后,那在世界文明史上獨具風韻的“鄉土中國”可能不復存在,這是多么可悲的歷史結局。詩人的想象或許稍微顯得有些偏頗,但詩歌由此抒發出深深的鄉愁,卻是異常感人肺腑的。
? ——張德明(嶺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南方詩歌研究中主任)
在潮濕的空氣里嗅到泥土的氣息和聽見記憶的呼吸,還有從生活中捕捉到悠遠的光線,他借此逃脫功利世俗的束縛。這是黃廉捷的詩歌給我的印記。因人而異的表達總是蕩漾著獨特的美。他以自己的精神家園為敘說對象,滿懷溫情和理解去傾訴,在自白與獨白之間,在內里與表象之所,一種愉悅,一種適意,一種寂寞,一種激情,它們一起發力,交織出詩人豐沛的心聲。
——黃禮孩(詩人)
《瑪吉阿米》
●作者簡介
包悅,男,1970年出生,廣東翁源人。中國作協會員、禪城區作協主席。著有詩集《桃花雪》《葉落之前我想回家》《江南雨》《包悅警察詩百首》《思想的叢林》,7000行長詩集《瑪吉阿米》等。獲得過第二屆廣東有為文學獎(詩歌)、首屆釣魚島華文大賽一等獎、首屆中國(佛山)長詩獎、中國新歸來詩人優秀詩人獎、第一屆佛山文學獎、佛山十佳詩人獎等。
佛山詩人包悅創作的帶著宗教意味的抒情長詩《瑪吉阿米》約7000行,全詩采用第一人稱的筆法,從民間流傳的124首倉央嘉措的情詩中獲得啟示,用現代詩人的視覺還原300年前倉央嘉措和瑪吉阿米的愛情故事。
《瑪吉阿米》運用了多種藝術創作手法,其中物性觀照,風物起興的寫作特點,符合倉央嘉措時期傳統詩詞的藝術特色。全詩思維邏輯嚴謹,文字通俗干凈,情感抒發收放有度。透過詩歌,可以讀出詩人所秉持的價值觀、所追求的人生觀。
●名家點評
我認為《瑪吉阿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視作包悅的代表作。我不想去深究他在寫法上表達方式上有什么過人之處,也不想探討他的結構上有什么部位“營養不良”,單就其寫作速度中表現出來的熟能生巧的駕馭本領,就大有值得贊賞的地方。這是他寫詩以來從沒做過的嘗試,文字細膩,體量宏大,這是值得首肯的。
?——張況
我試圖拿起我對生命的解剖刀,解剖一下包悅這個詩人,以及他以四個月審視四十年光陰的詩卷。我發現,我站不到那個高度。這部大詩蘊涵的內容太廣博,源遠流長的藏文化,倉央嘉措美麗浪漫又凄愴的愛情故事,藏地的風光,現實的透視等等。詩人每時每刻似在寫瑪吉阿米,又每時每刻似在寫自己。
——荷夢
在讀詩人包悅長詩《瑪吉阿米》時,有種暢快淋漓之感,很容易被詩人嘔心瀝血書寫情人“瑪吉阿米”的真情所感染,那是中醫上說的“任督二脈皆通”之感,也是書畫家常說的心手相應人書俱老之快感。
?——采墨
●精華選讀
◎瑪吉阿米(節選)
瑪吉阿米
我打點好行裝
剪去舊日恩怨情仇
收拾好心情
跋山涉水,不遠百里
來到學識淵博的上師廟宇
直接拜倒在他的足下
我懇求上師指點迷津
讓我在迷幻的境地
回轉
上師瞧都不瞧我一眼
他怒目圓瞪
輕哼一聲
拂袖而去
我一個人呆立佛堂
靜靜地過了仿佛一千年
上師的明示我了然清晰
瑪吉阿米
世人哪能沒有感情
人是感情動物
情感的閘門一旦開啟
它如同猛虎野獸
猛虎下山
泛濫的洪水脫韁了
任誰也難阻擋
迷津的源頭
在心上
心靈的詬病
只能從心頭醫
只能自己搭救自己
瑪吉阿米
我一邊求解藥
一邊心兒系著你
在猶豫中自虐
在自虐中躊躇
佛的尊容和你的容貌交相幻映
我看不清哪一個是你
哪一個是佛
瑪吉阿米
我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上師這里
頃刻間好像又回到你跟前
兜兜轉轉的情路
耗盡了心性和神明
能否將你遺忘
成為我現在最大的障礙
般若說:忘記你吧
心兒說:瑪吉阿米
瑪吉阿米,你來
你來告訴我
忘卻是不是最美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