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林永煉:唱年記
更新時間:2019-02-22 來源:深圳市兒童文學學會
過年,林永煉憶想著小時候的童謠。童謠,兒童口口傳唱的中華經典,不僅是智慧的結晶,也展現了不同地域的風俗文化。哪怕聽不懂他的方言說唱,你卻從那濃濃的方言味兒聽出來自廣東潮汕……
今年正月初四,老家堂妹來我家做客。堂妹告訴我,初一早,仔(女)婿去她家拜年后,就帶她們出來,先到廣州再來深圳。
堂妹的仔婿已在國外生活,我問是不是每年春節都回去拜年?堂妹隨口念:“正月正,新新仔婿來上廳……”
聽著這舊時熟悉的歌兒,勾起我孩童時的回憶。小時候,我住過的潮汕農村,孩子們經常念讀著一些歌兒,聽后,我也會跟著念,當時不知道叫什么,后來人叫“童謠”。
兒時的“童謠”好像沒有什么目的或主題需要表達,很隨意,是老一輩教小孩說話,或作為小孩睡覺的催眠曲,看到什么說什么,只要順口押韻,有節奏感就好。我們這些孩子平日唱,年節里更是唱得歡快……
因各地方話母(語)不同,有些物品叫法有異,加上有人聽不清楚或隨意創作,往往一首“童謠”,有不同的念法,形成不同的“版本”。
隨著一些物品過時被淘汰,語言的進步、共性和發展,舊時的“童謠”已淡出現代人,特別是年青人和小孩的耳眼。為了傳承,某些文化機構或有關人士采用深入農村,對一些老人專訪等多種方式進行拯救,利用現代技術手法讓其復現。目前,通過互聯網,可搜索到各地方的一些“童謠”,有文字,有相片,有視頻等。
過年的這幾天,我憑記憶,記起三首舊時的“童謠”,從過年的正月哼唱到年末的十二月,想著唱著回味著我的童年……童謠里有些話不知什么物品或意思,請教一些老人,有的記憶不起,有的只會念,也說不出,只好照搬,如有什么差錯請讀者們給予指正。
因有的字電腦打不出,又不會使用造字或手寫輸入等方法,故一些字用潮汕方言同音字代替,沒有同音的,用潮汕8聲注明代替,例:蔡6 等。
童謠里,個別粗俗(咸)話和咒罵地方或人的話略作更換,特作說明。(注:童謠過去只念讀內容,題目為筆者所加)
十二月歌
正月正 ?新新仔婿來上廳
二月二 ?牽只牛仔去鉆鼻
三月三 ?桃仔李仔停頭擔
四月四 ?拍米香吃生意
五月五 ?龍船鼓滿溪茂
六月六 ?尖擔草索滿地戳
七月七 ?多尼烏 ?肉眼必?
八月八 ?倒(左)手牽豆藤 ?正(右)手摘豆格
九月九 ?風箏仔滿天走
十月十 ?新新米飯脹入目
十一月十一 ?冬節仔包必必
十二月十二 ?甜粿鼠殼龜臘面面
紅鞋紅靴靴
龍眼雞 ?穿紅鞋
紅鞋紅靴靴
做粿拜阿爹
阿爹免你拜
做粿包韭菜
韭菜十二樅
紅心姐 ?做媒人
媒人做弟袋3(哪里)
做大房
大房人刣豬 ??
細房人刣羊
拍鑼拍鼓等新娘
新娘電(啥)時蔡6(娶)
初一蔡6
初二生
初三抱仔等大家(家婆)
大家窩裸(稱贊)快
吃粥配咸菜
咸菜咸是咸
吃粥配姜鹽
姜鹽險1是險1(辣)
吃粥配粉簽(米粉)
粉簽滑是滑
吃粥配欖佛(核)
欖佛呆6 是呆6(硬) ? ?
吃粥配苦楝
苦楝苦是苦
吃粥配蛤古(青蛙)
蛤古一下跳
大家(家婆)心哺(兒媳)笑到面皺皺
一枝竹仔彎彎
一支竹仔彎彎
起厝(建房子)南光
南光過海
起厝阿奶
阿奶梳碰(高)頭
起厝高樓
高樓高也也
起厝水鴨
水鴨顛倒氽
北8仔罵石榴
石榴嘴啞8啞8
滿1(披)棕蓑戴果(斗)笠
果笠好閃雨
豬腸擺豬度
豬度相浪賺(相通)
甕仔罵大甕
大甕底(裝)加粟
陳公罵陳竹
陳竹好補籮
陳公罵陳婆
陳婆走去店(藏起來)
陳公走去捻
捻痛痛 ?陳公會磨鏡
磨鏡磨唔(不)平
陳公會擔桁
擔桁顛倒擔
陳公會膠(剪)衫
膠被長短龜
陳公會刣豬
刣豬大細畔
陳公會赤(織)蓮
赤蓮無蓮籽
陳公會糶米
糶米使大筒
一支竹仔拍贏XXXX(兩個地方名)千外人
林永煉 :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小小說學會副秘書長,深圳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兒童文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國內外報紙期刊,被《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青年文摘》《格言》等多種刊物轉載,多次入選年度小小說及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