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第十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文學類)獲獎作品推介(八)
更新時間:2019-02-12 來源:廣東文壇
《土命人》
●作者簡介
阿微木依蘿,彝族,1982年生。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人?,F定居涼山州西昌市。初中肄業。自由撰稿。寫小說和散文。文字見《鐘山》《花城》《散文》等刊。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兩部,散文集一部。獲第十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文學類)中短篇小說獎,《民族文學》2016年度散文獎等。
是以磚瓦廠工人為題材的一部中篇小說,故事以張芬芬、瘦猴子等人的打工經歷展開。小說用兩個視角完成。“我”因緣巧合走進磚瓦廠,結識了瘦猴子等人,瘦猴子因為欠債而離開故鄉暫別妻兒到外省做工,由此拉開他和工友們的遭際。文中特別寫到大猩猩的私人生活,講他在司徒鎮混日子,最后娶了妓女王小紅為妻,而他事實上又不能真正滿意這樣的家庭生活,矛盾沖擊、渾渾噩噩,王小紅也不滿意這樣的日子,由她引發了更為復雜的工友間的秘密和矛盾,而這“鬧騰”的背后展現的是更為接近生活的真相,在這幅眾生相中,人性的復雜躍然眼前。文章的結尾,瘦猴子患病回鄉,張芬芬收到他病死的消息后搬進他住過的工房。而她所感受到的,又豈止失去心上人的悲涼。
●讀者點評:
小說以多聲部的敘述方式,寫了磚窯幾個農民工土磚泥雕般的生命狀態。這幾個人,生活態度不同,性格也屬于不同類型,然而他們都被生活和貧窮帶向“土命”。故事在沉穩而略帶戲謔的敘述語調中,時時給人以痛入骨髓的沖擊。多聲部的故事場里,幾個人物有時交織出些溫暖的亮色,使得“土命人”帶著溫度的疼痛和苦難,更加震撼人心。 ?——連亭
一群離鄉背井的農民,離開了自己的土地,卻離不開泥土。他們在磚瓦廠里把泥土燒制成磚瓦。他們活得卑微,死得也卑微,就像一塊塊扔進窯爐被焚燒的土坯。阿微木依蘿的小說《土命人》寫活了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似乎游離在這個繁華的時代之外,卻又無時無刻不在承受著時代的重負。他們確實是一群“土命人”,生于泥土,死于泥土,而活著的每一天,他們都在泥土中打滾。 ?——十八須
阿微木依蘿的小說走向多樣,無法歸類,但讀來不乏感受到溫暖的味道。還有一些不可思議的神秘感。 ? ? ——茨平
●精華選讀:
A1:初冬
傍晚時分,瘦猴子低頭走進磚窯,撞上幾個正在窯洞里打麻將的四川女人。張芬芬也在其中。
“瘦猴子,叫人給你介紹個女人吧,婆娘不在這里,你的枕頭冷不冷?”張芬芬直溜溜盯著瘦猴子,“你看磚廠里的那只大猩猩,他就天天去司徒街。你也去吧?”
“不要亂說,張芬芬?!?/span>
“我們教你打麻將吧?”張芬芬改了話題。
“我不會?!笔莺镒拥皖^撣掉衣服上的磚灰,腦袋晃了晃。
“不會才要學。交點學費就會啦?!迸藗兞炎齑笮Α?/span>
?“來吧,坐到你張姐姐我的身邊來,我教你?!睆埛曳胰滩蛔∮珠_起了玩笑。她旁邊的女人們卻將這句話想到別處去了,她們幾乎異口同聲道:“坐她腿上!”
瘦猴子提不起任何興趣與她們說笑。他鉆出窯洞,往住所方向走,心內感到一陣苦悶,剛才那幫女人的笑話其實早已說進他的骨子。他想起他的老婆,那個消瘦的鄉下女人,身材矮小,皮膚黝黑,說話低聲低氣。她永遠不會像張芬芬那樣扭曲著一張大嘴夸張地說話。如果不是瘦女人生第二個孩子那年犯了月子病,他如今就不會出現在司徒鎮。
他想到那段倒霉日子,想到他賣掉的那些值錢的東西,包括一頭健壯的耕牛。女人的病好了。但是他從此負債累累。那之后,他被外省招工的人像耕牛一樣從村里牽走。
瘦猴子站在路邊嘆了一口氣。此時他腦海里又出現瘦女人送他到村口的身影,她帶著兩個孩子,一個背著,一個牽著,也許當時她還流著眼淚,所以走路跌跌撞撞。瘦猴子在車窗里看見她使勁地朝他揮手告別。這些日子以來,他不斷地夢到那雙向他揮別的手。
瘦猴子一路胡思亂想回到房間。他房間只夠擺一張床,以及用磚塊搭起來的四角架子,上面蓋幾塊木板,算是吃飯的桌子。
他躺在床上,雙手按住胸腔,胸腔里感覺空落落的。這陣子,他總覺著體內有什么東西在晃動,好像生銹的門窗,偶然間,被風吹得咯吱作響。連續好幾個晚上,他要小心翼翼去伺候身體內部的零件。比如睡覺,他平躺著的時候,會感到隱隱的難受,好像體內的零件就要散架了。但是干活的時候他又恢復了體力,有使不完的力氣,比他賣掉的耕牛還生猛。
他迷迷糊糊睡著了。
“瘦猴子,今晚你替我加班。我有事?!贝笮尚梢贿吳瞄T,一邊迫不及待在門外說了請求。
“我剛睡一會子,你就吵醒我。又要去司徒鎮?”瘦猴子揉著一雙睡眼,沒精打采。
“冬天來了,我得去燒盆火烤?!贝笮尚蓧膲牡財D著眼睛,他的那兩撮眉毛像是用毛筆畫上去的,但肯定是個三流畫家的水準,因為那眉毛畫到一半斷了,后來添上去的總也連不上前面畫的。他此時不光擠著眼睛,那兩條斷眉還跟著跳了幾跳。瘦猴子感到身上有細蟲子亂爬,十分別扭。他知道大猩猩又要去找那些廉價的妓女。
“你小心烤焦了?!笔莺镒铀菩Ψ切?,甩出這樣一句話。然后他走進旁邊的房子。那房間里睡著他的親弟弟。他這位弟弟肥頭小耳,寬臉粗眉,這時候被吵醒了爬起來,五官錯亂的樣子。
“強娃子,我想你應該起來和我一起裝窯。”
“自己的班都上不完,還代班?你不累我累?!睆娡拮訑傞_雙手擺了擺,做出求救似的表情,然后躺回床上,“這是冬天啊大哥!”他把臉別過去,對著墻,“要去你去。我不去。”
瘦猴子轉身回到自己房前。他的鍋灶安在屋檐下,用一些木棍橫著拉出一面偏棚,膠紙遮在棚頂。他有點傷感,不知道什么原因使他突然感到情緒低落??涩F在他必須弄點東西吃。為了有力氣加班。
一個多月來,他從不買肉,看見別人炫耀似的提一大塊豬肉從他身前晃過去,他也不慌不忙,像個素食主義者不動聲色地抱著各種各樣可以果腹的菜葉自信地往回走。雖然有好幾次他想買塊豬肉,肥透了的那種,最好是在陽光下照一照就會流出油來的樣子。他暗自計劃著,也學那先前買肉的人,炫耀似的提著肉晃回去。但是他的胃拒絕油膩,只接受素食,它好像變成一只出家的木魚,餐餐只接受素食的供奉。
瘦猴子燒開一鍋水,往里下著面條。這時候天氣變了,好像要落雨,他緊了緊身上的衣服。
“哦,就吃這個嗎?買點肉吃,不要太省啦?!彼氖鄽q的張大胡子來到瘦猴子身前。他們是老鄉,平時有說不完的話。
張大胡子并沒有胡子,但是人人都希望他光生的下巴能長幾根胡須,這樣比較符合他這個年紀。
……
《萬里赴戎機——五邑華僑抗戰實錄》
●作者簡介
尹繼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門市文聯主席。出版長篇小說兩部,散文集、報告文學集各一部?!多l圖》獲廣東省作家協會首屆“大瀝杯”長篇小說獎。
郭衛東: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詩集、小說集、散文集等。短篇小說集《或黃或綠》獲廣東省作家協會第十三屆新人新作獎。
張啟雄: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省文學院簽約作家。江門市作家協會主席。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各兩部。
熊正紅: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詩集《狼的歌謠》《獨舞者》。
梁小恩: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會員。省文學院簽約作家。著有文集、文學論著等多部。報告文學《為了遺落鄉間的史詩》獲首屆廣東省青年文學獎。
●主要內容及評價
201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圍繞這一主題,江門市文聯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創作活動和文藝宣傳活動。其中在創作出版了大型圖書《萬里赴戎機——五邑華僑抗戰實錄》。該書的內容由五位作者撰寫的27篇相對獨立作品構成,形象生動地展示江門五邑華僑為抗戰做出的卓越貢獻。書中的6個抗戰故事:慷慨赴國難——五邑華僑抗戰綜述;一代僑領的抗戰情懷——司徒美堂先生的抗戰故事;一個小販的泣血奔走——鄭潮炯賣子救國的故事;滇緬路上的“花木蘭”——李月美女扮男裝從軍的故事;云海中的中國戰鷹——空軍英雄陳瑞鈿的抗戰故事,被江門市朗誦協會改編為小故事,深入到學校、機關、企業、部隊開展巡回講述,精彩演繹江門五邑華僑抗戰感人事跡。感人的故事、精彩的講述,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聽眾。
●精華選讀
《萬里赴戎機》后記
那是一個沉重的時代:日寇侵吞我河山風雨飄搖,屠戮我人民生靈涂炭;祖國積弱積貧任人宰割,中華民族陷于水深火熱到了最危急的關頭……
那是一個亢奮的時代:一群又一群華夏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犧牲鮮活的生命挺起國家的脊梁;一群又一群炎黃子孫以不屈的意志,倒下抗爭的身軀矗立成民族的豐碑……
還有一群人,他們是我們熟悉的陌生人,他們背井離鄉身居海外,他們的名字叫“華僑”?!叭A僑”,70年前這是一個喚起激情與擔當的名字,70年前這是一個重塑信仰與情懷的名字。千千萬萬華僑同胞和祖國人民同呼吸共患難,千千萬萬的華僑萬里赴戎機浴血戰場……
我們從一本本發黃的卷宗里尋找他們的名字,拂拭他們的英靈,可是又有多少他們的名字湮沒于歷史的風煙……
我們從一幀幀模糊的相片上瞻仰他們的豐采,緬懷他們的偉績,可是又有多少他們的容顏消隱于歲月的塵?!?/span>
然而,無情歲月的風煙塵埃終不能遮蔽他們的光輝,因為神州處處都灑下他們殷紅的熱血,烙下他們深深的足跡;
然而,歷史巨變的車輪終究不能碾碎他們的偉績,因為祖國的天空處處倒映著他們偉岸的身影,大地上的每一個湖泊都是他們流過熱淚的眼睛……
江門五邑,僑鄉僑都。多少海外游子,仁人志士,成為這一群體里的佼佼者,成為這一群體里默默無聞但依然流血流汗的付出者。值此抗戰勝利70周年,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們幾位后來人,歷經半年有余,拂拭歲月的塵埃,清理歷史的積垢,我們出入檔案局、博物館、黨史室、史志辦……從故紙中查找資料;我們四處奔波,拜訪尚健在的抗戰老華僑;我們在鄉間田野走訪故人故居,在烈士陵園瞻仰和緬懷英烈……我們和學者教授研討,我們和華僑親屬、英烈后裔、鄉鄰故舊座談;我們心懷尊崇,筆下謹重,不畏案牘勞神,于是有了《萬里赴戎機:五邑華僑抗戰實錄》這部書的問世。
在此必須感謝那些為此書出版做出貢獻的單位和付出心血的個人,感謝華僑文化專家張運華、張國雄、梅偉強、岡虎以及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入本書的所引資料著作之學者教授,感謝五邑大學僑鄉文化研究所的慷慨借書以及江門黨史辦,臺山市文聯、檔案局、博物館,白沙鎮,開平市文聯等單位所提供的一切便利,感謝梅偉強先生在百忙之中為本書把關審讀。
在此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們五個人既分工又合作。(篇幅有限,省略具體分工) ?
由于資料缺乏、采訪困難、時間緊迫等等原因,還有許許多多江門五邑華僑的抗戰故事沒能在本書中記錄下來,即便是收錄在本書里的那些人和事,都可能還有不少的地方存在錯漏、爭議或有待考證。因時間匆促,部分圖片作者也未能及時聯系上,還望圖片作者見到此書,能主動和編著者聯系。這使得我們在采寫的過程中一直心存不安和遺憾,也誠意接受學者們、讀者們的批評指教。而我們更大的一個期待是,通過本書,我們大家能更多一點感知那個年代、那群人、那種精神。若能如此,便已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了。
采寫的過程是辛苦的過程,也是不斷感動著我們、震撼著我們的過程。當我們翻閱一份份資料,走訪一處處遺跡,聆聽一個個細節的時候,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景仰和感謝。那些已經遠去的人和事瞬間便如夜空里的星光照耀在我們身上。
文字無聲,久遠流傳;圖像有形,忠魂永駐。謹以此書獻給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獻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并向70年前那些共赴國難的先輩華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是為后記。
《制片人》
●作者簡介
裴蓓,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藝術家,廣東第三、四、五屆簽約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編劇家協會會員。珠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珠海市政協委員,珠海市新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副會長。文學作品獲《小說月報》百花獎、第二屆華人華僑文學獎、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文學類)。著有中篇小說集《女制片人》。電影作品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國家廣電總局和教育部推薦給中小學生優秀影片,廣東省魯迅文藝獎(藝術類)及五個一工程獎等。
作品以拍攝和發行影片《幻影》為線索,以劇中女一號素琴演殉情戲卻假戲真做地從樓上跳下來引出故事。作者在小說導語中闡釋了現代人的尷尬,“人們對真情和純粹的渴望猶如人們對回歸自然的向往,因為我們拒絕不了現代文明的誘惑,我們已是當今生活方式的囚徒,我們對物質文明所造就的種種便利和舒適有著病態的依戀,我們骨子里已經是這個由網絡、通訊、尾氣、污染、競技、功利、名位等等所構成的喧囂世界里的一份。我們對原生態的自然的向往只是一種意念上的逃避和回歸。那種回歸只是一個遙遠的夢境?!比欢?,回歸雖然是夢境,卻或多或少地隱藏在很多人的心里,包括女二號艷艷。這是小說在最后留給人們的回味。
●名家點評
小說讓我從獨特的個性體驗中看到社會的普遍真實,讓我在她總是有些憂傷的筆觸中感受到她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追求和向往,她的深刻和犀利中隱藏著對人性關懷與對這個世界的珍愛。 ——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
小說讓人感覺到是立于真實體驗的藝術概括,由一樁拍電影的曲曲折折,把藝術被商業綁架的主題,表現得真實而悲慨,可以說揭示了當下文化生活的普遍真實,有以個別顯現一般,從而引人反思的現實意義。作品中有幾個人物,如“我”,素琴、艷艷,吳一根等,都有獨特情性與人性深度。 ? ? ? ? ?——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
當網絡視頻、商業廣告、暢銷讀物、娛樂海報等拼接成一幅幅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學景觀時,真正的藝術只能淪為暗淡退場的尷尬角色,這構成了當今時代精神的一個側面。從這個意義上,《制片人》呈現了時代精神遭遇的某種隱喻,書寫了藝術可能遭罹的命運。 ?——《長篇小說選刊》主編付秀瑩
●精華選讀
我剛想簽字,家里座機響起來。我想去接,小閔親熱地按住我的肩,說:“姐,先簽了吧,我好趕回去和他們商量?!?/span>
我胡亂地簽了字,去接電話,是艷艷。
艷艷說:“導演,素琴死了。”
我猛一抬頭看門邊,小閔已經把門關上,消失了。
我問:“怎么……回事?”
“說是素琴又去找李堡,想求他回心轉意。不知怎么兩人吵了起來,素琴突然就倒下了,沒再醒來。醫生說是腦溢血?!?/span>
我愣著,手機又響起來。是另一發行公司的小張。
我一只手拿著手機,一只手拿著電話,一時不知聽誰的,回答誰。最后,我草草地把兩個電話都放在嘴邊,說了聲回頭聯系便掛了兩個電話,然后撥素琴的手機,電腦的聲音,對方已關機。我再撥素琴后媽的電話,同樣的聲音。
我沖到電腦前,天哪,鋪天蓋地的素琴的視頻,還有李堡的視頻。素琴曾對我說,人在爆紅的時候,那種感覺好炫的,好快就找不到自己了,一個人經歷了這么一次,就再也回不去了,因為人已經丟了。
此刻,素琴所有的身世都被網絡掀開,她的孤兒身份,她和李堡最早時的蝸居,她的成名故事,還有她的后媽,網絡對她的后媽一片討伐,人肉搜索出好多好多惡毒的事例,好像是真實生活里的女巫。
素琴很多陳年老片都被搬了出來,解說詞可謂極致,什么美侖蓋世,什么風華絕代,什么傾國傾城,連曾一致被人嘲笑的小眼袋都成了憂郁之美的象征,連可能因為睡眠缺乏而有些粗的毛孔也成了對愛情的執著和滄桑。整個網絡,驚天動地地渲染著對素琴的憐惜和懷念。而我知道,就是在前一天,素琴都是寂寞的。
突然,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畫面,點擊率在魔幻一般地攀升,兩個小時內竟然達到上千萬次。這畫面,就是我的攝影師拍下的素琴跳樓的鏡頭,畫面上赫然打著我的片名《幻影》,也就是說我的電影名已撞擊了上千萬人的眼球。
我的片子在第三天便上了院線,大小影院都放下好萊塢的大片,搶著上映我的電影,而且場場爆滿。
我的一些記者朋友采訪了許多觀眾,問片子怎么樣。反饋是,有的說好,有的說很好,有的支支吾吾,有的什么都不說。這些支支吾吾和什么都不說的,或許是善意地體恤逝者,不便說不好,或許是怕說了不好,被人嘲笑沒品位。因為曾有人說,什么是文藝片?就是讓人看不懂卻被冠之以“上品”的慢片。
?記者朋友又問:“之前了解這部片子么?”
“不了解?!?/span>
“那為什么去看?”
“因為網上很熱,大家都看?!?/span>
?于是,記者們得出結論,在中國看電影是一場事件,而不是電影本身。
不管是事件還是電影本身,我都成了素琴之死的既得利益者。我的助手說我的表情很怪異,笑得像哭,似笑非笑,似哭非哭。我實在不知道我應該笑,還是應該哭,我笑的時候想哭。
我的助手每三分鐘就打一次素琴后媽的電話,終于知道了素琴目前的情況。電話是素琴的后媽主動打過來的,用的是一個陌生的號碼,電話里她語無倫次,大概意思是,要我出面處理素琴的后事,她根本沒法露面,全國人民都恨不得把她撕得稀爛,她一出面,喪事就麻煩了。
素琴后媽剛放了電話,又打過來,說:“素琴喜歡安靜,走的時候就讓她安靜一些,好嗎?”
素琴在杭州去世后,她的后媽第一時間把她的遺體運到了附近的家鄉小城,以避開媒體。我飛到杭州,然后坐車到那個小城,跟著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來到素琴躺著的冰柜。工作人員即將拉開抽屜的那一剎那,我猛一轉身,低頭半天,說:“先幫她化好妝吧。”素琴生前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我這次帶了一套她的戲服,就是那天坐在天臺上穿的粉色連衣裙。
素琴一個人躺在這個冰冷的抽屜里,而外面網絡、報紙、電視、雜志,還有電影院鋪天蓋地說著素琴,素琴只是喧囂世界的一個符號,人們需要的也只是一個符號。
我打電話給吳一根。這是拍完戲后我第一次和他聯系。他在橫店拍戲,離這個小城不遠。他答應帶幾個人過來,幫著把后事辦了。
我們把素琴葬在她親人的墓地,時間是下午3點,那是素琴的生辰。
吳一根帶了幾個原來劇組的人過來,而且按我的要求沒有驚動媒體。為了避開狗仔隊,他們開車繞了很遠的路,才到這里。
艷艷也來了。艷艷因為這部戲而爆紅,出發之前簽了一部戲,片酬500萬。她演我的戲,片酬是5萬。
艷艷眼里有淚水,一只胳膊摟著我。艷艷說,導演,下次,拍一部商業片吧,我來演,片酬對折。
我點點頭,說,謝謝。
在素琴的墳頭插上鮮花后,艷艷兩手抱住我,在我耳邊輕聲說,我知道您對我有看法,其實,素琴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
我輕輕抱抱艷艷,輕輕拍拍她。
葬禮過后,我讓大家先走。吳一根說,那我在路邊等你吧。
黃昏的墓地,因為夕陽的顏色,沒了肅殺和蕭瑟,只是寂靜和清冷。初秋的風吹過來,身上便有了寒意,我把艷艷留下的披肩裹緊了一些。
我坐在地上,倚靠著素琴的墓碑。我不知道,我祭悼的是素琴,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