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旻旻:在《他世界》中與自己和解
更新時間:2019-01-23 來源:廣東文壇
8月17日,旻旻詩集《他世界》詩歌研討會在廣東省作協嶺南文學空間舉行,著名詩人海上、黃禮孩、安石榴、世賓、林馥娜,評論家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龍揚志、華南農業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楊湯琛,廣東省朗誦協會的11位會員及詩人劉漢通、浪子、布非步、鄭德宏、畫眉及廣州殘疾人文學愛好者協會的成員等30多人出席了研討會。
研討會以11位省朗協的會員用好聲音深情演繹旻旻的詩歌為開端,接著幾位詩人、教授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旻旻的詩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并對她未來詩歌的創作提出了期望。
著名詩人海上認為 ,旻旻詩歌的詩化哲理符合中國文化中黃老之學的“宇宙大生命”體的詩性特質,她在詩中多次提到自己那“泥濘的身軀”,這種寫法很大膽、很前衛。同時旻旻對“時間”在詩歌中的表現方法跟大部分人都不一樣。此外,在很多方面旻旻都敢于示弱,這種示弱恰恰體現了她內核的強大。
龍揚志教授從“疏離與融合”的角度談了對旻旻詩歌的理解,她的書寫既有與生命的對話,也是她對美學的不斷自我追求,人們應該超越她的身體因素,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理解文本,否則就會左右人們對她詩歌的評價,偏離了對詩歌本身的評價標準。
詩人安石榴認為,旻旻通過文字建構了一個自我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在旻旻的詩里會讀到她時時“看到另外一個自己”,那是思想中的自我,在詩歌的世界中旻旻建造了另一個旻旻,那里有天空、土地、樹木、花草,旻旻在與自己的世界交談,跟自然和生命交談。
楊湯琛教授從旻旻的詩聯想到史鐵生和余秀華,余秀華是猛烈的吶喊,史鐵生是思考,而旻旻的詩歌有溫度,溫暖,有陽光,有力量,有靈性,她對語言的運用非常準確,也有美學的節制和優雅。
詩人、評論家林馥娜認為旻旻的詩保持了純凈,讀她的詩感覺她像仙子一樣在跳舞,意境非常美,她用靈魂的蝴蝶代替不自由的身體,通過心靈的自我超越,以生命的溫暖和詩性的力量溫暖現實中漸冷的身心,也溫暖他人。
詩人黃禮孩說,我們一直在討論文學與生命的關系,這個話題落在旻旻的作品變得很具體、很實在,讀者理解作品有很多的空間,首先是文字的空間,而我們這些跟旻旻相熟的朋友就能感受到這種疏離和融合。詩歌是為了心靈的打開,我們在旻旻的詩歌里看到她是如何展開生命的,有一種觸動心靈的力量。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