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畢亮:《人間鹽粒》創作談
更新時間:2018-12-28 來源:小說選刊(微信公眾號)
忘了是四年前,還是五年前,蔡東密友從北京回深圳,她知道我欣賞她密友的小說,便邀約相聚,介紹我們認識。中午,飯局過半,我“請假”提前離場。蔡東對密友說,他現在是奶爸,著急過港采購奶粉。
算起來,我的奶爸生涯始于2011年。
當奶爸,讓我錯過不少有趣的人和事。我常常自我安慰,人生每一條路,都不會白走。當奶爸,也讓我有機會見識和體驗另一種生活。
每天黃昏或者閑暇時,女兒帶我到小區廣場,跟一幫老頭、老太太融為一體。廣場上,我能聽到天南地北各種口音,湖南的、四川的、東北的、西北的,林林總總。孩子們扎堆玩耍,老人們也扎堆聊天,東家長、西家短。
有人說,誰家的外公、外婆回老家,換了爺爺、奶奶來接班。
有人說,那個誰,最近咋沒見妞妞奶奶?一個聲音答,回江西了,妞妞奶奶的母親還健在,馬上九十大壽。
有人說,你們聽說了么?小寶爺爺住院了,心臟搭橋,那個老家伙,糖尿病、高血壓,每天藥沒斷過,還抽煙、喝酒,也不注意點,給家里孩子省點輕。
……
這些進入風燭殘年的老人,先是步入我的生活,而后抵達我的靈魂。每一天,他們除了幫兒女做家務、帶孩子,內心渴望什么?他們身處異鄉,是否孤獨?他們面臨怎樣的深淵,是不是也想過屬于自己的生活?去云南、去泰國、去新加坡,旅個游,安享晚年。
那些老人的面孔藏我心中,夜深人靜,他們時不時跑出來召喚我。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他們為我帶孩子,惦記老家那一頭的親戚、朋友;他們在異鄉操勞,活得小心翼翼,沒一點光芒。
我想,我該為他們寫個故事。
于是,我將那些人和事,打散,揉碎,添油加醋,弄成兩個短篇《人間鹽粒》和《親愛的敵人》,前者暖意融融,后者疏離高冷。小說由此及彼、以點帶面,寫了離巢老人,他們對家的守護、對情的張揚,這大概是我們所處的時代,北上廣深千千萬萬個家庭真實的生活圖景。
在我眼里,一個作家完成一篇小說,就是點燃了一盞燈。那盞燈,散發的微光,不僅能照亮作家探索藝術的道路,更能照亮時代的暗影,給那些卑微的、失意的人一些光和熱,給他們慰藉,也給他們更多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最后,感謝《江南》及責編李慧萍老師,在刊物的重要位置推薦短篇小說《人間鹽粒》。曾經,我跟好友秦羽墨聊天時表示,陽光的小說,如同陽光的孩子,會得到更多人的偏愛。《小說選刊》轉載《人間鹽粒》,算是對她的一種偏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