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惠州作協舉辦報告文學《拆遷》作品研討會
更新時間:2018-12-27 來源:惠州作協
12月18日上午,由惠州市作家協會、惠城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主辦的報告文學《拆遷》(暫定名)作品研討會在惠州市作協會議室舉行。該書是由惠州市作家鄧仕勇、吳紅霞撰寫,全書約20萬字。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蔣述卓,惠城區文廣新局局長巫志華,廣東人民出版社編輯伍茗欣,惠州市作家協會主席陳雪,副主席黃偉輝、伍世昭、李華生,名譽主席曾志平、顧問吳振堯等領導以及惠州市報告文學作家、評論家20多人參加會議并就《拆遷》一書進行了深入討論。
據悉,去年4月初,惠城區政府為反映惠城區拆遷的工作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宣傳惠城區為加快惠州市城市更新和城鎮化進程做出的巨大貢獻,弘揚基層干部的奉獻精神,反映在征拆工作中那些鮮為人知的感人事跡,惠城區文廣新局和惠州市作協便進行了深入合作,由惠州市作協牽頭來寫這部報告文學。經過考量之后,寫書的重任便落在了鄧仕勇和吳紅霞頭上。
“為了搜集素材,我們走訪了許多地方。”鄧仕勇在研討會上表示,為了搜集素材,他們走訪了惠城區13個鎮辦,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與基層征拆干部深入交流,根據他們的經歷,選取一個有代表性的方面重點來寫。隨著采訪的深入,聽拆遷工作人員講述一個個感人至深、動人心弦的故事,他們的心靈不斷被觸動,讓他們始料不及又感動不已。這份真情實感為他們帶來了創作靈感,也成為了他們進行創作的不竭動力。
“惠城區拆遷工作人員情系百姓、陽光執法、嘔心瀝血的故事,一次次在我們的腦海浮現,他們鮮為人知的付出為惠城區、乃至整個惠州城市飛躍發展的歷史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鄧仕勇說,陽光拆遷、依法拆遷、和諧拆遷始終貫穿于惠城區拆遷工作始終,而工作人員們的努力,讓“拆遷”這個硬邦邦的詞組變得生動而充滿柔情,也創出了惠城區拆遷工作零上訪、零事故、零群眾投訴、零群體性事件的大好局面。“這些,都是惠州城市發展溫度的展示,也為我們城市發展的基礎工作積累了良好的經驗,十分有借鑒意義。”
《拆遷》一書已于今年11月完成第二稿的修改。為了擴大影響,作者還將該書一些章節抽取出來,投給了一些刊物,其中反映惠城區文廣新局在拆遷中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章節——《留住老城的記憶》就在《中國報告文學》雜志(2018年第12期)上刊登發表。目前,該部作品已于本月初和廣東人民出版社簽訂了出版合同。(鄧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