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肇慶舉行“傾聽?花開的聲音”女作家作品分享會
更新時間:2018-11-30 來源:肇慶作協
11月25日下午,由肇慶市作家協會主辦,肇慶市圖書館、西江日報社承辦的“同筑文學夢·共建文明城”肇慶作家系列文學活動第十二期在肇慶市圖書館國學館舉行。本次活動的主題為“傾聽?花開的聲音”,三位來自基層,不同年代的肇慶本土中青年女作家李美玉、周火蘭、伍芝蓉新書分享會,以文學的名義,用對話的方式,向出席活動的作家朋友和文學愛好者,分享了自己對文學的熱愛和堅守。市作家協會主席鐘道宇,高要區懷集縣廣寧縣等縣(市、區)文學學會班子成員,學校文學社指導老師及學生文學社社員,教育培訓機構輔導老師和學生,讀者等120余人出席了活動。
會前,李美玉、周火蘭、伍芝蓉三位女作家分別向市圖書館贈送個人作品集。肇慶韻之聲藝術團團長張維佳現場深情朗誦了三位女作家的作品,聲情并茂地演繹女性文字的獨特與細膩。感恩在這個美好的時代里遇見文學,能一起傾聽花開的聲音。
三位女作家與主持人以對話的方式,傾述了自己創作作品的心路歷程。嘉賓鐘道宇、李務迅、黎曉陽分別對三位女作家的作品進行了點評。
李美玉說,她走上文學創作這條道路,也是偶然的,她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創作,稿件在懷集縣廣播電臺和佛山廣播電臺播出之后,很高興。后來,加入縣青年文學社,有了一個文學交流平臺,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寫散文,報告文學,寫鄉土文學,給省、市報紙投稿。這幾年退休了,時間充實了,自己沒有其他特別的愛好,創作時間相對多了,作品自然多了,算是“創作旺盛階段”,于是出版個人散文集。
鐘道宇點評李美玉散文集說,李美玉《追影尋夢》里,寫了很多懷集的風土人情,她熟悉的景色,熟悉的人物、熟悉風俗、熟悉風情,她對懷集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她是帶著感情去寫文章。李美玉用樸素的語言,平實的語言寫群眾喜聞樂見的文章,引起讀者共鳴。
周火蘭說,她特別喜歡黑夜,因為白天要工作,只有到了夜晚,才可以進行文學創作。她著重分享了《天堂里的水車》的創作經歷,回憶父親,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父親為“鬼神造糧食”守信用,父親做人更講良心底線。
李務訊點評周火蘭作品說,周火蘭的作品不嬌揉,不造作,不無病呻吟,不呢喃怪語,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都散發著對家鄉,對親人的熱愛。無論她在青春妙齡時期,還是在閱盡浮華的中年,能在字里行間感悟到周火蘭對文字的執著、癡迷、沉醉。
伍芝蓉說,她從少女時代說起,就特別喜歡看書,尤其特別喜歡看雜志,也就熟悉了一批活躍在當時的期刊界的作家,這些作家給她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把自己引領上了文學創作這條路。寫作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生活是現實的世界。在自己的人生已經基本定型的年紀里還能談“寫作”理想,感恩家人對自己寫作的支持。目前她需要做的,就是要保持自己活躍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繼續創作。
黎曉陽點評說,伍芝蓉從2004年開始創作小說,并且順利地嶄露頭角,但很快由于種種原因她放下了筆,直到2013年才重新開始寫作。在這短短五年間,就在國內的各大雜志期刊上發表短篇小說170多篇,累計六十萬字。她的作品思維跳躍的空間非常廣闊,很受現今年輕女性歡迎,是小清新的類型。
“同筑文學夢·共建文明城”文化普及活動是一個面向全市文學愛好者的文學創作交流平臺。活動常年舉辦,旨在鼓勵更多的本地文學作家與讀者支持肇慶本土的文學創作。(陳彥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