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既挨“磚頭”又有收獲——韶關文學作品創作交流會暨改稿會花絮
更新時間:2018-11-21 來源:作品真文學半月刊
11月16日,韶關作協主席榮笑雨帶領10位韶關作者(王建喜、侯景波、陳長蓮、李鳳梅、秦向東、許非寒、廖春艷、曹文軍、張春玲、程茸榮)冒雨趕到了廣州。當天下午,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一樓嶺南文學空間,與“榮家軍”pk的一群神秘人物皆是當下文壇的一干大咖。
榮笑雨 ,韶關作協總瓢把子,武功以小說著稱,著有武學秘籍《星星點燈》、《潛流》、《粵軍抗戰記》,分獲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廣東省魯迅文藝(文學)獎、廣東省報告文學獎獎。
他們中有自稱科幻F咖的《作品》雜志社副總編輯、小說家王十月,有詩粉無數的《作品》雜志社副社長、詩人鄭小瓊,有據說是青年一代作家中顏值擔當的《特區文學》主編、作家朱鐵軍、《星火》雜志主編、作家范曉波、《紅巖》雜志社編輯部主任、作家吳佳駿。為了避免雙方一碰頭就“刀兵相見”,榮笑雨提前給這次“廣州論劍”取了一個中規中矩的名字:韶關文學作品創作交流會暨改稿會。
范曉波,江西省文聯滕王閣文學院院長、《星火》雜志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在《人民文學》《十月》《詩刊》等刊發表散文、小說、詩歌二百余萬字。出版散文集和長篇小說多部。獲獎若干
朱鐵軍,七九年生于長春市,作家,編劇。深圳市特區文學雜志總編輯。從事純文學期刊編輯工作十七年。出版有長篇小說兩部,中短篇小說集一部,編著圖書二十八部。
吳佳駿,《紅巖》雜志編輯部主任,首屆重慶文學院簽約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重慶市青年聯合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出版著作有《蓮花的盛宴》、《生靈書》、《雀舌黃楊》、《誰為失去故土的人安魂》等十部。曾獲首屆、第四屆“巴蜀青年文學獎”、第五屆“重慶市文學獎”、第五屆“冰心散文獎”、首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文學獎、第二屆“絲路散文獎”。
可惜,榮大先生的定心丸未能奏效。會前初相見,老男孩王十月就笑里藏刀地說,“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改稿,只談問題,大家對差評要有心理準備,”提前給這次“會戰”定了調子。客場作戰的榮家軍總教練見形勢不妙,當場向“榮家軍”做出批示:我們大老遠趕來,就是來讓他們挑毛病的,讓他們盡管放馬過來。
頭一個照面,雙方意見就“完美統一”,場上的火藥味瞬間彌漫。遠道而來的范曉波和吳佳駿率先發難,他們先是虛晃一槍,分析了榮家軍提交的各篇散文稿件中的共性,繼而漸漏“猙獰”,針對每一篇文章的具體問題逐一批駁,好在他們也絕非“辣手摧花”之輩,一波組合拳之后,大方的送上了他們的修改意見。他們一致認為“無論在哪個時代寫作,寫作者都該知道同時代的作家在寫些什么,又寫到了什么高度,寫散文,就要有最新的散文觀念。”朱鐵軍還專門針對每一篇作品的標題給出了意見,他說,“標題要盡量含蓄”,文學作品要寫出人物的情感和命運,對人性的解讀要有厚度,要樹立文本意識,讓文本說話。”一向不按套路出牌的王十月在總結發言中說,“為人要正,為文要妖。不管能否成為第一流的作家,但要有成為一流作家的雄心,‘文章千古事’,不是兒戲,發出自己最真實的聲音。”
興許是因為總教頭先向敵方“投誠”的緣故,榮家軍很快就亂了陣腳,心甘情愿做起了“待宰的羔羊”,他們整齊劃一地渴望被“解剖”,會后紛紛表示,雖然“挨了磚頭”,卻收獲滿滿,在寫作的道路上,找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方向。詩人程茸榮十分抒情地說到,“街燈已亮起,我仿佛看見自己像擎在半空中的一盞盞街燈,它們在樹影的婆娑下搖搖晃晃,夜色深一點的時候,它們就更加明亮了。”老干部體作者侯景波說,“這次的改稿會議對我來說,確實是一次難得的好機會,而且是非常有用、鞭笞自己努力創作的一個很好的創作轉機和方向。
另外,作為本次“會戰”的成果之一,榮笑雨的中篇小說《黑液》、程茸榮的詩歌《兩個人的村莊》等多篇作品被現場幾位刊物編輯“截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