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報刊中心 > 新世紀文壇報

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大地上

——廣東文學四十年(1978-2018)概述

更新時間:2018-10-23 作者:唐詩人來源:廣東文壇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廣東因為地理位置優勢,各方面均走在歷史前列。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黃遵憲、李金發等等,這些革命先驅和文化先行者,為廣東近現代史添上了光輝的華章。而到中國當代,改革開放之后,廣東也因為地理位置的天然便利,再次獲得了優先改革和發展的機會。

改革開放之后,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相關體制的改變,廣東各方面相繼進入了尋求變化和前進的步伐。文學也不例外。新時期文學階段,廣東文學緊跟時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以陳國凱、郭小東等為代表的“文學粵軍”,成為了新時期傷痕文學、知青文學思潮中的重要力量。陳國凱的《我應該怎么辦?》發表后蜚聲文壇。郭小東關注知青的生活經歷和命運遭際并對知青文學進行評論,成為新時期中國知青文學與文學批評的代表作。八十年代中期,章以武書寫廣州都市生活的小說以及電影、電視劇成為南國的奇葩。

改革開放之初,廣東尤其值得書上一筆的是1979年《花城》雜志的創刊。作為全國“四大名旦”之一的純文學刊物,創刊之初就打上了改革開放前沿地帶的先行者特征。《花城》雜志創刊號即刊發了一篇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的小說《寒夜的星辰》。面對這個前所未有的新風格,編輯部對它展開輪番審閱,最終終審者批示:“難道小說就不能這樣寫么?”評論家申霞艷回顧這一事跡時感慨:“這樣大度地對待稿子顯示了一種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新氣象。”自此《花城》就以先鋒著稱于世,至今也保持著先鋒陣地的美譽。

八十年代的《花城》,側重于刊發報告文學作品。報告文學也的確是改革開放之后廣東文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筆。面對嶺南大地迅猛前進的改革開放步伐,要對它展開書寫,首先必然是報告文學。八、九十年代,廣東報告文學作家,開始自覺地書寫記錄這個前沿陣地的大事件,收獲了以《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謎》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報告文學作品,成為了我們回顧改革開放歷史的重要文獻,也成就了廣東作為報告文學重鎮的佳話。21世紀頭十年,楊黎光、陳啟文、呂雷、廖琪、伊始等人的報告文學和傳記文學更是在全國報告文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九十年代,廣東作家創造出眾多重要作品。首先需提到的是廣東作家劉斯奮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白門柳》,于1994年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三卷本的《白門柳》,對明末清初動蕩歷史有著宏大而細致的書寫,對歷史巨變中江南士人文人的生活遭遇和精神心理有著非常深入具體的描繪。史詩的篇幅,既是歷史小說的重要突破,也是純文學的一大收獲,代表著此一時期的文學高峰。其次是張欣的城市文學,其作品直接而全面地展示出了當代城市文學將會有的風貌。九十年代廣東城市化進入了快速前進軌道,開始涌入大量外來工,經濟發展也給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深層次影響。張欣一直生活在廣州,她見證著改革開放后廣東的物質變化和精神演化。九十年代,張欣即出版了《如戲》《深喉》等系列城市小說集。她著力于書寫物質發達的現代都市中個體的生活感受,她筆下的都市,是琳瑯滿目的商品,是喧囂與躁動的人情和欲望。她所使用的市民化敘述策略,讓敘述人真實地進入到都市市民生活中,平視并直接地表現出經歷著南方都市現代化進程的市民感受,并力求在這種描繪中尋求人的情感歸宿。評論家雷達稱“張欣是最早找到文學上的當今城市感覺的人之一”,這是很準確的定位。其次,九十年代致力于書寫城市的廣東作家,還有張梅、謝宏、黃愛東西、梁鳳蓮等人,他們的作品承載了更多的地域文化。張梅的《破碎的激情》等,對廣州城市商業化發展對文化精神的影響作了很好的透視。再次就是楊干華、程賢章、廖紅球、呂雷、伊始的農村題材小說,他們的創作為廣東文學創作增加了粵味色彩。

九十年代廣東詩歌亦走在時代前列。九十年代初調入廣東作協的詩人楊克,隨即感受到了廣東大地改革開放帶給人的新感覺。他1994年出版詩集《陌生的十字路口》,表現出工業化現代物質城市帶給人的現代感受。《在商品中散步》等詩作,非常清晰地印上了時代和地域色彩。1998年,楊克主編《中國新詩年鑒》,隆重推出了第三代詩人詩作以及民間立場詩歌理論。這一舉措成為當時文學界重要事件,它清晰地表明了廣東詩人和評論家敢于先勇于行的先鋒精神。此外,詩人黃禮孩于1999年創辦《詩歌與人》,同時團結了一批詩人,如東蕩子、世賓、黃金明等。他們提出了“中間代”“完整性寫作”等概念,也舉辦了一些有世界影響力的詩歌獎、詩歌活動,成為南方詩歌界的代表性存在。21世紀初,丘樹宏的政治抒情詩和張況的歷史敘事詩也獨具風格。

九十年代開始有大量外來人員涌入廣東,有打工者,也有移民者。打工者層面,生活在城市化進程的第一線打工群體,他們中的一些文學愛好者,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文學表達方式。1988年深圳打工文學雜志《大鵬灣》創刊后,直接促進了打工文學發展。九十年代,深圳、東莞、佛山等地都冒出了一些打工作家,1992年,深圳有出版社出版了系列打工文學作品集。進入21世紀后,盛可以、王十月、鄭小瓊、丁燕等才氣突出的作家,創作了《北妹》《國家訂單》《尋根團》《女工記》《工廠女孩》等重要的優秀作品,并掀起了新世紀第一股現實主義熱,打工文學、底層文學也很快成為了當代文學史上的重要章節。后來,王十月的小說作品還曾獲得過全國的魯迅文學獎,是廣東打工文學的異峰突起。

八十年代開始,就源源不斷地有非廣東本土作家進入廣東,比如曹征路、南翔、熊育群、鄧一光、楊爭光、鮑十、陳啟文、吳君、龐貝、田瑛、盧衛平、塞壬等。曹征路的“新左翼文學”,如《問蒼茫》《那兒》等,在思想意志層面對打工文學做了一種突破。南翔的中短篇小說,構思精巧,結構嚴謹,在書寫鄉土歷史等問題上表現得深刻而別致,備受關注。熊育群以自身細密的體驗記敘著中國文化的各種面貌,更新了文學史上日漸空洞的文化大散文。湖北著名作家鄧一光加入深圳后,創作了一系列城市題材作品,《狼行成雙》《深圳在北緯22°27’-22°52’》等,非常詩性地寫出了現代大都市里人的精神現實,成為當前城市文學研究的典型參考。吳君、鮑十兩人都是從東北來到嶺南的重要作家,他們創作了一些描寫外省人生活的移民題材小說,用細微的筆觸,記錄了城市化過程中外來移民者的生活艱難與內心彷徨。從湖北來到珠海的詩人盧衛平,見證著沿海地帶的改革開放和城市發展,其詩歌強烈的哲思格調,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移民體驗表達。

有著九十年代以來廣東經濟的騰飛,也因著廣州諸多報業媒體的聲譽,新世紀后,諸多青年作家和高校畢業生前往廣東,也有一些廣東高校畢業生慢慢成長為作家。比如70后著名作家魏微,以及80后作家李傻傻、王威廉、蔡東、陳崇正、馮娜等。魏微《大老鄭的女人》曾獲魯迅文學獎,2005年到廣州后,陸續推出《化妝》《姊妹》《沿河村記事》等新作,數量不多,卻篇篇精致、厚實。李傻傻2004年到廣州后,他很快出版了《紅X》《被當作鬼的人》等。長篇小說《紅X》有特別廣泛的影響,風靡于文學圈內外,成為2004年的文學大事,至今也是青春文學類重要作品。2005年,李傻傻登上美國《時代》周刊,被稱為“幽靈作家”,同時也被馬原等人推舉為“80后”實力派五將之首。蔡東從山東高校畢業后到深圳工作,其作品《往生》《凈塵山》等,令人驚艷。

廣東高校培養出的作家里,王威廉、馮娜、陳崇正、林培源是為代表。他們都因愛好文學而不斷創作,慢慢進入到文學界。從陜西考入中大的王威廉,畢業后堅持寫作,其2006年《非法入住》發表后備受關注,隨后發表了一系列既荒誕又現實的小說,將西方文學與思想資源與中國城市日常生活現實融合得巧妙,風格清晰,被譽為深度現實主義寫作,成為80后文學的重要存在。由云南考入中大的馮娜,畢業后留校任職,堅持寫詩,逐漸成為當下最為重要的80后詩人之一。陳崇正、林培源都是廣東本土的、潮汕地區出來的作家。陳崇正從詩人到小說家,一直著力于將自己家鄉的傳統故事與當前現實幻化為現代性氣息濃郁的南方魔幻小說,其《碧河往事》《黑鏡分身術》等,用現代、后現代式的敘事思想處理南方殊異的故事素材,文風奇特,在80后文學中獨樹一幟。林培源由新概念文學獎出道后,隨著學識的增進,小說也由《錦葵》《南方旅店》等步入到最新的《因父之名》,在題材、風格、敘事難度、思想深度上都有大的變化。

到2010年之后,部分50后、60后作家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如熊育群、龐貝、南翔、鄧一光等。熊育群寫散文之外,近年又以小說家的身份出版了《連爾居》《己卯年雨雪》等長篇小說,都在扎實資料考核的基礎上建構起了情感豐厚的小說空間,有很大的影響力。龐貝2014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無盡藏》,借著一幅夜宴圖,以極其講究的語言描繪了南唐后主李煜時代的宮廷爭斗,融合了偵探敘事、歷史小說、嚴肅文學的元素,是一部很重要、很值得探討的作品。本土作家中,翰儒的中長篇小說書寫客家風情民俗,其成績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廣東70后小說家在2010年之后,也有了井噴一般的創作勢頭。詩人方面,杜綠綠、凌越、阮雪芳、藍紫、林馥娜、謝小靈等,都有持續的詩作推出,成為國內重要詩人。小說方面,盛可以相繼出版了《死亡賦格》《野蠻生長》等長篇小說,有了國際影響力;王十月推出了《米島》《無碑》《收腳印的人》等長篇小說。盛、王都在不斷尋求突破性的風格轉變,在持續現實批判性的同時,為小說開掘了更多維度的思想空間。黃驚濤的《花與舌頭》小說集以及長篇小說《引體向上》,后者結合著科幻元素,建構一個飛翔在外太空的語境,用天馬行空的對話,寓示著太空內部、塵世世界的荒謬與不堪。徯晗的長篇小說《平原紀事》《沁園》等,特立獨行地講述著隱秘在這個喧囂世界背后的疼痛與傷情。馬拉的長篇《金芝》《東柯三錄》《未完成的肖像》,以特別干練的語言敘述著當代藝術人物的歷史故事與現實處境。鐘二毛的《我們的怕與愛》《小中產》等作品,尖銳地表達出了當代城市所謂中產階級家庭的生存困惑和精神困境。黃金明長篇《拯救河流》以荒誕的方式講述了鄉土文明在工業化潮流中的潰敗。盛慧長篇《闖廣東》通過打工者的奮斗經歷講述著廣東改革開放以來的城市發展歷程,在敘事的細致和視域的宏觀上做了極好的藝術融合。徐東《舊愛與回憶》寫南方女孩在深圳的生活和情感遭遇,寫出了當代青年在成長的各個階段如何回應時代的變化。彤子長篇《陳家祠》則以小說的形式考究了嶺南百年書院陳家祠的前世今生,扎實的考證讓其敘述顯得意義明顯。林淵液《倒懸人》等一系列小說,關注現代女性的精神成長,以其尖銳的文筆和不俗的觀念令人耳目一新。舊海棠的小說《遇見穆先生》等,以非常穩健的敘述將小說人生處理得開闊、豐厚,備受矚目。

隨著發表作品平臺、受關注方式的越來越多樣化,廣東近年來崛起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其中尤以80后作家為最多。除開前面談及的鄭小瓊、王威廉、蔡東、陳崇正、馮娜、林培源之外,還有陳再見、唐不遇、郭爽、溫文錦、王哲珠、皮佳佳、吳純、歐陽德彬、寒郁、李銜夏、葉清河、莫華杰等。這些普遍是最近八年、甚至五年內崛起于文壇的新秀力量。陳再見既寫深圳城市打工者的生活,也寫家鄉陸豐地帶的鄉土故事,近年又著力于書寫位于大城市與小鄉村之間的縣城故事。他以非常現實主義的筆法,敘述著當前荒誕化的人生現實。郭爽的寫作在近兩年也了巨大的突破,《拱豬》《飼貓》很清晰地表現出了她觀察生活、思考現實以及敘述技術層面的精湛才華。溫文錦由詩人轉入小說創作,《西貢往事》《白蛇》等,語言簡潔而詩性,平淡細膩的文筆描繪出一幅幅生活氣濃郁的藝術畫面。王哲珠曾出版長篇小說《長河》《玻璃夏》《老寨》和小說集《琴聲落地》等,其小說非常擅于把寬闊的時代性因素雜糅進她最熟悉的、平常化的生活描寫中,其線條清晰的敘述中往往包孕著豐富、復雜的現實世界。皮佳佳的《方生方死》,以樸質的目光打量著這個世界的人性處境,敘述中含著作者細密的悲憫。歐陽德彬的小說集中書寫了一批飄蕩于現代大城市內部的迷茫青年,他們的情感、欲望與希望,方方面面都牽動著現代都市青年。

70后、80后是目前廣東文學的主要力量。同時,廣東也冒起了一批更為年輕的90后作家。路魖、周朝軍、索耳、張聞昕、陳潤庭、梁寶星、黎子、巫宏振,以及詩人莫小閑、譚雅尹、安然等。他們風格不同,卻都有著成熟的筆致、不俗的氣息。路魖詭異的語義空間,在玩弄文字游戲般的敘述中,寓示著當下個體殊異化的成長過程和精神困境。周朝軍一面以想象的奇葩嘲諷著現實生活的規訓無趣,同時另一面也以現實追夢的故事翻敘著路遙平凡世界里的奮斗與失落。索耳以鬼魅、變形的、碎片化的敘述和語言彰示著當代人生活的扭曲與無厘頭。張聞昕的青春校園題材小說《問青春》,更新了我們關于青春小說必然以殘酷為主色調的頑固印象。陳潤庭的小說,敘述巧妙,將當代青年的內心情緒與現實處境融于一個精致的甕,很顯功力。

談及90后,必須提到廣東老牌雜志《作品》的改版貢獻。2014年3月號開始,《作品》設置特色的“手稿”“跨界”“博士論”欄目之外,尤其突出對青年作家的扶持,專設“文學新粵軍”欄目,關注本土青年作家。2017年再度改版后,在推新人的力度上更加突出,進一步強化專推90后作家的欄目,大量省內外90后作家的處女作在《作品》刊發。大力挖掘和培育青年作家,對于當代文學發展而言,《作品》有抹不去的功勞。

廣東的青年文學力量,以上只是傳統嚴肅文學一類而已,另外還有廣東的網絡文學也值得關注。廣東的網絡文學作家數目、作品數量和讀者數量,一直都是全國第一位。作家層面,慕容雪村、當年明月、天下霸唱、南派三叔等網絡文學大神,普遍是在廣東起步。他們的一些重要作品,幾乎都是于廣東期間完成。其他廣東網絡作家,還有梅毅、蘭帝魅晨、阿菩、樓星吟等,都是網絡文學界的大神人物。此外,廣東還于2011年宣告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網絡文學院“廣東網絡文學院”、出版發行全國第一份網絡文學研究雜志《網絡文學評論》,這都是開辟性的文化行動。

總之,廣東青年作家有著特別突出的數量優勢,這些青年作家目前都已有了一定的全國知名度,也普遍還在探求著新的變化。他們開啟著廣東文學新篇章,假如都能夠持續創作,廣東文學的未來將非常可期。

文學的發展繁榮離不開文學批評。梳理廣東文學的發展,自然也需要對廣東文學批評發展狀況有所了解。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文學批評也如廣東文學創作一樣,在好些方面起到過引領風氣的影響。比如在改革開放之初,針對張欣城市文學創作的評論,程文超等人的評論就提出了特別新穎前沿的批評視角,以非常前瞻的理論和觀念來評論,以此為起步階段的城市文學添上了諸多難得的意義理解。還如文藝理論批評觀念上的“文化詩學批評”問題,也是由廣東的文藝理論家蔣述卓教授首先提出的,提出后隨即成為了全國文藝理論界的重要理論批評話題,逐漸成為了一種當代中國特有的批評方法和詩學觀念。又比如由《中國新詩年鑒》引發的關于民間立場的全國性詩學爭論,其中一個重要緣由是當時青年批評家謝有順的理論批評文章。新世紀之后,廣東打工文學引發的一系列文學新現象批評,廣東文學批評家們都曾參與其中,這當中自然也有評論家楊宏海、柳冬嫵、蔣述卓的功勞,這對推動廣東打工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起到過很大作用。

廣東除高校學院派批評之外,還有媒體文學批評。《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等媒體副刊評論版,曾經集聚和推出了一批有風格、有個性的文學批評家。在高校的謝有順、賀仲明、申霞艷、胡傳吉、龍揚志等的批評能夠對當下的、現場的文學創作產生影響。他們的文學批評,文體感明顯,觀點鮮明,思想性突出,也注重學理分析,跨越了媒體批評與學院批評之間的鴻溝,是當代文學批評的一道獨特風景,最能彰顯出廣東當代文學批評的獨特性。

2016年提出了“粵派批評”概念之后,關于廣東文學批評,也有了一個更為全面的認知,可以梳理出一份相對完整的名單:饒芃子、劉斯奮、黃樹森、黃修己、黃偉宗、謝望新、李鐘聲、蔣述卓、程文超、林崗、陳劍暉、郭小東、宋劍華、金岱、謝有順、郭冰茹、張均、申霞艷、胡傳吉、賀仲明、江冰、張德明、龍揚志、凌逾、向衛國、柳冬嫵、陳橋生、李德南、陳培浩、鄭煥釗、唐詩人、蘇沙麗、池雷鳴、彭貴昌、徐威、廖令鵬、陳勁松、趙目珍、高旭、管季等等。這些批評家,各自都有自己熟悉的領域,對廣東當代文學的發展壯大有過不同程度的貢獻。但是也需要指出,廣東雖然有如此眾多的文學研究者,其中真正能夠和愿意對最新文學創作情況保持關注的批評家還是太少,更缺少能真正影響作家的批評家。在青年層面,廣東青年作家與青年批評家也尚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互動平臺。

最后,總結前文所述內容,可清楚看到,改革開放以來的廣東文學,有眾多優秀作品,也觸發過一些重要的文學事件。它們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學史,在很多層面促進著中國文學的前進。我們可從中總結出三個最重要的特征表現:一是先鋒性,二是包容性、多樣性,三是有高原缺高峰。前兩者是優點,后者是缺憾。先鋒一面,既是《花城》雜志的光環,也是90年代廣東詩人的探索風格,甚至是新一批青年作家不斷尋求風格突破的創造精神。而作為吸納了大量外來移民的省份,作家身份背景的多樣化,必然會使得廣東文學的面目越來越繁雜,包容性、多元性特征將變得越來越突出。有高原、缺高峰,這是廣東文學最令人遺憾的地方。改革開放四十年了,數目眾多的廣東作家,并沒能拿出幾部可以稱得上文學“高峰”的作品。這三大特征,其實都與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這一大背景有關。改革開放帶來思想解放,文學界也必然出現風格先行者。而改革開放帶來城市現代化和人口大遷移,這必然導致廣東文學的多樣性。同時,市場的發達、物質的膨脹,也會影響作家們的韌性,能夠持續創作、不斷進行自我突破的作家相對很少。

先鋒、多樣但缺高峰的廣東文學,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應該總結歷史,重新出發。對于廣東文學的未來,我們不能停留于期望,更應做一些具體的事來促成文學高峰出現。比如應該充分發揮好批評的作用。廣東如此多的青年作家,應該建立起一支能與這些青年作家共同成長、能理解作家也能批評作家的強有力的批評隊伍。粵派批評雖不是一個有具體美學綱領的流派,但它可以是一個由眾多批評家聚集起來共同為廣東文學、中國文學做貢獻的批評團隊。

唐詩人,1989年生;中山大學文學博士;現為暨南大學中文系博士后、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曾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文藝理論研究》《南方文壇》《當代作家評論》《小說評論》《當代文壇》《作家》《作品》《青年作家》《廣州文藝》等刊物發表學術、評論文學若干。現階段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評論、文學理論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国一级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 日本人69式视频最长 | 97夜夜澡人人波多野结衣 |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 色日本在线 | 久久黄色毛片 | 欧美性猛| 欧美一区2区三区4区公司二百 | 国产毛片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 | 人人草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黄色短视频 | 伊人网99 | 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 欧美性黑人极品1819hd | 国产青青操 | 激情在线网站 | 黄色一级欧美 | 日日操夜夜操天天操 | 九九热精品在线 | 久草com|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精 | 日本特黄色片 | 久久第一页 | 九九久久精品这里久久网 | 免费午夜影院 | 手机在线小视频 | 成人图片网站 | 激情五月婷婷丁香 | 在线毛片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动作大片 |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千人斩 | 国产网站在线播放 | 欧美精品国产日韩综合在线 | 中文字幕第二区 | 黑人又大又长 | 美国人和狍xxxx视频 | 欧美视频 亚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