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江門新會區文學協會、新會區岡州詩社舉行采風創作活動
更新時間:2018-10-08 來源:江門作協
金秋時節,詩意盈香。10月4日,江門市新會區文學協會、新會區岡州詩社組織“金秋詩會”——“使命在肩、文藝為民”采風創作活動。文學協會會員、岡州詩社社員一行50多人走進古井鎮霞路、慈溪皇族村,探訪古井藝術部落,并向當地村委會贈送文學作品集和詩詞作品集。
霞路村,廣東省第五批古村落,坐落在新會古井鎮大嶺腳下,離崖門宋元古戰場不遠,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村里四千多人口有九成以上姓趙,是宋朝太宗皇帝的后裔,因此稱作“皇族村”。看似普通的一條村落,卻承載著沉重的歷史背景。七百多年前,在這條村落的旁邊,發生了一場堪稱中國史上最具規模的海戰——宋元崖門海戰。霞路的入粵一世始祖趙必樘與十萬軍民一起英勇抗敵,寧死不屈,最后隨著宋帝投海殉國,譜寫了一曲壯烈的崖海悲歌。
慈溪村,宋元古戰場周邊幾大皇族村之一,立村至今有629年歷史。公元1277年,南宋王朝危難之際,宋宗室商王元份十世孫--建安郡王趙必迎,受命護送皇室成員南下,招募兵馬與元軍決戰。郡王意圖行動時,父病逝,守孝三年。1279年南宋戰敗覆亡。郡王得悉宋亡后含恨避居山野。其子孫輾轉遷往新會三江、睦洲。至明朝正統年間,郡王五世孫趙士斌由睦洲遷往慈溪,遂成慈溪趙姓始祖。
古井藝術部落,是江門市文聯、江門市美術家協會把慈溪村本厚學校閑置的校舍利用起來,打造成緊貼鄉土、融合自然、觸摸歷史的藝術驛站,這里將成為眾多藝術愛好者的鐘愛之地、創作之所,本厚文脈也必將在傳承中延伸、創造出新的生命。
江門市新會區文學協會、江門市新會區岡州詩社組織會員(社員)們進行實地采風,進一步加深對我區鄉村歷史文化、山水風光、民族風情的了解和認識,不斷積累創作素材,逐步提升鄉村的文化內涵,助力鄉村旅游事業的發展,以及積極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