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報刊中心 > 新世紀文壇報

筱敏:優雅高貴的詩性寫作

更新時間:2018-09-26 作者:陳劍暉來源:廣東文壇

■作家簡介

筱敏,作家,1955年生于廣州,祖籍廣東東莞。做工人14年,后任職于廣東省作協文學院。

■代表作

詩集:

《米色花》(1983年花城出版社)

《瓶中船》(1986年新世紀出版社)

散文集:

《喑啞群山》(1992年作家出版社)

《理想的荒涼》(1994年中原農民出版社)

《女神之名》(1997年花城出版社)

《風中行走》(1998年作家出版社)

《陽光碎片》(2000年東方出版中心)

《成年禮》(2001年太白文藝出版社)

《記憶的形式》(2004年百花文藝出版社)

《捕蝶者》(2007年花城出版社)

《涉過忘川》(2014年東方出版社)

長篇小說:

《幸存者手記》(2008年花城出版社)

■獲獎榮譽

作品曾被《新華文摘》《長篇小說選刊》《散文選刊》等選載,被收入多種選本和大學、中學教材。

獲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第八屆莊重文文學獎,第二屆在場主義散文獎,2015年花地文學榜年度散文金獎。

筱敏是一個耽于精神性的寫作者。她原是一個寫抒情詩的詩人,后來改寫散文。她早期的散文作品,較多關注女性的命運,對女性的生存困境有著細膩的描寫和深切的關懷,其美學風格呈現出寧靜、樸素、純粹的特征。90年代之后,她的寫作風格開始發生了變化。她發表了一系列以知識分子為題材的散文,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宏闊的精神空間和歷史空間。那里有關于法國大革命的遙想,有對俄羅斯精神的禮贊,也有對德國法西斯暗影的省察,此外還有對知識分子的批判,對“紅衛兵”運動的反思,以及對于“家”和“路”的追問,等等。筱敏堅守人文主義者的立場,思考自由、平等、信仰、公民的權利、人的尊嚴的內涵,向往想象中極美麗純凈的“烏托邦”,同時又感嘆現代社會中無處不在的“理想的荒原”,而對于斯大林式的極權專制主義,她則表現出壓抑不住的痛切之恨。毫無疑問,筱敏散文所涉及的命題以及她所思考的深度,都給她的散文帶來了精神性的特征。不過就筱敏的創作來說,更吸引讀者的是那些精致、飽滿和結實的詩性表達。在《書的灰燼》中,她用詩歌的筆調這樣描述那些歷史上的思想者:

思想者在紙上留下思想的蹤跡,如同薊草在大地上留下生長的蹤跡,這是生命自身的真實。因其無關尊嚴榮辱,無關乎利害,所以不可能扼止。

站在大地上,吸納土壤的氣味,浸浴日月的饋贈,伸展自己思想的枝條,自由地伸展。這是人的權利,這是個體生命的尊嚴。

歷史是被一次又一次地焚燒過的,人的權利和尊嚴也是一次又一次被焚燒過的。火焰過后,仿佛一切都不存在了。然而生命和思想的胚芽,卻一次又一次從劫后的灰燼中萌生出來。

在《無家的宿命》中,她從人的視角出發,以一顆敏感、孤獨和反抗的心靈來感受和重塑法蘭西的女英雄貞德。她以充滿悲憫、痛苦和熾熱的筆調寫道:

人只不過是一棵蘆葦,我承認女性更是一棵最脆弱的蘆葦。心靈正因為感受著脆弱并且直視著脆弱,方才在足以毀滅人的境遇中,了解了人的尊貴。

苦難有罌粟的氣味,濃烈、焦灼,如一種卑瑣的墜落,整個世界都蜷縮著睡去。在沉睡中墜落是并不引起恐懼的。那個夢一樣獨自在林子里尋覓的女孩子,以如此脆弱的方式抵抗著沉睡。即便沒有露珠落下,一滴也沒有,她脆弱的抵抗本身,也足以證明一種清徹的存在了。在林子里她沒有遇見任何人,盡管她那么想那么想遇見另一個人。

抵抗者是無助的,女性的抵抗者更是無助的。因著自覺的脆弱,她們向自己呼喚力量,那是溫厚的力量,如濕潤的土地;那是承納的力量,如水。水不能筑凱旋門,不能壘紀念碑;金字塔,奧林匹斯宙斯神殿,以及將龍的氣焰盤臥在山脈之上的長城,都不是她們的。

人的尊嚴不承認強權,正如大海不承認石頭或鋼鐵的堆砌物一樣。當浩瀚的大海展現在你的面前,你依然覺得水的柔弱嗎?

究竟有誰窺見過海的深藏的部分?大海肯定在等待著什么?

脆弱與反抗,是筱敏反復吟唱的一個人道主義主題。反抗是宿命的,也是孤獨無助的。筱敏筆下的女性反抗者一般都處于弱勢的地位,然而她們偏偏要對抗現存的秩序,對抗專制與奴役。這樣,當她們不得不承擔起苦難與責任,不得不轟轟烈烈地去赴死時,她們的美才顯得特別冷峻殘酷,也特別絢麗奪目。顯然,筱敏在這里所表達的詩性,既有著古典的莊嚴與崇高,又有著現代的苦難意識和悲劇感。當然,這種為了人的尊嚴,為了理想和信念而選擇了苦難,選擇了反抗的英雄主義行為,在系列散文“俄羅斯詩篇”中有著更為集中和完美的詩性表達。“俄羅斯詩篇”的首篇《在暗夜》是寫給孤身反抗沙皇而被囚禁的妃格念爾的。作者以心交心,以自身的經歷和體驗去感受她心目中的英雄。盡管她身處“暗夜”,仍然在仰望星空,在思考“那顆隨風飄來的種子是怎樣被命運拋擲,怎樣附著廢墟,怎樣在腐惡和畏葸的荒原之上,萌發它脆弱的胚芽,而后伸展她自由的種子”。于是,作者感嘆:“星空何為?星空是因仰望她的眼睛而存在的,是因綴滿她的靈魂而存在的”。而在《火焰與碎銀》這篇講述蘇聯女詩人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的散文中,筱敏一開篇就將我們帶進詩的氛圍之中:

俄羅斯的草原上,站著一株無家可歸的白樺。

這是冬季。博大浩渺的俄羅斯冬季。嚴寒是烏紫色的,如同黃昏緩緩閉合的天空,如同荒蕪深處無法窺見起始的從前和以前。歸家的目光溫柔,然而游移,然而惶惑,于是被風撕碎,于是大雪紛紛。紛紛飄落的目光隔斷了世界,雪原上顫動一片碎銀的聲響。

她說:我歷來就是撞得粉碎,我所有的詩篇,都是心靈的碎銀。

在嚴酷的環境中推出了一個像“白樺”般屹立的女詩人的雕塑后,接下來作者又描寫呼嘯著的饑餓的風,寫饑餓的風如何噬咬每一個凍僵了的生命,寫被流放的女詩人如何像一株白樺那樣生活于與世隔絕的孤島。然而,即便是生活于一片裸露的、脆弱的,任由生活的暴風雪一遍一遍劫掠的孤島,女詩人的心靈仍是充盈的,她的人格是高貴的。她不僅維護著作為一個人的尊嚴,而且對未來充滿希冀。于是,“這株白樺點燃了自己”,在荒蕪和死寂之中,白樺“以自身的火焰,為自己建構一個現世中沒有的家園”。于是,面對著這株高驕的白樺,面對著布滿遍野的心靈碎銀,作者的詩情迸發而出:

這株白樺是一道傷口,在雪野上斜斜劃過,以一種青春的鮮活凝固著,盡是尖銳的棱角。比生命更悠長的傷口,像星星,像玫瑰、生長出詩。

裸露著站立是一種尊嚴。如傷口一樣的裸露,是從無柵欄的,從不愈合的。而暴風雪不斷地在傷口之上切割,不斷地拗折細瘦的軀體,不斷地踐踏和覆蓋。那最后的樂章如此傲岸,如此凄迷,如此頑野,手的潮水狂暴地隨處擊打的時候,瑟縮的大地邊緣,依然有一根不曾卷曲的琴弦。

站立是一種尊嚴。裸露著站立更是一種尊嚴。孤伶伶地裸露著站立是尤其貴重的尊嚴。如果天生便是以傷口來歌唱的,那么,為什么拒絕痛苦呢?

她說:作為一個人而生,并且作為一個詩人而死。

像《火焰與碎銀》這樣像用冰刀在冰上銘刻的富于精神性的詩性敘述,在“俄羅斯詩篇”中可以說是比比皆是。比如,在《山巒》中,筱敏一方面禮贊像“山巒”一般的俄羅斯女性;一方面禁不住發出感嘆:“如果沒有經歷過苦難,觸摸過巖壁的鋒利和土地的粗礪,我們憑什么確知自己的存在呢?如果沒有一座靈魂可以攀登的峰巒,如果沒有掙扎和重負,只聽憑一生混同于眾多的輕塵,隨水而逝,隨風而舞,我們憑什么識別自己的名字呢?”在《救援之手》里,高爾基、帕斯捷爾納克、阿赫瑪托娃等俄羅斯作家在碰到風暴災難時互伸援手的事例,引起了筱敏心靈的顫動:“每一塊土地都生長雜草,每一場風暴都制造流沙……但是,一些土地是只配雜草和流沙的。偶有一兩株喬木灌木,也很快就矮化或枯死。而另一些土地,卻總有高大的樹木站立起來,于是當風暴來襲,這里除了雜草流沙瑣瑣碎碎戰戰兢兢的聲音外,還有大樹的聲音……” ?

這是什么樣的一種聲音?這首先是一種思想者的聲音。然而除了思想者留在紙上的蹤跡,筱敏的“俄羅斯詩篇”包括她的其他同類散文,抓住我們情緒的便是她那種優雅漂亮的詩性表達。這種詩性的表達在我看來包含著幾方面的審美信息:

其一是詩性語言。筱敏的語言既具散文語言的清晰準確,又兼具詩語言的優美凝煉。她的行文富于激情,但她又恰到好處地濾去了那些過分情緒化和含混不清的成分;她的文字以其樸素、簡潔的力度撞擊著讀者的審美觸角,但她又較好地避免了極端和尖銳。不僅如此,筱敏的語言還有一種內在的詩歌的旋律,正是這旋律使她散文中的詞與詞、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乃至整篇作品的結構流轉起伏,使之成為富于靈性和生機的美的篇章。總而言之,筱敏的散文語言是一種高密度的結實飽滿的語言。它不同于詩,卻有著詩語言的質地和色澤。這樣的語言,在女性寫作者中還不多見。這一切都表明:筱敏的語言已經完全擺脫了冷冰冰的人工語言和計算機語言,而是海德格爾所一再提倡的“詩化語言”。而這種語言風格的形成又有賴于思與詩,正是思與詩共同把個性的存在帶入語言,使語言成為存在的家園,而人,而作為讀者的我們,就生活在語言中,生活在亮光處。

其二,是詩性情思。我在前面分析了筱敏的散文語言,其實,當我們說筱敏的語言是與思和詩、與存在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事實上也就意味著語言是一種哲學,一種生存狀態和人生態度。優秀的作家,從來都是將哲學的思辨、詩歌的感悟、個體的生存狀況與對人類整體的思考化為感知中的詩性語言。這樣,語言才有可能達到詞與物的融合,思想與表達的一致,真正做到“存在不僅通過詩進入語言,也在思中形成語言”。①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筱敏散文中的詩性,除了語言的魅力外,詩的情思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因素。詩的情思可以有多種多樣。但在筱敏的散文里,詩性情思就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激情。正是這種純真的寫作姿態和夢幻般的理想激情,使她執著于天鵝湖的白色的純美,同時展示了一個個不曾在世俗化中沉淪或平庸化的心靈;同樣正是處于這種理想和夢想,它為現實中的“理想荒涼”感到悲哀。盡管她深知理想國的破滅是必然的,夢醒時分,夜的荒蕪愈加深遠,但她仍然堅信:“一個人是由現實和夢境共同創造的,……崇高的理想和圣潔的心靈似乎總是以破碎告終,然而碎片卻始終閃光,終究成為人類歷史的珠子” (《理想的荒涼》)。這是一種古典主義的情懷,也是一種人格氣質和精神求索,是源于內心的對于崇高事物和人類的愛。由于筱敏善于把這種浪漫、理想和詩化的語言結合起來,于是她的散文也就獲得了某種神圣的高貴性。這種以神圣高貴為底色的散文在當下無疑是十分難得和可貴的。

其三,詩性意象。讀筱敏的散文,我們常常驚異于她不僅具有超常的夢幻激情和直覺思維,又有一種穿透時空的想象力和感悟力。她總能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最本質特征,抓住人與事物的內在相似性,而后以獨特的意象加以詩性的呈現。比如在“俄羅斯詩篇”中,我們讀到了星空、山巒、火焰、碎銀、白樺等意象,這一系列的意象均是個人性而非公共性的意象,它們是創作主體思維流程的顯現,也是作家想象力的凝聚,同時具有直覺思維和生命體驗的特征。由于這個緣故,因而這些意象和那些追隨十二月黨人到西伯利亞受凍受苦的年輕妻子和情人們,便同“所有的詩篇,都是心靈的碎銀”,同在荒原和寒冷中“尊嚴的”站立著的女詩人形成了一種精神空間和生命流程的同構。即是說,筱敏是以詩意的筆調寫出了一個個詩意的靈魂,以想象和體驗賦予意象以靈性,并借助意象之舟將讀者引進一個既悲愴崇高,又浪漫得至純至美的詩的情景。

不過,應該看到,即便是沉醉于詩的本體和詩的世界營造的時候,筱敏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經營的是散文的園地。文體意識的自覺或者說對散文的感受和表達,使詩的因素始終被限制在適度的范圍內,并未因追求詩性而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也就是說,盡管筱敏本質上是詩人,但她的作品從選擇題材、立意構思、結構形式到注重細節描寫,到敘事的客觀性等等,都是屬于散文的。她的散文感情跳躍卻是合乎邏輯地循序漸進;她的不少散文充滿繽紛的意象,但這些意象卻比詩歌的意象要清晰鮮明。由此可見,文學創作中各種體裁雖可以“破體”,但各體之間又有基本的規定和運作范式。如果不考慮到文學體裁之間的差別,天馬行空、任性胡為,以顛覆文體的基本規范為寫作的目的或以此作為天才的標志,就有可能寫出一些非驢非馬的東西。由于筱敏有著清醒的文體意識,加之有著良好的藝術感覺和人文主義情懷,這樣她的散文創作自然也就既超越文體規范又符合文體規范。

?①劉小楓:《詩化哲學》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34頁。

陳劍暉,現為廣州大學文學思想研究中心資深特聘教授,曾任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系廣東省文史館館員,廣東省散文學會、廣東當代文學學會、廣東現代作家研究會副會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四屆全國魯迅文學獎散文獎終評評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草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 | 综合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 好吊色视频在线观看 | 麻豆果冻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 黄色短视频在线观看 | 偷拍久久网 | 99热99在线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2 | 久久道| 全国最大色成免费网站 | 色色色999 | 国产黄色在线网站 | youjizz日本xxxx69 youjizz日本xxxxhd |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 | 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操小视频| jizz在线播放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综合在线 | 六月色婷婷 | 久久精品视频9 | 99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男人天堂视频网站 | 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日日碰夜夜做 |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 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 天天性视频 | 人人干视频 | 国产精品果冻传媒在线 | 三级特黄 |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免费 | 人人噜人人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