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成吉思汗與絲綢之路
更新時間:2018-09-26 作者:西籬來源:廣東文壇
一
丁酉年秋的一個傍晚,赴內蒙古自治區開展 “結對子”文學交流活動的“廣東作家代表團”抵達內蒙東部白塔機場。藍幽幽的天空覆蓋沉寂的大地,空氣清涼,似聽見陌生廣袤大地深處歷史的足音回響。天邊幾絲白云,又似成吉思汗征服大草原的刀光劍影。是這神奇大地的故事呼喚我,是蒙古民族獨特的文化吸引我,一次次背離南方的喧囂,來到北方。
看,在一片開闊的平川上,馳名塞外的白色古塔萬部華嚴經塔,靜靜聳立在星空下。
草原上的白塔是信仰的象征。多年前我曾到四川藏區采訪,當地藏民教我一首歌:仰望純凈的天空,想起一首古老的歌……噢,曲登嘎布,你是天上的星星布滿草原……
白塔,藏語為曲登嘎布,蒙古語為查干·索布爾嘎。內蒙很多地名、人名里有“查干”。高原的雪山和冰川、漫長冬季里的茫茫雪海、天上的白云和牲畜的奶汁……馬背上的民族對白色心懷敬畏與感激,白為圣潔之色。不朽的白塔寄托著草原佛教徒們的心愿:壓制一切邪惡,并象征生命與精神永無窮盡的輪回。
萬部華嚴經塔為遼代建筑,已經聳立了一千多年。自金代起,前來膜拜的各族信眾就在塔內墻壁上用漢、藏、契丹、女真、蒙古、維吾爾等文字書寫題記,密密麻麻的各種文字, 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共存的歷史見證。
當晚入住呼市市郊烏蘭酒店。烏蘭,蒙語是紅色的意思,而呼和是青色的意思。我喜歡這兩個詞。我聽當地作家烏仁高娃發這兩個詞的音時,覺得她的氣息神秘而意味深長。她有高高的鼻梁和深邃的目光,我愛她那張略為歐化的臉,我深信她年老之后將會是多么的慈祥。
第二天早晨我們呼吸著清冽的空氣出發。大地明亮遼闊,向東的道路鋪上淡淡的金色,大巴車沿著大通道前行。這是中國最長的省際大通道,全長兩千五百多公里,東起呼倫貝爾市阿榮旗,西至鄂爾多斯市蘇家河畔。
蒙古大地蒼茫遼闊,當地人的地域空間概念和在人口密集擁擠的南方生活的我們大不一樣。得知我們的下一程是“高原上的河流”錫林格勒盟的南端正藍旗,作家班的同學布仁青格勒發微信給我:“姐姐,你們到我家門口了!”年輕英俊的布仁青格勒是蒙古族作家中少有的能用蒙、漢雙語閱讀和創作的作家。到達目的地后,我想聯系他,烏仁高娃說,他家距離我們有近兩百公里呢。?
在錫林格勒盟上都鎮,我見到烏仁其其格和薩仁呼和。
元上都博物館櫥窗里的一具鎏金馬鞍令我驚嘆,歷經七百多年,馬鞍上青綠的花紋依然還像新的一樣,別致高雅。蒙古貴族是特別重視馬鞍裝飾的,凡用材和飾物,都要嚴格按身份選用匹配,不僅是對其高貴身份的炫耀,也是認可。當時,她倆就在旁邊,一扭頭便打了照面,彼此微微一笑,我立刻感到陣陣恍惚。她倆身著飾有云紋的青綠色和寶藍色民族盛裝,烏仁其其格衣服顏色正好和馬鞍的鑲嵌花紋一樣。
這兩個本地姑娘恰似姐妹,彼此寸步不離,模樣神情相像,舉止默契。小麥色臉龐,身材結實,笑容樸實誠懇,羞澀中帶幾分高貴。也許就是這種寧靜、樸素和高貴,瞬間傳遞了遠古的信息,她倆立刻讓我聯想起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倫。
二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偉大的母親。
《蒙古秘史》說,蒙古人的始祖母阿蘭豁阿(豁阿是美女)在丈夫去世后又感光生下三個神的兒子,一代代繁衍,最小的孛端察兒后來成為孛兒只斤氏,孛端察兒是成吉思汗的八世祖。訶額倫是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從蔑兒乞惕部人赤列都的手里搶來的。當成吉思汗還只是“鐵木真”時,他的生命歷程充滿了苦難。鐵木真九歲時,也速該送他去提親,回來的路上遇到有人舉行宴會,按草原上的風俗下馬同飲。但這是孛兒只斤氏的世仇塔塔爾人的宴會,他們給也速該下毒。也速該被毒死時,訶額倫才二十多歲,已經生育了四個兒子,鐵木真下面還有三個親弟弟:哈撒兒、合赤溫和斡惕赤斤。很快,訶額倫和她的孩子們又遭遇族人的拋棄。
《蒙古秘史》第74:
生性明智的訶額倫母親,
穿著百結的衣服,
扎著破亂的裙子,
來往于斡難河畔,
采拾杜梨野果,
哺育著幼小的兒子們,
謀度這艱苦的日子。
《秘史》用了很多美好的詞匯來記述訶額倫母親,還稱她是賢能的、天真的、生而俊美的。
鐵木真稱汗之后被人離間,以為哈撒兒要爭奪汗位,逮捕了哈撒兒。訶額倫母親得到消息,駕著白駱駝轎車連夜疾行,終于在太陽升起時趕到。
訶額倫母親怒不可遏地盤膝坐下,露出雙乳,垂于雙膝之上說:“看見這個了嗎?你是吃的這個奶,掙破胞衣的兒子,扯斷臍帶的兒子,合撒兒怎么啦?鐵木真吃完了這個奶,合赤溫、斡惕赤斤一個奶還未吃完,合撒兒吃完了我的兩個奶,使我的心胸寬廣安寧。”
訶額倫母親的孩子中,鐵木真最有智慧并勇于擔當,合撒兒則力氣超人,還是個百發百中的馬上射手。
訶額倫母親怒斥道:“現在敵人打完了,不愿見合撒兒了嗎?”
向來敬畏母親的成吉思汗立刻說:“母親怒責,我很害怕,很慚愧,我們以后不這樣了。”
訶額倫母親是所有蒙古婦女的榜樣,她不但頑強勇敢、心胸博大,還具有超人的智慧。在年復一年的戰爭中,她前前后后收養了四個孤兒。她撫育并著力培養他們,“要讓他們當白天的眼睛,夜里的耳朵”。
這四個孩子,長大后都以兄弟身份,成為鐵木真征戰草原的得力幫手。
這些故事和細節,在當代人撰寫的各種關于成吉思汗的書和影視作品中,被反復演繹過,但總不及《秘史》中簡潔的講述所帶給人的震撼。
關于成吉思汗和他的兒子們的故事,各種史書有很多記載,但他女兒們的故事卻很少有提及。據《秘史》載,成吉思汗在征服草原的過程中,先后將女兒忽蘭嫁給主動歸降的蔑兒乞部酋長,將女兒阿勒阿勒屯別乞嫁給歸順的畏兀兒部年輕的亦都兀惕罕。他教導女兒說:“皇女有三個丈夫:第一個丈夫是黃金王朝;第二個丈夫是名譽;第三個丈夫才是所嫁的丈夫。堅決服從黃金王朝,才有名譽,名譽鞏固了,所嫁的丈夫才不能離去。”
可見,彼時的成吉思汗已經是一個多么成熟的政治家。
三
遙望泛黃的茫茫大草原,冷冷的秋色漫卷到天邊,預示著寒冷的季節即將來臨。天空中的灰青色迷糊且漸漸濃稠,異鄉客的眼神卻因為重溫歷史而發亮。
成吉思汗不僅有政治上的智慧和遠見,善于用正義的力量來保護并獎勵自己的部屬,善于審時度勢。同時,他性格頑強,是個了不起的軍事家。
?在北方,在天山、阿爾泰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一條縱向的草原帶從我國東北部一直延伸到俄羅斯西南部的克里米亞,從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市延伸到阿富汗北部的巴爾赫地區。這條古老的草原之路,連接了地中海文明、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和我們的華夏文明。這就是維系了中西文明、商貿的著名的絲綢之路,是宗教傳播和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通衢。
據史書記載,這條草原帶上,分布著蒙古、突厥和通古斯(滿族祖先的起源)三大母族。在不斷的互相吞并和遷徙中,三大種族在宗教文化、生活習性、語言文字等方面均不斷融合和相互影響。牧群追逐牧草,牧民追隨牧群。成吉思汗的先祖們,一直隨著季節的變化,在今外蒙古東北的斡難河(古稱黑水,屬黑龍江水系)和怯綠連河(發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國大肯特山東南)之間遷徙。
?12世紀末期的中國,版圖復雜,南部是漢人建立的南宋,以杭州為都;北部是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以北京為都;西北部的鄂爾多斯和甘肅是西夏國。此外還有回鶻突厥人和喀喇契丹人、蒙古人等等各據一方。
從氏族到兀魯思(部落)再到蒙古帝國,從草原畜牧、森林漁獵到游牧和定居,蒙古人的部落之間彼此吞并,從一個牧場到另一個牧場無休止地遷徙。他們發明了騎馬服,個個都是能“彎弓射大雕”的馬上弓箭手,并善于使用套索。蒙古族的歷史,是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艱苦歷史,是一部慘烈的草原征戰史。
12世紀的草原王者、天才的軍事家成吉思汗,組建了一支直接歸他指揮的護衛軍,他規定全蒙古的青壯男人都要當兵,由各級長官統領,軍政合一,平時生產戰時作戰。他承襲古匈奴人和突厥人的戰術,并發展了自己的戰爭理論,創造了閃電戰和包圍戰:當面對的是小眾敵人時,以閃電般的速度殲滅之;如果遭遇的是大規模的敵眾,便假裝潰逃,而設下埋伏圈,令追擊而來的敵人全軍覆沒。他令將士們將樹枝綁在馬尾上以揚起彌漫塵埃,造成驚天動地之勢;又將假人騎在空余的馬上,令敵人遠觀以為來者不計其數;他在圍城之夜令將士們點燃無數篝火,令守軍惶恐……
他的名言深烙在蒙古勇士們的腦海中:“白天以老狼般的警覺注視,夜間以烏鴉般的眼睛注視,戰時像獵鷹般撲向敵人。”
憑著周密的征服計劃和堅強個性,使戰局始終保持著有利的形勢,他的智慧無人能及。
成吉思汗戎馬一生,南征北戰,高舉他的“查干蘇力德”九尾白旄纛徽旗,所向披靡。他帶領蒙古勇士們征服了中亞和俄羅斯。他從1219年開始西征,至1225年結束,他的戰馬馳騁橫跨中西亞和東歐,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重新勾畫了世界的版圖。豬兒年(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逝于西夏,壯志未酬,秘不發喪,至滅西夏才舉行盛大的祭奠儀式,葬于肯特山——他篤信肯特山的騰格里一直予他以天佑。他去世時年僅65歲,他一生歷經的戰爭數目,幾乎和他的年歲相當。? ?
在東西方的各種史料中,蒙古人的外形多被描述成闊臉、細眼、厚唇,他們毛發黑色,胡須稀疏,皮膚粗糙,身材粗壯。在冬季嚴寒夏季酷熱的荒野上,他們敬畏大自然。他們強健又強悍,可以在任何惡劣的環境里生存。
《秘史》記載,鐵木真孩提時代就與眾不同,他“眼中有火,面上有光”。當他還是孩童的時候,他和孛斡兒出兩個少年人的情誼,就特別具有天性和智慧的美麗。
彼時,鐵木真去追趕家里被偷走的八匹馬,走了三天之后,看見正在擠馬奶的貴族少年,這少年告知鐵木真賊人的行蹤,又給他換上快馬,說:“朋友,你辛苦了,男兒的苦難都是一樣的。我想和你結成朋友。我的父親叫納忽伯顏,我是他的獨生子,我叫孛斡兒出。”
言畢,便和鐵木真一起去追。又追了三天三夜。
八匹馬追回來以后,鐵木真要分給孛斡兒出一些,孛斡兒出拒絕說:“我因為你是朋友,走得辛苦,所以幫助你。我父親的財產足夠我用的。”
數年之后,鐵木真迎娶了孛爾帖,生活甫安定,便派弟弟去找孛斡兒出。孛斡兒出得到鐵木真的消息,顧不上和家人告別,只抓了一件平時常穿的袍子,便跨上馬奔馳來到鐵木真身邊。此后,孛斡兒出既是鐵木真的密友,更是他最勇猛的四杰四大將之一。這兩個男人的情誼不僅是蒙古男人的真性情,還有幾分神圣,并有著率真的詩意。鐵木真稱汗后,對所有追隨者都有封賞。對孛斡兒出,鐵木真給予了許多由衷的贊賞:“我的英雄孛斡兒出!當友好的時候,像黑牛犢似的馴順,但是遇見暴敵的時候,像海青鷹似的勇猛……”
從諸多史料中,我們可以還原成吉思汗的偉人形象——
高大健碩,寬闊的前額,目光深邃并有著草原狼一般凌厲的靈光。平時戴有護耳的皮帽,腳穿長筒皮靴;戰時戴頭盔、穿黑色皮條編織的胸甲。他有兩張弓弩、兩個裝滿箭簇的箭囊,一手握彎刀,一手抓手斧,馬鞍上還懸掛著鐵釘頭錘,還有拖敵下馬的帶鉤長矛、以及粗大而靈活的套索。
這個草原戰神,總是令敵人聞風喪膽……
歷史學家們認為,從成吉思汗的生活方式、周圍環境和種族結構來看,他是一個有健全常識、勤于思考、從善如流,并善于權衡利弊和把握時機的人。他雖貴為皇帝,卻保持著極度的謙恭,從未因位高權重而飛揚跋扈。他締造了蒙古帝國,創造了文字,制訂了律法,還賦予婦女和男人同等的地位。
成吉思汗制訂的律法,就是他的《大扎撒》。它是蒙古帝國的最高法典,首部完整的成文法。這部法典在維護黃金家族的最高權威、保護那顏領主們的利益、保護游牧經濟、維護社會秩序、保護民族習慣與禁忌等方方面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據史料記載,自1206年春在斡南河源頭的庫里勒臺大會推舉鐵木真為成吉思汗以后,有約40年時間里,蒙古帝國以《大扎撒》實施社會管理,百姓服從統治者、尊敬長官。他們從不撒謊,和睦相處。民風淳樸,路不拾遺。
《突厥種族系譜》的作者阿布哈奇曾寫道:“在成吉思汗的統治下,從伊朗到圖蘭之間的一切地區是如此平靜,以致一個頭頂金大盤的人從日出走到日落都不會受到任何人的一丁點暴力。”
13世紀的馬可·波羅的游記,大概是最早向世界打開中國的窗戶的作品。馬可·波羅對成吉思汗作了很高的評價,說他是一個正義、明智的人。我們今天所公認的,成吉思汗最了不起的功業,是統一了所有蒙古-突厥民族,平息了草原各民族之間無休止的內戰。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正是有了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亞洲高原的商旅、東西方商貿正常往來在成吉思汗時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他的功業對于今天的意義,在于他不僅開拓了通往文明的新道路,還保護了絲綢之路。
在烏蘭布統草原,在草原旁邊一個冷清的小商店里,我很幸運地找到一個圓形的牛皮材質的成吉思汗畫像。這大概是他晚年的形象,戴皮帽,穿皮袍,留有胡須,神情溫和。這個畫像與元上都博物館里忽必烈的模樣非常相似。或許,在畫者的心里,著力于漢化統治提倡程朱理學的元世祖,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是一樣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