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張況:用文學力量筑起粵港澳大灣區的精神脊梁
更新時間:2018-09-25 來源:中詩網
用文學力量筑起粵港澳大灣區的精神脊梁
—— 在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上的發言
文學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新時代,更應具備多角度、全方位展現火熱生活的壯美畫卷、反映時代發展的精神文化脈絡、抒寫時代精神和為人民服務的真善美功能。
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同時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粵港澳大灣區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灣區人口達6600萬,2017年GDP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灣區GDP總量規模超過了俄羅斯,在世界國家排行中名列第11位,與韓國比肩,是目前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現已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利于深化祖國內地和港澳密切交流合作,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和穩定,具有舉足輕重的偉大歷史和現實意義。
當前,粵港澳合作已經有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且已初步取得不俗的成就,粵港澳大灣區除了經濟互補之外,其文化交流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也日益密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粵港澳文學合作發展因勢利導,將大有可為。
目前,粵港澳三地在中央有關部門支持下,已開始不斷完善并創新合作機制,促進互利共贏,粵港澳三地齊心協力共同將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已是三方共識。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合作、以及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港澳互利合作。可以想象,這一緊密合作關系將在新時代獲得更加源源不斷的生機、動力和活力。事實上,搭建并辦好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合作平臺,粵港澳三地加強文學發展、文化建設予交流,增強文化自信和社會責任感,努力提高文學產品的原創力,提高文學與時代,文學與不同地域的融合度,提高文學的社會服務功能,讓中國文學煥發出新時代的迷人風采,是大有可為也大有裨益的。
把握發展新機遇,充分發揮大灣區獨特的文學優勢,發揮大灣區十一個作家協會的合力作用,進一步推進落實以中國文學為主導、多元文化共存,積極推進文化與文學藝術交流中心建設,通過籌辦高層次文學會議、文學沙龍、文學論壇等活動,建立常態化的文學交流促進機制,支撐大灣區在各個方面相互融合發展,三地作家詩人交流合作、分享經驗、共話桑麻、共同進步,完全符合并有利于粵港澳大灣區廣大作家、詩人的意愿。事實上,粵港澳三地山水相連,同宗同源,是我國近代重要文化和實業的發源地和先行者,三地文學各有特色、各具優勢,彼此攜手合作,共建共贏空間無比廣闊,值得期待。
是的,港澳地區在分享祖國經濟和文化發展繁榮成果的基礎上,文學自然也不能缺席,三地將文學交流、文學發展提到議事日程正逢其時,且勢在必然。今天,粵港澳大灣區的十一個作家協會共襄盛舉,舉辦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就是一次非常有意的嘗試。今后,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將著眼于更加長遠的合作與交融,作為佛山市作家協會主席,我期待,三地的作家詩人們攜起手來,共同為中國文學繁榮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張況,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1971年生于廣東五華,當代新古典主義歷史文化詩歌寫作的重要代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兼文學評論委員會副主任、佛山市作家協會主席,著有大型歷史長詩《大秦帝國史詩》、《大漢帝國史詩》《三國史詩》《大隋帝國史詩》《大唐帝國史詩》等26部,主編詩文選2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