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趁著春光播下文學的種子
——省作協2018年“文學進校園”活動在河源拉開序幕
更新時間:2018-06-20 來源:廣東文壇
4月23日,河源市龍川縣鐵場鎮鐵場中學。下午3時許,一場毫無征兆的雨來得急急匆匆,讓在操場上運動的同學措手不及,四散消失在不同方向。
“這雨下得及時啊,田里的莊稼正渴著呢。”坐在商店里聊天的街坊看著操場上四散的學生,一點也不替他們著急。這滋潤萬物的精靈啊,是時候光臨人間了。
街坊們不知道,此時,另一場滋潤心靈的雨正下在校園里,下在同學們的心靈中。
由廣東省作家協會組織開展的2018年“文學進校園”活動也在這個下午正式拉開了序幕。鐵場中學的學生們正沉醉在作家徯晗、陸基民為大家帶來的“文學春雨”當中。
徯晗主講“小說的結構藝術”,乍一聽非常專業的內容,學生會不會聽不懂呢?
事實上,是我們多慮了。
徯晗結合同學們學過的課文、讀過的小說講起,用獨特的視角對經典作品進行分析,十分貼近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引起了廣泛共鳴。她認為,小說是一種藝術,細解之,小說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思想的藝術,結構的藝術。建筑的作用,如果只是用來住人,它是一座平庸的建筑,如果它還向我們呈現出雄偉奇峻的美,它就是藝術。小說,就是一種用文字搭成的殿堂。不同的小說結構,決定了不同的小說形式。不同的小說形式,呈現的是不同的風格。
例如,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的經典的開頭:許多年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祖父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正是馬爾克斯所選用的小說的敘事角度,是他切入故事的獨特方式,這個切入方式將決定他的小說結構是跨時空的,他將不會遵循傳統的結構小說的方式:按時間順序進行推進,或者按情節的發生、發展為順序進行推進。同一句話中融入了三種時態,這不是語言技巧,而是結構技巧。
徯晗還結合自己的長篇《愛是一條溫暖的河》,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讓敘事者充分融進小說中,讓作者我成為小說中的“我”,從而最大限度地完成我個人的表達。可見,結構小說的方法有很多,正如建筑中的萬國圖景,只要是藝術的,就是美的。一部小說的結構,體現的是一個小說家的匠心與美學思想。一個卓越的小說家,總是想要給他的讀者呈現出他那獨特的,與眾不同的一面:決不只是一種語言之美、思想之美,而是小說藝術的至美——結構美。徯晗認為,結構藝術才是小說的最高藝術。
陸基民講述了“報告文學的魅力”。他一句話先總結了報告文學的特點:時代生活的足音,語言藝術的風華,再分別介紹了什么是報告文學、優秀報告文學的代表、報告文學的分類等。他認為,報告文學的魅力來自幾方面:報告文學的真實性契合和滿足了人們求真、求秘的認知心理;報告文學近距離、快捷地給人們提供值得關注的社會生活現象;報告文學的寫實性較新聞文體更具認知和認同的優勢;文學表現手法讓報告文學充滿藝術感染力。
怎么樣寫好報告文學?陸基民給有文學創作興趣的同學支招:貼近生活;培養和鍛煉文學表達能力;鍛煉和提高社會認知的能力;扎實的采訪,在掌握詳盡情況的基礎上選擇主要情節重筆展開;抓住個性細節描摹渲染;瞄準切入點,精心設計開篇(營造懸念感);綜合運用多種文學手法。
此次活動得到了河源市作家協會、龍川縣作家協會的大力支持。河源市作家協會主席鄒晉開即興講話,他說,他回到母校的心情特別激動,他愛好文學,始于當年掛在學校樓前兩棵桉樹之間的那塊小小的黑板報,那是他“成才的搖籃”。他勉勵同學們要為實現中國夢而奮發讀書。對于文學,他說:愛好——是前提;有愛好,才有動力。踐行——是關鍵;有踐行,才有收獲。堅持——是根本;有堅持,才有成就。
鄒晉開全程參與了活動,并賦詩一首:
南國清風春意騰,
古今文學總相承。
幾多話語凝希望,
點亮心中一盞燈。
龍川縣作協主席羅洪安也題詩一首:
省協作家臨鐵場,校園四處送芬芳。
枝頭布谷啼聲囀,教室文人授課忙。
切切師言寄期望,莘莘學子摘瓊漿。
千年文化須承繼,好為中華鑄富強。
4月24日下午,“文學進校園”活動又走進河源市東源縣高級中學。兩位作家為200多位師生帶來同樣精彩的文學講座。師生們難得與作家面對面交流,紛紛表示很珍惜這樣的機會。
“文學進校園”項目是省委宣傳部立項的一個群眾性的惠民文學活動,多年來舉辦了數百場活動,遍請省內的文學名家到各地市大中專院校及中小學講課,每到一處都反響熱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近年來,“文學進校園”活動更是積極響應踐行中央精神,將活動向文化資源相對稀缺的偏遠山區、孤獨小島、邊遠鄉村等經濟文化不發達地區傾斜;同時也偏重于中小學校,讓文學的種子,更早一步扎根進孩子們的心中,讓孩子們從小培養對文學的熱愛。? ? ? ? ? (何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