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李銜夏:琉璃失索
——讀王哲珠長篇小說《琉璃夏》
更新時間:2018-06-14 來源:廣東作家網
收到作家王哲珠寄贈的長篇小說《琉璃夏》不覺已過去半年,拿到后第一時間就進行了閱讀,我的習慣是不貿然下筆評論,一放半年,又端起來精讀了一遍,感覺比較清晰了,才敢寫出這篇讀后感。很早就聽說過王哲珠這個名字,名字本身就綻放著王者般充滿哲學氣息的珠光寶氣。第一次見到真人是在山西太原《都市》文學期刊舉辦的2015-2016佳作座談會上。當時,她已經發表約十年之久,而我僅僅是剛剛度過了漫長的小說投稿石沉大海期。我和她發表在該雜志上的中篇均被選刊轉載了,于是同時出現在了頒獎典禮上。獲獎的八位作家只有兩個非山西籍的,就是我和她,又恰巧都來自廣東,愈加有親切感。王哲珠身上洋溢著只有真正有才華的人才會有的謙遜,作為小說同行,我自然理解這種謙遜背后實則是強大的自信。同時,她還非常熱情、和善,以及能對各種新鮮事物保持發現者的好奇。活動期間,我讀了她的獲獎中篇《紙上人生》,對她能用四兩撥千斤的輕盈姿態來完成精妙的敘事結構很是欽佩。座談會上她談了自己的創作想法,她對人物命運、靈魂、價值追求等方面有熱切的關注和深刻的理解,讓我想到了林黛玉和張愛玲,后來通過閱讀相關的訪談和創作談文本,了解到王哲珠最熱愛的一本書是《紅樓夢》,來路一下子就清晰了。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中,章子怡飾演的宮二有一句對白:“我爹說我這種人,唱戲定是個角,入廟必成高僧,因為我會迷。”王哲珠就是一個癡迷文字的作家,又有強烈的創作野心,與很多作家把閱讀和寫作視為苦熬和磨礪不同,在王哲珠的世界里,閱讀和寫作是無上的快樂,所以她能持續地寫出那么多好作品。支撐她寫作的動力是愛。在我看來,王哲珠是80一代中最具成長潛力的作家之一,雖然不能說沒有“之一”,但卻絕對是為數不多、鳳毛麟角中的“之一”。
王哲珠寫作《琉璃夏》的狀態比較松弛,呈現出來的效果非常舒服。它的結構基本上是馮正申和阿午兩條線交錯進行,兩人的生活截然不同,但面對的人生問題卻往往一致,正如凝結兩人故事的琉璃一般閃著金光的夏天。我看到了王哲珠在對這部長篇的自我闡述性文字有兩個版本,其出入主要是一句話的有無,大概意思是:父子兩代人的對話。我判斷,寫父子之間的代際關系是王哲珠寫這部長篇的初心,但寫完之后她覺得其實也不僅僅局限在這個命題里面,所以在猶豫中刪去了相關的表述。其實讀者在閱讀過程中 還是可以讀出端倪,最簡單一點是:阿午的午,和馮正申的申,都是“地支”里面的字,可以用于指代時辰。讀者可以想到,阿午應該是“父親”結合自身經歷而創造的一個日記式的人物,而馮正申是“父親”創造的生理人物,兩個人的名字都是“父親”取的,一脈相承地用了“地支”的字。我陸陸續續讀了不少王哲珠的長中短篇小說,她的風格是明朗的線條、流暢而精準的語言以及對人生重大命題的思考,而在《琉璃夏》里,王哲珠著重探討了生死、教育、生育、溝通等問題。真正的作家不是只在寫作時思考的,而應該在生活中時時刻刻帶著發現問題的目光和追問答案的好奇,《琉璃夏》里涉及的人生命題顯然是王哲珠平常思考的成果積攢,非一日之功所能形成。而在她的小說里反復出現的“老寨”元素則是她寫作的根。在《琉璃夏》里,處理“老寨”元素比較爽淡,采取城鄉交錯對比,寫出了“老寨”的樸素自然之趣,令人向往。里面的豐富而真實的細節也讓讀者品味出王哲珠對“老寨”的深愛與懷念。
作者自言《琉璃夏》是想“以童話刺穿童話”。我從字面理解,就是要塑造一個童話般的美好夢境,然后親手把它毀滅。但王哲珠處理得很別致,淡淡的溫情、淡淡的快樂、淡淡的孤獨、淡淡的煩惱、淡淡的憂傷、淡淡的躁悶,無論是夢境還是毀滅,一切都是淡淡的,就像琉璃散發出來的溫潤的光澤。我認為王哲珠真正要寫的是人的孤獨性。馮正申所代表的獨生子女的成長孤獨。盡管阿午有姐姐還有一群好玩的小伙伴,但他的父母因為想要超生而背井離鄉不在身邊,他天馬行空的想法雖然有人附和但卻無人真正理解,他的孤獨是屬于理想與現實的孤獨。由此來看,馮正申要比阿午幸運,因為馮正申能在阿午身上找到孤獨的共鳴,但阿午卻并不知道有馮正申的存在,阿午永遠活在屬于自己的童話世界里,美好但鋒利。王哲珠后來用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讓馮正申和阿午跨時空進行對話交流,其實是完成了他們兩個人的孤獨精神的對接,圓了他們的夢,但所有讀者必然清楚,這不過是太虛幻境,到頭來還是會一地玻璃。一些哲學家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在對抗孤獨,或者適應孤獨。王哲珠在《琉璃夏》里對孤獨的挖掘與刻寫,是非常有普遍思想價值的,而她著重寫的是人之初的孤獨感,這是與生俱來的孤獨,更顯其深刻性。包括馮正申和阿午截然不同的成長背景但都形成了內心的強烈孤獨,王哲珠要告訴讀者的是,孤獨與外界環境無關,孤獨是人性的一顆必然種子,甚至可以說,孤獨是人性的本質。在王哲珠溫婉、謙和、熱情、樂觀的外在形象下,實則包裹著一顆孤獨與躁動不安的心,所以她渴望表達,享受閱讀和寫作。我讀完《琉璃夏》,想到的一個詞就是:琉璃失索。人的孤獨有朝一日失去了捆綁的繩索,要么會在自由中像琉璃一樣綻放光芒,要么會在墜落中像琉璃一樣遍地零碎。孤獨相伴人的終生,什么時候學會了掌控孤獨,人才算真正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