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強化網絡文學評論
更新時間:2018-06-07 來源:人民日報 | 張知干
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文學,網絡文學評論者需同時著眼于網絡文化特質與文學本質,不僅與創作相匹配,更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
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已有20年時間,網絡文學研究和評論尚有待提升和加強。一項統計顯示,迄今為止,我國專業期刊發表的網絡文學研究和評論文章不超過1000篇。誠然,文學不會因為缺少批評便自生自滅,但文學批評自帶的動力性、引導性和建設性力量無疑會為創作插上一雙翅膀。
新世紀以來,關于網絡文學是否具有文學價值的爭論曾延續近十年。隨著研究不斷深入拓展,最初的概念之爭、特征之辨、傳播探析等理論問題均已有所建樹。但不少研究仍停留于現象描述,部分研究者不具備線上作品閱讀經驗、欠缺業態分析把握能力、習慣生搬硬套傳統理論進行架空式批評;常見的粉絲評論雖具有批評活力,但大多缺乏系統性;專注于作品點擊量、排行榜等數據量化的產業評論,又往往只強調網絡文學商業屬性,美學維度和價值維度付之闕如。
面對網絡文學迅猛發展,網絡文學理論批評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網絡文學表達機制和文體特征,在學理上把握網絡文學并達成學術共識。評論者首先要認識到,網絡文學雖數量龐大,但并未達到文學成熟的高度。其次,不能一味放大其商業烙印,止步于對網絡文學商業價值的評估,忽略文學本體層面的專業評論。與此同時,網絡文學研究者應當對寫作者提出警示,即無論是今天所倡導的現實題材創作,還是純幻想類的玄幻題材,作品的趣味格調有待提升、作品中存在的倫理道德問題有待解決。
此外,階段性總結網絡文學創作規律、積極建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引導網絡文學價值追求,也是網絡文學理論評論者肩負的責任。網絡文學現場紛繁復雜,從文學本體至網絡文學產業、從青少年閱讀風尚到媒介融合的影響,都需要網絡文學研究者不斷擴大研究領域,聚焦前沿問題,及時回應網絡文學發展中的實踐問題。
與傳統文學評論相比,網絡文學評論的挑戰更在于評價對象的復雜性。網絡文學遠非傳統的文學文本那么純粹單一,它復雜多面,融合了當前的主流文化和亞文化、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體現不同代際的心聲。這就需要網絡文學評論者具有足夠開闊的視野,充分調動文化學、社會學、傳播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資源。網絡文學在走出國門,進入更大傳播領域的同時,還要面對新的評價標準。這對于創作者和評論者來說,無疑又是一重挑戰。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網絡文學也肩負著歷史使命。網絡文學評論者既要積極引導創作者深入生活、積極反映現實,通過網絡文學獨特傳播優勢,傳遞正能量;又要直視網絡文學本體和文化問題,潛心于作家作品研究,關注產業現象,把握發展趨勢,與廣大網絡文學愛好者共同創造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