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陳華清 | 《地火》
更新時間:2018-06-01 來源:廣東作家網
作者:陳華清
出版社: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
書ISBN :978-7-5422-4512-0
時間:2017年7月第1版
內容簡介
《地火》是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策劃的建軍90周年獻禮叢書“鐵血忠魂”其中一部。小說以鮮為人知的香港3年8個月抗戰為創作背景,以原港九獨立大隊市區中隊長方蘭為原型。方蘭先后在香港、深圳、東莞投入抗日洪流。她領導的港九大隊市區游擊隊,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編印地下宣傳刊物,收集情報,配合盟軍炸機場、橋梁等,令日軍聞風喪膽;后被叛徒出賣,九死一生。受方蘭影響,母親主動幫游擊隊送情報,被日軍逮捕,寧死不屈。方蘭顧全大局,沒有營救母親,保持了游擊隊實力,但也成了她一生的痛。
作者簡介
陳華清, 全國十佳教師作家、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專家庫成員。文學作品散見于《延河》《散文選刊》《當代小說》等國內外報刊,小說被選作中學語文試卷閱讀題,已出版長篇小說《海邊的珊瑚屋》、旅行文化散文集《有一種生活叫“江南”》等9部。
書評
不能忘卻的歷史和英雄
——讀陳華清抗戰小說《地火》有感
□陳東明
讀了廣東省作協會員、湛江市作協副主席、女作家陳華清送給我她新出版的抗戰題材小說《地火》,我為她不辭勞苦的創作精神,文學藝術創作的不斷提高而感到高興。
《地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同年獻禮叢書之一,是一部以抗戰時期香港港九大隊市區中隊中隊長兼指導員方蘭為原型,在日軍占領香港三年八個月期間,戰斗在敵人心臟的英勇故事。
筆者生活在廣州市,而陳華清生活在湛江市,當她在微信告訴我她準備要撰寫建軍90周年、抗戰題材方面的小說——發生在日軍占領香港期間、中共領導的港九大隊市區中隊中隊長兼指導員方蘭的故事時,我有點驚訝。原因有兩點:一是她生活在湛江,那里過去不是游擊區,離香港遠,收集材料有些難度;二是她雖然寫過多本書,但作為女作家,但我沒有看過她寫抗戰方面的書。
一年后,她十分高興地告訴我:書確定于今年的八一建軍節期間公費出版了,我從內心由衷為她感到高興。最近,收到了她送我的《地火》新書,于是仔細閱讀,感覺她寫得很好,十分精彩。
雖然是小說,但書中描寫的故事和人物是真實的。
書中從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爭開始的,故事發生在香港的九龍半島。比如書中描寫的故事——國際大營救、劉黑仔懲治漢奸、市區中隊開展的“紙彈戰”、炸鐵路橋、馮芝老人與青年戰士張詠賢被捕堅貞不屈而犧牲、打入日軍特高課的李榮全和交通員鄧和送情報救方蘭等,都是真實的故事。
再如書中的港九大隊第一任大隊長蔡國梁、政委陳達明,第三任大隊長黃冠芳,交通員鄧和、城市中隊干部陳佩雯(陳敏)等等,這些都真實的名字,我都與他(她)們直接熟識或者間接認識。
港九大隊第一任大隊長蔡國梁的大兒子就是我單位原同事,他知道我是作家,而且還是《羊城晚報》《廣州日報》等多個報刊的通訊員,故邀請我加入他們的老游擊戰士聯誼分會參加活動,并為二戰時期仍然活著的老游擊戰士作宣傳報道,時間已有四五年,從中認識了老政委陳達明、交通員長鄧和,黃冠芳的妻子、同是抗戰老戰士的張婉華(現已103歲)。市區中隊干部陳佩雯寫的一些手稿也在我處。
陳華清在書中的文學藝術創作方面也是非常成功的,她刻畫了抗戰期間對敵斗爭的艱苦性、復雜性和殘酷性。將日據香港時期市區中隊幾個主要戰斗故事串連了起來,并在藝術上作了加工創作,將冗長的時間跨度作了濃縮,從而顯得更有可讀性。
據我所知,陳華清已創作發表的中長篇小說已有多部,但以描寫游擊隊抗戰題材的故事還是第一次。作為一個在文學上有一定功底、有一定成就的文學家,我為她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能不斷推陳出新、不斷進步而從內心里感到十分高興。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已經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也已經90周年。二戰對于我們來說已經遠去,香港市區的抗戰歷史和當中一些老游擊隊員的英勇事跡,反映出那個年代的艱苦歲月和殘酷的戰爭環境。我們不能忘記曾經的歷史浩劫和災難,不能忘記為共和國的建立活著或者已經犧牲的民族英雄。
因此,我為精彩的紅色經典故事鼓與呼,希望能讓人記得國家的昨天和今天,將不斷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加強國防建設的思想扎根于全體公民腦海中,并讓將抵御外敵、保衛國家、捍衛民族尊嚴這面戰旗永遠飄揚下去。
(作者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