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省作家協會工作報告
更新時間:2018-05-23 來源:廣東文壇
(2018年3月7日)
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 范英妍
同志們:
現在,我受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托,向會議作工作報告。
2017年工作回顧
2017年,廣東省作家協會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傳部的領導下,在主席團和團體會員單位及廣大文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貫徹落實《廣東省“十三五”文學發展規劃》,大力推動實施“廣東文學攀登高峰”戰略,切實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職能,銳意進取、扎實工作,開創了全省文學工作新局面。
——思想引領激發新動力。省作協持續組織文學工作者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尤其是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思想的豐富內涵、基本觀點、核心要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引導文學工作者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創作方向。3月,面向在粵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及我省部分地級以上市作協、省作協各分會、專業委員會負責人,先后組織了兩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培訓研討班”。10月,以“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為宗旨,聯合井岡山干部培訓中心在革命圣地井岡山舉辦了省作協2017年入會會員培訓班。黨的十九大召開后,迅速行動,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將黨的十九大精神準確、及時地傳達至全省文學工作者當中。12月,舉辦了全省市、縣(區、鎮)文學組織負責人學習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班。省作協公安分會組織了廣東公安作家代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座談會。清遠市作協召開了學習十九大精神文學骨干座談會。省作協及團體會員通過組織學習研討、加強培訓輪訓,促使全省廣大文學工作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和行動,正確認識我國社會所處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進一步明確新時代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學的方向目標、基本原則、根本任務,主動適應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自覺擔負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賦予的新的文化使命。
——文學精品創作扶持形成新機制。省作協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時代主題,發揮組織優勢,以“本土重大現實題材”為著力點,加強文學創作規劃和選題策劃,大力催生改革開放重大題材扛鼎之作。2月,組織了“廣東文學攀高峰重大選題論證會”,策劃創建廣東文學創作“題材庫”。10月,聘請一批全國文學名家與名刊名編為“文學導師”, 以結對方式對廣東文學院50名簽約作家骨干進行文學創作指導。根據《廣東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創作扶持項目評審和管理辦法》,召開了廣東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創作扶持項目評審與簽約會議,確定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創作扶持作品9部,聘請閻晶明、劉斯奮、章以武、謝有順、田瑛共5位文學名家與選題創作者實行“結對幫扶”。認真組織2017年廣東省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文藝精品·文學類)項目評審工作,最終確定《安慰書》等16個生產扶持項目和《仁記巷》等16個創作扶持項目。出版了《廣東中青年優秀作家文叢》。推薦周朝軍長篇小說《九月火車》、陳再見長篇小說《出花園記》、王威廉小說《寫作的人》、謝有順理論評論《寫作的常道》入選2017年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選題。深圳市作協確定了深圳重點作品扶持項目第五批選題。
——“粵派批評”倡導文學新風尚。省作協重視加強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評論建設,倡導有原則、有鋒芒的批評,加大廣東文學作品宣傳推介力度,切實提升“粵派批評”影響力,營造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氛圍。受省委宣傳部委托,舉辦了劉逸生學術成就研討會暨詩書畫展。組織了廣東文學名家作品系列學術研討會,集中宣傳第一、二屆廣東省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章以武、黃慶云、岑桑的文學成就,樹立文學楷模,以榜樣帶路。5月,舉辦了2017年度廣東散文創作研討會,集中研究推介詹谷豐、塞壬、耿立、李清明、黃燈作品。11月,舉辦廣東省作家協會首屆簽約文學評論家簽約儀式暨“粵派批評”座談會,正式聘定賀仲明、徐肖楠、申霞艷、張德明、胡傳吉、龍揚志、向衛國、陳培浩、柳冬嫵、李德南共10位文學評論家為簽約評論家。聯合作家出版社在北京舉辦了陳璽長篇小說《一抹滄桑》作品研討會。先后舉辦了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丫丫、張啟雄、倮倮作品研討會。繼續辦好“文學·現場”活動,策劃組織了“當生活遇見詩歌”等多場現場對話活動。深圳市舉辦了楊黎光“追尋近代中國現代化腳印”三部曲全國學術研討會、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發展峰會。江門市舉辦了“碉樓文化名家詩歌論壇”。
——網絡文學工作取得新進展。省作協適應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實際,深刻把握網絡文學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以實施“網絡文學金盤工程”為抓手,鼓勵推出更多優秀網絡原創作品,推動新興文學類型有序發展。4月,中國第一份網絡文學學術期刊、具有統一刊號的連續出版物《網絡文學評論》正式推出,首發式在廣州舉行。聯合南海區文聯、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等9家文學網站舉辦了廣東網絡作家高級研修班。8月,在2017南國書香節舉辦了第一屆“書香好年華、網文勤耕讀”廣東網絡作家簽售會。全年不斷壯大網絡創作隊伍,截至12月底,廣東網絡作家協會發展會員已達400人,人數居全國首位。推薦了20名網絡作家加入廣東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中山市網絡作家協會正式成立。肇慶市舉辦了青年網絡作家作品研討會。阿菩長篇小說《山海經密碼》動漫改編版權被中國電影集團購買。
——文學評獎樹立新標桿。省作協深入推進文學評獎制度改革,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最高標準,努力提升廣東文學大獎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發揮文學獎項的導向作用。聯合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文聯舉辦“第三屆廣東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家、藝術家”評選活動,以先進典型倡導作家不忘初心、崇德尚藝,作家從容、陳詩哥、陳啟文受到表彰。完成第十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文學類)評獎工作,經公示,確定龐貝長篇小說《無盡藏》等26部(篇)作品獲獎。推薦熊育群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劉迪生紀實文學《大河之魂:冼星海和他的非常歲月》、楊黎光報告文學《大國商幫——承載近代中國轉型之重的粵商群體》、彤子長篇小說《陳家祠》、袁博動物小說《內伶仃島上的獼猴》獲廣東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完善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系列獎項評獎工作,聯合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辦事處舉辦第一屆“平湖杯”兒童文學獎,陳詩哥《童話之書》獲金獎,杜梅《男孩阿不》等10部作品獲優秀獎;聯合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人民政府舉辦第二屆“有為杯”報告文學獎,張黎明《血脈中華:羅氏人家抗日紀實》獲金獎,張霖《尋找廣州消失的廟宇》等 10 部(篇)作品獲優秀獎;聯合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人民政府舉辦第四屆“九江龍”散文獎,塞壬《祖母即將死去》獲金獎,許石林《清風明月舊襟懷》等 10 部(篇)作品獲優秀獎。面向青少年學生,先后舉辦了第二屆“小作家杯”廣東省中小學生寫作大賽、“丹霞山杯”廣東省中小學生環保征文大賽。省作協青工分會組織了第二屆“葉光榮詩歌獎”評獎活動。省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指導組織了“第四屆東蕩子詩歌獎”評獎活動。深圳市組織了第九屆“深圳青年文學獎”、第六屆“深圳網絡文學拉力賽”、第五屆“睦鄰文學獎”評獎活動。佛山市作協組織了第二屆“中國佛山長詩獎”評獎活動。東莞市組織了第六屆“荷花文學獎”評獎活動。珠海市組織了第二屆“蘇曼殊文學獎”評獎活動。汕頭市組織了第七屆“桑梓文學獎”評獎活動。潮州市組織了第二屆“九月詩歌獎”評獎活動。清遠市組織了首屆“劉禹錫詩歌”獎評獎活動。肇慶市組織了第三屆“星湖之春”原創文學大賽評獎活動。
——“文學走出去”獲得新突破。省作協充分利用地緣優勢,積極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不斷提升廣東文學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知干率廣東作家團赴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開展“一帶一路”文學交流活動,增進了廣東文學界與東歐文學界的互信情誼。3月,在廣州舉辦了《當代中國廣東文學譯叢·俄羅斯卷》(俄文版、中文版)首發式暨中俄作家創作研討會,開啟了廣東文學與俄羅斯文學合作新篇章。5月,配合中國作協工作,在廣州承辦了第四次中澳文學論壇,掀開了廣東文學與大洋洲文學往來合作的序幕。
——文學培訓普及探索新模式。省作協因地制宜加強文學培訓普及,大力提升文學創作水平,擴大文學社會覆蓋面。6月,舉辦了廣東詩歌創作高級研究班,面向全省女詩人招收學員,以“廣東女詩人課堂”的形式推出系列女詩人作品。9月,聯合珠海市文聯、市作協舉辦廣東(珠海)文學創作骨干培訓班,推薦相應的老師以“一對二(或一對多)”方式作定向授課,培訓效果顯著。利用網絡優勢,組織了中國作協和省作協會員作家網絡教育培訓。還先后舉辦了2017年廣東省文學創作專業繼續教育培訓面授班、廣東高校大學生文學培訓班、2016省作協入會新會員培訓班、優秀小作家培訓活動。推薦多名作家參加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第三十二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第二期魯迅文學院浙江作家高級研修班、魯迅文學院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根據統計,全年培訓作家達到300多人(次)。聯合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中共韶關市委宣傳部主辦了“2017廣東風度九齡詩歌周”活動。省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聯合中山市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海洋詩會”“粵港澳臺新詩百年詩歌朗誦會”。“文學進校園”活動在全省各地市18所院校舉辦講座34場次,聽眾累計超過6000人。“小作家文學大講堂”不定期邀請兒童文學作家深入中小學校舉辦文學講座,成為省內校園文學普及活動品牌。省作協殘聯分會舉辦了文學與新聞寫作培訓班。廣州市作協組織了廣州市中青年作家培訓班。中山市作協組織了中國報告文學(中山)高級研修班。珠海市舉辦了“藝術點亮人生”珠海本土文學名家進基層系列講座,建立了中小學創作交流基地。東莞市開展了全民文化東莞大學堂、文學創作公益培訓活動。梅州市啟動了“逐夢少年文學計劃”。惠州市組織了“文學進軍營”活動。韶關市組織了世界讀書日“閱讀韶關·知道韶關” 主題活動。云浮市舉辦了云浮首屆小學生詩歌節。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形成新常態。省作協扎實推進“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逐步形成常下基層、常在基層的長效機制、常態機制。6月,組織了30名省作協會員作家赴湛江市、陽江市開展“海上絲綢之路”文學采風活動。組織了60多名小作家開展“重走長征路”井岡山紅色之旅采風活動。7月,配合中國作協工作,組織20名全國著名作家開展了“迎接黨的十九大暨紀念建軍90周年”主題采訪活動(第一團)。聯合中共韶關市委宣傳部組織了“長征·粵北記憶”中國著名作家韶關采風活動。協助陜西省作家代表團在廣州、惠州、深圳等地開展調研活動。9月,組織廣東作家代表團赴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錫林郭勒盟和赤峰市,開展了“結對子”文學交流活動。12月,組織了“文學名家帶文學新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專題采風活動。圍繞“迎接改革開放40周年”“嶺南傳統文化和民俗民風”“廣東革命歷史”“廣東社會現實民生”等創作方向,全年確定扶持60個深入生活項目,并與扶持對象簽定《創作生產承諾書》,規定目標要求,明確完成時限,采取多種方式跟蹤服務。還推薦凌春杰(艾潔)、榮笑雨、夏曉露(夏子)創作選題入選2017年中國作家協會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省作協廣鐵分會組織文藝輕騎隊,組織了文學志愿者活動。廣州市開展了“文學下基層”活動。湛江市舉辦了“北部灣城市作家筆會”。 茂名市組織了“茂名作家走南海海上絲綢之路”“北部灣海絲之路”采風活動。中山市和汕尾市聯合舉辦了異地采風交流活動。
——文學創新發展取得新成果。省作協大力拓展文學發展空間,不斷擴大文學的“朋友圈”,開創“小協會、大協作”的新格局。先后與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省小作家協會在20個中小學校創建了文學創作基地。《作品》雜志再次改版升級,欄目設置接地氣、偏基層、重特色、推新人;探索“文學+”發展空間,微信公眾號單篇最高閱讀量達26萬次;實行春夏秋冬以及年度大賞;面向基層組織90后年輕作家培訓班和“我們的聲音—詩歌進工廠”系列活動,編輯出版全國首部90后小說精選,在浙江省各大圖書館舉辦了“《作品》名家手稿巡展”活動;刊發一系列優秀作品,全年被全國重點文學選刊轉載作品數量居全國文學刊物前列,文學名刊建設卓有成效。《新世紀文壇》報從9月開始改版擴版,更名為《廣東文壇》報,在優化原有欄目的基礎上,策劃推薦本省優秀作家、圖書專版,受到廣大會員作家歡迎。《少男少女》雜志社,增設月末版《少男少女·教育管理》,舉辦了2017年“少男少女杯”書畫攝影征文大賽、2017“跨粵山水”研學之旅征文大賽,德育教育成效顯著。《人間》雜志社正式更名為《網絡文學評論》雜志社,網絡文學陣地建設取得新成效。散文創作委員會聯合花城出版社出版《粵海散文》期刊,先后出版了“《粵海散文》原創文庫”《粵海來風》《粵海聽濤》,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推廣優秀作品。廣東文學館籌建工作進入立項申報階段。省作協殘聯分會與韶關市作協建立合作同盟關系,合辦了《季風》雜志。廣州市作協在方所書店、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先后舉辦了“廣州之于女性寫作者的意義——花城自媒體作家麗人行讀者見面會”“銳·小說 新文學——青年作家交流會”。佛山市著力辦好《嶺南文學》《天狼星》期刊。珠海市創辦了《珠海文學》。汕尾市開設了微信公眾號“汕尾文學”,創辦了會刊《海陸豐》。惠州市開辦了“惠州市作家協會”官網,成立了惠州市小作家學會。云浮市創建文學創作基地,完成“云浮文學網”和“云浮作家微信群”建設。梅州市依托“掌上梅州”APP,創建了“文學客家”網絡發表平臺。肇慶市啟用“肇慶作家之家”辦公場所,運用“肇慶作家”微信公眾號推送“同筑文學夢·共建文明城”活動、春運“暖流行動”系列文學作品。潮州市、陽江市、揭陽市分別編輯出版了“潮州市文學精品叢書”“陽江市作家叢書”“普寧作家叢書”。
——“文學粵軍”展現新風貌。省作協延伸工作手臂,積極拓展工作服務面,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文學大家庭。2017年,共計吸收省作協新會員108人,推薦26人正式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截至12月底,省作協會員共有3738人,中國作協會員共有504人,地級以上市作協會員10326人,省小作家協會會員共有2425人。全年共有63人申報文學創作職稱,通過文學創作一級2人,文學創作二級14人,文學創作三級33人。迄今共有582人獲得文學創作職稱,具體為一級作家93人、二級作家149人、三級作家325人、四級作家15人。組織開展了2017年度新會員著作權法培訓宣講活動。團體會員單位順利完成換屆工作,省作協公安分會、珠海市、惠州市、江門市作協分別召開了會員代表大會,潮州市作協還成立了校園分會,省作協青工分會推動成立了惠州市青年產業工人作家協會,省作協地稅分會先后在梅州市、廣州市白云區成立了分會。同時,團結鼓勵全省廣大作家關注時代變化,潛心藝術探索,創作了大量思想內涵豐富、藝術品質上乘的優秀作品,在各類文學評選中多次獲得榮譽,繼續擦亮“文學粵軍”新形象。其中,熊育群入選中央宣傳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楊黎光獲2016年度“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獎”優秀作家貢獻獎。陳啟文報告文學《田里的雕像》獲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類)。張欣《狐步殺》、鐘二毛分獲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小說新人獎;楊黎光報告文學《橫琴——對一個新30年改革樣本的5年觀察與分析》、丁燕散文《東天山手記》、王威廉小說《絆腳石》分獲第九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大獎、優秀獎、新人獎;陳詩哥童話《列國志》獲第三屆《兒童文學》金近獎;程鵬散文集《在大地上居無定所》獲首屆孫犁散文獎;存樸散文《我一生都在祈求安寧》獲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曉雷寓言《東施美容》獲中國寓言文學專著金駱駝獎銅獎;李逸軒網絡小說《鄧家鋪子》獲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原創文學大賽銅獎;魏微、黃金明和王威廉分獲第六屆“花城文學獎”杰出作家提名、新銳作家提名。
同志們!2017年是全省文學工作繼往開來、銳意發展的一年,是團結奮斗、碩果累累的一年,省作協和各團體會員擴大了影響、增強了實力,獲得了發展、積累了經驗。當然,回顧一年來的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譬如各地區、各門類文學發展不平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動實效性不夠,登“高原”攀“高峰”任務艱巨,精品力作不多,辦事效率、服務質量還有提升空間,這些都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不斷改進與提高。文學工作中一些突出問題還未能很好地破解,譬如,如何有效完善文學創作引導機制,更好堅持文學創作的正確方向導向;如何科學配置創作資源,更好保障重點文學項目順利實施;如何增強文學期刊自身活力,更好調動文學工作者積極性;如何完善和落實文學扶持政策,更好釋放助推文藝創作的政策效應;如何建立新型動態管理引導機制,更好促進健康有序發展,等等,都需要我們去探索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