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江冰教授作客肇慶作家本土題材文學創作座談會
——如何尋根“打開本土言說的金鑰匙”?
更新時間:2018-03-28 來源:廣東作家網
座談會在市作家協會辦公室召開
3月21日下午,在肇慶市作家協會辦公室,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家、評論家江冰教授作客肇慶作家本土題材文學創作座談會。肇慶市作家協會主席鐘道宇主持會議,廣東財經大學創意寫作專業兼職導師陳露,肇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蘇澤明、關敏玲,顧問覃志端等出席座談會。
肇慶市作協主席鐘道宇主持會議
江冰教授談論自己的創作體會時“現身說法”,他說自己祖籍江蘇,然后從江西、福建、深圳一路走來,最后定居廣州,他早已把廣州看作自己的故鄉。他身為“移民作家”,比起其他人來,他寫作的“與南方城市有關的文字”,言說了與眾不同的味道。
江冰教授發言
江冰教授帶來了自己的新作《這座城,把所有人變成廣州人》。江冰用筆娓娓道來,廣東有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粵語、粵菜、粵劇、粵樂、南拳等各具文化形態,形成粵文化符號。江冰教授認為:“廣州是市民文化,中原是精英文化,廣州本地文化對中原文化起調劑作用。外地人改變不了廣州的文化,只能去推動廣州的文化發展。”“文學的地域特色也是文化競爭力,每個地方的歷史都是本土文化藝術創作的源泉,”江冰教授說。本土文化是廣東藝術家永遠不竭的靈感,是廣東地域文學“尋找自我”的一條出路。廣東作家如何尋根本土言語?粵文化如何進入文學?這是本土作家要思考的問題。
陳露館長發言
地域特色是文學的靈魂,尤其是小說創作,需要傳承地域的文化自信。談到肇慶的文學創作,江冰教授認為,肇慶有龍母、禪宗六祖惠能、石頭希遷、包公、南明永歷,利瑪竇,葉挺與鐵軍,有端硯、玉器、裹蒸,有西江、鼎湖山、七星巖、羚羊峽、北嶺山、宋城墻,等等。這就要求作家藝術家需要個人定力和文化自信。作家要有發自內心熱愛和眷戀腳下的這座城市,要深入生活體察,心領神會腳下這座城市的秉性與特質。
肇慶市作協副主席蘇澤明發言
最后,江冰教授直截了當地指出了新移民作家和本土作家在城市寫作上所存在的問題。他也毫不諱言至今仍沒有一位作家能夠創造和超越歐陽山《三家巷》所塑造的區桃這個人物形象。根源在于廣州的本土作家對本土文化缺乏自信,尚沒有意識到心靈有一扇窗戶沒有打開。
覃志端提問
這種自信如何尋找?廣州的特色不亞于上海北京,一口通商,但這些東西在文學中,沒有體現。說什么樣的故事,寫什么樣的東西,如何發掘和描述這份文化自信,這是廣州的作家要思考的。
黎曉陽提問
廣東財經大學創意寫作專業兼職導師、清遠市清新區文化館館長陳露,就“本土性”的寫作,回答了在座作家的提問。陳露自謙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本土作者”,關于嶺南本土寫作,他說自己有三點體會:一是文化基因,二是資源轉化,三是技術創新。
與會者認真閱讀《這座城,把所有人變成廣州人》
關于如何拓展肇慶本土文學創作,肇慶市作家協會主席鐘道宇說:嶺南文化屬于海洋性文化,廣東文化具水系文化特色,江河總歸大海成波浪。肇慶本土文學創作必須根植肇慶這片土地,肇慶作家必須熱愛這片土地,自信地用文學方式,言說本土文化特色。? ? ? ? ? ?(陳彥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