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商紛至沓來
——記第二屆英國“華文書香”文化節
更新時間:2018-03-26 來源:中國文化報 張代蕾
一抹書香,在倫敦最熱鬧的“中國城”飄揚。最近,在這個匯聚了眾多中餐館和各國游客的地方,“華文書香”文化節吸引了諸多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商紛至沓來,也讓更多英國讀者在這抹獨特書香中接觸中國、熟悉中國。
“華文書香”文化節是英國首個專門聚焦有關中國的作家及書籍的文化活動,由英國知名中西方文化交流平臺“中國站”、常青圖書公司和英國唯一的中文書店光華書店聯合舉辦,今年已是第二屆。
3月15日,作為文化節重頭戲的華文書展正式開幕。現場展出書籍逾千冊,種類繁多,內容涵蓋歷史傳記、古今文學、流行文化和藝教美術等,其中不乏倫敦地區活動限定版的圖書。
一位英國男士在展臺前駐足翻閱《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英文版。他說,自己對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治國理論很感興趣,會買下這本書帶回家慢慢讀。
嚴歌苓的《芳華》《金陵十三釵》、賈平凹的《高興》等作品的英譯本近年來在英國知名度較高,也吸引了不少讀者。
在漢語教學書籍展區,退休英語老師馬丁·帕羅特抱著一本中文語法書,如獲至寶地對記者說:“我沒想到這里有這么多中文書籍,這個活動太棒了。”他說,自己在中國武漢工作時學了一點漢語,如今退休了想要繼續學,但“中文語法太難,我需要專業的指導”。他認為,這樣的文化節和書展應該經常在英國舉辦,并且應該深入到大學、社區和商業區,“你知道現在英國有許多企業和中國有往來,很多人想要學中文”。
來自“中國站”的蘆易莎對此表示認同。她說,隨著英中外交關系越來越緊密,英國需要從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多方面了解中國,“中國深厚的文學傳統、豐富的作品內容,能幫助英國讀者換個角度思考我們的未來和世界”。
常青圖書公司負責人茹靜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中國作家和作品近年來在英國乃至全球出版界受到更多關注,如今正是在英國推廣中國圖書和文化產品的“黃金時代”。“中國在世界上受到的關注是各個方面的,不只是經濟,中國文化也要發出聲音。”
本屆文化節于3月5日至18日舉辦,主題是“翻譯中國”。3月5日,嚴歌苓從中國遠道而來,和她作品的英文譯者妮基·哈曼(中文名韓斌)一起為文化節舉辦了首場名家座談。現場座無虛席,不少讀者從英國北部專程趕來,站著聽完講座。此外,蘇童、路內等中國當代作家,近期出版的英文版《射雕英雄傳》譯者安娜·霍姆伍德也在文化節期間舉辦專題講座,與英國讀者暢聊中國文學。
英國知名漢學家、大英圖書館中文部前主任弗蘭西絲·伍德(中文名吳芳思)認為,“翻譯中國”這個主題非常好,因為中國有那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需要好的翻譯將它們呈現給全球讀者。
除了書展和座談,文化節還有豐富的中國文化活動,包括漢語學習體驗日、漢語教學業內交流、中國畫和書法工作坊、少兒家庭日等。“這是一個多元的文化節,我們希望‘翻譯中國’不僅僅是翻譯中國文字,更是詮釋中國文學、文化以及各個領域的精髓。”茹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