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省作協舉行廣東省首屆簽約文學評論家簽約儀式暨“粵派批評”座談會
更新時間:2018-02-08 來源:廣東文壇
11月28日上午,首屆廣東省簽約文學評論家簽約儀式暨“粵派批評”座談會舉行,賀仲明、徐肖楠、申霞艷、張德明、胡傳吉、龍揚志、向衛國、陳培浩、柳冬嫵、李德南10位簽約評論家齊聚一堂,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知干,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范英妍向評論家頒發了聘書。
張知干向簽約的10位文學評論家表示祝賀,并對大家一直以來對省作協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為促進我省文學事業繁榮發展所作出的積極貢獻表示感謝。他指出,省作協推出文學評論家簽約制度,是加強我省文學評論工作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目的是通過提高我省文學評論的科學組織工作水平,將一批文學素養高、創作實力強、輻射影響大的評論家凝聚起來,形成合力,在培育壯大我省文學評論隊伍的基礎上,著力提升“粵派批評”的影響力。
張知干希望,評論家們牢記重托、珍惜榮譽,不辱使命、認真履職,切實發揮全省文學評論的引領作用。要高舉“粵派批評”的旗幟,精心創作推出一大批反映我省文學創作實踐和經驗、具有嶺南文學特色和風格的高水平“粵味”評論文章,努力在文學批評上發出廣東強音。
據介紹,省作協自7月份啟動簽約文學評論家申報工作,全省共有50名來自各高校、研究機構的文學評論工作者踴躍報名。為更好地完成簽約文學評論家遴選工作,10月初,省作協成立了首屆廣東省簽約文學評論家項目評審專家庫,入庫專家共56名,經抽簽產生7名評委,7名評委在認真閱讀全部材料的基礎上充分討論,經過2輪投票,按選聘公示所列名額選出10名首屆廣東省簽約文學評論家。
按照《首屆廣東省簽約文學評論家專項資金管理辦法》,10位簽約評論家將在兩年聘期內獲得一定資助,簽約期間,每位簽約文學評論家需在國內省級以上公開出版的文學理論期刊發表不少于4篇文學評論文章,其中至少有1篇發表于國家級期刊。
簽約儀式后,10位評論家還就如何振興“粵派批評”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今后他們將圍繞我省文學創作生產實踐、文學現象、文學思潮完成好文學評論和研究任務,努力創作一批具有“粵派特色”的精品力作,為繁榮發展廣東文學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簽約儀式后,十位評論家還就如何振興“粵派批評”,從自身建設、平臺構建提、資源整合等方面出了意見和建議。
賀仲明認為,要整合多方面的文學批評和媒體資源,加強廣東文學的對外交流;更重要的是要充分關注本土文學的成長和發展,特別關注本土的著名作家、作品,形成廣東文學的品牌和特點風格,從而大大提升本土文學的影響力。徐肖楠提出,作為批評者,必須形成自己相對獨立的批評風格,在美學表達和美學表現方面相對成熟,并在諸多個人的批評風格基礎上,形成整體的粵派批評風格。龍揚志建議擴大文學批評的發表陣地,可以考慮盤活存量資源,在省內的刊物中精心設置一些理論欄目,也可以嘗試跟省內高校、研究機構、出版單位主辦的核心期刊展開合作,開設省作協特約專欄。向衛國建議,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廣東批評家與當代作家的互動聯系,尤其是與廣東作家的聯系,在深入研究本土作家、作品的過程中,形成具有嶺南獨特文化底蘊的批評理論和批評風格。陳培浩建議,在全省范圍內進行粵派文學評論基地布局,以基地為杠桿,建構具有整體性、豐富性和區分度的粵派批評格局。李德南建議,省作協和出版社合作,每年出版一本《粵派批評年選》,把本年度廣東批評家最好的文章都收入其中。這既是每年成果的展示,堅持做下來,也是很好的積累批評成果并傳遞批評精神的方式。大家表示,今后將圍繞我省文學創作生產實踐、文學現象、文學思潮完成好文學評論和研究任務,努力創作一批具有“粵派特色”的精品力作,為繁榮發展廣東文學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文:李瑋嫻 曾慶文 圖:陳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