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報刊中心 > 新世紀文壇報

廣東文學名家章以武 黃慶云 岑桑 學術研討會綜述

更新時間:2018-02-07 作者:王金芝來源:廣東文壇

編者按:

為加大對廣東文藝名家的宣傳推介,展示我省文學的廣東特色、廣東氣派、廣東質量,推動廣東文學繁榮興盛,按照廣東省委宣傳部的部署,2017年11月,廣東省作家協會在佛山南海分別召開了章以武、黃慶云和岑桑學術研討會,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分別對三人的文學特色、成績、貢獻及影響進行了深入研討。

章以武:時代表征、平民特色、都市情味、南國風格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廣州作家協會主席。榮膺第二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代表作:電影文學劇本《雅馬哈魚檔》《愛的結構》。電視連續劇本《情暖珠江》《南國有佳人》,文集《當代嶺南文化名家章以武》(小說卷)。

2017年11月3日,廣東文學名家章以武學術研討會舉行,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知干發表講話,20余位評論家和學者對廣東省文藝終身成就獎文學類獲得者章以武的創作特點、成就、影響等方面進行了研討。廣東省作協主席,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蔣述卓主持研討會。

60年創作不忘初心,知行合一的時代表征

張知干回顧了章以武先生近60年來的創作經歷,提出有三點最值得肯定和借鑒。一是不忘文學初心,知行合一,坐言起行,彰顯崇高的人生境界。長期以來,章以武先生始終踐行文學“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民為創作中心,善于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和發現文學創作嶄新的主題,善于捕捉和發現普通群眾平凡生活中蘊藏的崇高精神,善于運用群眾所喜聞樂見、容易接受的文學形式和手段表現內容,細致描繪當代廣州的“清明上河圖”,有效地引發了讀者的愛鄉情懷。研究學習章以武先生,就要學習其牢記社會責任、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準確把握時代主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守家國情懷和人文關懷,走進改革開放第一線和社會生活的廣闊天地,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從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偉大實踐中汲取營養,真正錘煉出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的好作品,以文學的方式凝魂聚魄,用文學的力量催人奮進。

二是鐵肩擔道義,標領時會、謳歌時代,踐行文學的神圣使命。章以武先生的一系列優秀作品,為眾多后繼者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本和方向,為廣東文學創作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和風格典范。研究學習章以武先生,就要善于深挖廣東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中國近現代革命策源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的特色創作資源,把握具有嶺南風味、廣東地域特色的重要素材,創作出更多更好地反映偉大時代變遷的文學精品,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粵味”的文學作品,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重大現實題材“扛鼎之作”。

三是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大膽創新,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章以武先生是粵味小說的重要探路者,一直以來秉承嶺南文化敢為人先的特質,著作等身的文學成果充分體現了其千錘百煉、精益求精、領潮爭先的藝術追求。研究學習章以武先生,就要把創新作為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強化學習、不斷積累,重在實踐、積極探索,樹立獨辟蹊徑、開風氣之先的勇氣,敢于沖破舊模式的藩籬,大膽突破常規,發揮藝術個性,不斷激發創新活力,不斷創造前行。

引領改革開放文學創作潮流

原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茅盾文學獎得主劉斯奮說,《雅馬哈魚檔》文學史的意義,如從改革開放文學來講,這作品毫無疑問是先聲,它不光是廣東的名片,在全國也是最先表現改革開放的文學作品。其公開大膽、滿腔熱情地對個體戶、對勤勞致富這一新生事物的肯定,在當時引起很大的關注,形成很大的轟動效應,將來寫到文學史、寫到改革開放,不能不提到《雅馬哈魚檔》。《雅馬哈魚檔》是在1983年推出來的,由于它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也激勵了很多廣東的作家,使他們都走上這條寫作道路,特別是在電視劇方面,掀起了一股熱潮,連續推出七八部反映改革開放的電視劇,如《公關小姐》《外來妹》《情暖珠江》等。

省新聞出版局原局長陳俊年認為,章以武不愧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建設者、歌頌者,同時也是實實在在的得益者、受惠者。章以武對改革開放的感恩與禮贊是發自內心的、發自肺腑的,是一往情深、一以貫之的真摯、真誠。章以武的創作成就還得益于他對改革開放過程中社會生活的熱情擁抱、深入體驗與深層思索。

省作協副主席、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教授郭小東對章以武的文學創作進行了定位和評價:一是《雅馬哈魚檔》因為廣東的改革開放、中國的改革開放而具有長久生命力,并且成為經典;二是章以武是從一個文學教授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作家,他對生活的判斷是有某種前瞻性的;這種前瞻性是有思想的,是有風度和風格的。我們要給章以武先生在中國文學史和廣東文學史上的一個恰當位置,就要在大的歷史背景下看他的作品。單純從技巧方面去考慮似乎是有所欠缺的;三是章以武所有的作品,不管是小說、電影、電視、報告文學等等,他都是在表達底層人物的訴求,他的作品有深刻的時代烙印,這點非常重要。

省作協秘書長、文學院院長,魯獎得主熊育群說,《雅馬哈魚檔》把改革開放的前沿生活非常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章老師以他敏銳和富有活力的創作,從文學側面來反映廣東改革開放的進程。省作協原副主席伊始說,一個人寫出一兩部像《雅馬哈魚檔》這樣的作品不奇怪,但是始終關注廣東的改革開放,長篇、中篇、短篇、電影、電視劇、話劇一塊上,而且每推出一部都受到歡迎,這就不簡單了。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文學院院長、廣東省文聯原副主席徐南鐵認為,《雅馬哈魚檔》是對改革開放歷史的贊歌,贊美詩,還可以算是關于改革開放歷史具有參考性的教科書,體現改革開放新思想的價值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教授袁瑾認為,章老師的整個創作都是圍繞改革開放展開的,這在40年當中,他不停的書寫改革開放,因此對他個人的作品討論,也是對改革開放40年的回顧和總結。

以敏銳的視角觸、鮮活的語言記錄都市生活和南國風情

省新聞出版局原局長陳俊年認為,在章以武作品的故事、人物、情節、細節中,尤其對新觀念、新生活的發現、揭示與傳播中,他總是把最鮮活、最靈動、最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作為首選。章以武作品在新的意識觀念和新的生活方式上非常落力地挖掘,用心去發現,熱情地謳歌,不是表面上的富有動感,而是形神俱活;章以武的作品特色還常見于對廣東習俗風情、嶺南傳統文化和地方語言詞匯的靈活運用。比方說對于廣州塔這座最新最高最亮麗的城標,章以武居然把它當成小說中那群青年人創業的現場。同時也就直接把廣州人對這座新塔的昵稱,“小蠻腰”當做作品的名稱題目,這真的是又有畫面,又有動感,新鮮熱辣,妙不可言。熊育群說,從改革開放之初,《雅馬哈魚檔》推出,到90年代,從文學、影視幾個方面,一直到現在,寫到《小蠻腰》、《南國有佳人》,他每個時代都有作品出來,一直寫年輕人。他有一顆非常年輕的心,保持思想的活力,這是非常難得的。

廣東財經大學教授、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江冰也提到,章以武作品沒有忽略本土的東西,這點是相當特別的。現在很多外來的作家,很難寫好本土的東西。羊城晚報花地副刊原主編左多夫認為,章以武總是站在時代的最前面,也勇立潮頭,以他敏銳的思維、敏銳的觀察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新的事物、新的思考;他對新生物非常敏感,他的語言不但很鮮活,而且也是充滿著時代感,很多現在看起來很一般的語言,但在當時,在社會上還沒有流行,剛剛出現的時候,他就把它放在自己的作品里面了。《廣州文藝》主編、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鮑十說,章以武先生已經80高齡,至今還保持著非常充沛的創作力,保持著充沛的生命活力,上個月他在《廣東文藝》發表了中篇小說《暖男》,這是新作,應該說寫得非常有激情。省作協組聯部原主任艾云說,章以武先生的整個生命狀態和他的寫作狀態應該是我們研究的課題。她曾經在《誰的生命在豐富性中怒放》一文中探討這個課題,《愛的結構》《情暖珠江》,這里面全部是章以武先生溫暖的、濕漉漉的、毛茸茸的生命觸覺。《南方日報》文體部副主任、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李賀認為,章以武的創作真的是十分有特點,一個是時代感和地方特色,一個是他的人物塑造和情節起承轉合和跌宕起伏。還有他的場景感非常明顯,就是所說的動感和現場感。他的創作特別符合影視作品的特點,他可能很多作品也是直接編劇,后來改成小說,或者是小說改成劇本。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僑聯《華夏》雜志主編劉迪生認為,章以武先生以敏銳的時代嗅覺,書寫了上個世紀廣州這座城、城中人的時代生活變遷、愛恨情仇,如果你想了解上個世紀80年代的廣州,可以看看章以武的《雅馬哈魚檔》;如果想了解上個世紀90年代的廣州,可以看看章以武的《南國有佳人》;如果要了解21世紀的廣州,可以看看章以武的《太老》。中山大學教授郭冰茹說,章以武在小說里面對細節及日常生活的把握都是值得年輕人學習的地方。

廣東省社科院文學所所長鐘曉毅認為,章以武的筆尖起落之間幾乎都在書寫他所熱愛的廣州城,他幾乎是以本土作家的身份自如地書寫著這個城市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諸多特點,顯示了廣州乃至廣東文學瞬息多變的面貌,也同時為廣州與廣東文學帶來了豐富的養料。他通過想象與營建意義的方式,與當下豐富多元的世界直接對話,快捷及時,空間的構想和歷史的時間并墨其中,虛實交映,共同擔當著書寫廣州與廣東故事的使命,構建城市想象中的廣州與廣東形象。從必然到來的五光十色的現代生活,紛紜雜沓的人性事實,感覺某種飄忽變幻的生命困擾,或格格不入或化若無痕融合的心靈活動,他的這一系列作品都有涉及,其中所呈現的跳脫的語言、曲折的變化、飛動的情致,注定了他的小說固有的可讀性,也以新鮮的內涵、鮮明的色澤、真切的臨場感,傳達了時代生活顯在的性情大觀及其潛在的究詰和詢問。這也正是他能在2015年獲得第二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的主要原因所在,正如頒獎詞對他的評價:他的作品無一例外均緊扣時代脈搏、介入社會焦點、捕捉流行風尚,以細膩而又靈動的藝術創作手法,還原新鮮熱辣的生活第一線,彰顯當代人的創新意識與文化追求。

省批評家協會原主席黃樹森,省作協副主席、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張梅,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徐肖楠等也在研討會上作了發言。

黃慶云:“云姨”的百年童心

1939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1948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文學碩士學位。曾任《新兒童》主編。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廣東文理學院、廣西大學副教授,《少先隊員》主編,中國作協廣東分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廣州筆會中心副會長兼秘書。著有詩集《花兒雜雜開》,童話集《金色的童年》《奇異的紅星》,長篇小說《刑場上的婚禮》。

2017年11月13日,廣東文學名家黃慶云學術研討會舉行,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范英妍發表講話,20余位評論家和學者對黃慶云的兒童文學創作特點、成就、影響等方面進行了研討。會議由省作家協會原副巡視員、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原主任王俊康主持。

廣東兒童文學的領軍人

范英妍總結了黃慶云80年的文學創作歷程,她認為,黃慶云女士是與歐陽山、陳殘云、蕭殷、秦牧等眾多的廣東文學大家同期活躍在中國文壇的跨世紀廣東文學名家。她曾任廣東作家協會廣州分會的副主席,也是國際筆會中國廣州筆會中心的副會長。她學貫中西,在青年時代就受到魯迅“救救孩子”的感召,立志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和教育,從18歲發表第一篇作品,迄今97歲高齡仍時有新作奉獻給讀者。黃慶云女士的文學藝術寬廣遼闊,尤在兒童文學創作和文學編輯領域傾注心血,并深耕細作。在兒童文學創作、編輯、出版和文學交流,以及文學組織工作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可以說黃慶云女士的文學創作,改變和提升了廣東兒童文學在全國兒童文學史上的格局和地位,并且她昔日所帶領和培養的兒童文學創作團隊,也都成為廣東兒童文學界的杰出代表和創作的中堅力量,接續為創新推動廣東兒童文學事業發展薪火相傳、貢獻力量和作出杰出成就。

范英妍指出,黃慶云女士的文學創作和文學工作的歷程,她所取得的這些文學成就,有著許許多多的寶貴經驗,給我們啟迪、啟示,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和傳承。一是深入生活,貼近人民。樹立為人民而創作的文學志向。縱觀黃慶云女士的文學創作歷程和生涯,她都能源源不斷從豐富的生活體驗中積累創作的素材,貼近讀者所缺所需。也正因她有為民創作的情懷和志向,才會不斷有藝術精湛的文學作品奉獻出來給廣大的讀者,她的這份執著和堅守,理應成為我們學習的典范。二是關注時代、牢記使命、自覺擔負起文學的社會責任。黃慶云女士的文學創作和編輯工作都始終與時代相隨,和時代同頻共振,她用錦繡文章記述時代,彰顯時代精神,始終堅守著作家的社會責任,用文學的力量溫暖讀者、鼓舞人民、啟迪心靈,讓讀者能夠從她的作品中看到的是美、善良、正義和希望。三是德藝雙馨,探索創新為文學事業貢獻才情和智慧。黃慶云女士有著崇高的文學理想和追求,她深受中西文化的雙重教育和熏陶,學識豐富,懷遠博見,她崇尚真善美,善于總結和提高,她用心用情投入到文學事業,并真誠地奉獻,其為人、為事、為文都達到了高度的完美統一,可謂是相得益彰,相互成就。黃慶云老師還不斷探索創新,她在文學創作和編輯辦刊中都努力尋求一種新的突破,她的作品既體現了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又有浪漫主義的情懷,源源不斷傳遞給讀者的都是光明、希望和力量。

對兒童文學作家及雜志出版、編輯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省作協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顧問、廣州大學教授陳子典認為,黃慶云女士是我省兒童文學隊伍的組織者和引路人,其作品傳播正能量,內涵豐富,不僅充滿了人性、人道主義精神和對真善美的追求,而且還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在創作的實踐中積極探索,她的兒童書非常具有特色,一個是港味很重,一個是兒童的情趣很濃,再加上有時代的氣息,所以很受讀者歡迎。

堅守一顆童心、愛心和恒心,創作中為少年兒童“蹲下來”“彎下腰”。省作協副主席、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李國偉作了題為《與小讀者同生共息的云姨》的發言,主要從黃慶云“蹲下來”“彎下腰”式的創作姿態和工作姿態出發,分析了黃慶云兒童文學的特點。縱觀云姨的兒童文學創作和編輯工作的歷程,可以看到,云姨更主張強調兒童天性和潛力充分開掘的兒童的主體性,而這個主體性在創作上的具體體現,就是兒童文學的童心和童趣,她的作品深入到孩子的心靈和靈魂深處里,喜孩子所喜,樂孩子所樂,哀孩子所哀,想孩子所想;黃慶云作品散發出的愛與美的人性光輝,照耀著、溫暖著、也引領著后來一代代中國兒童文學作家。

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社總編輯孫立川說,黃慶云不僅是廣東省的文學名家,也是香港的文學名家,更重要的是她還是全國兒童文學的名家;她不僅在少年兒童文學這一塊有所成就,晚年還喜歡寫無題的詩詞。她創作的體裁很多種,詩歌、詩詞、小說、散文、論文,還翻譯了很多兒童詩、童話,她的眼光是世界性的,她的作品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她最先把國外兒童文學的理念引進到中國來。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館長馬輝洪說,《新兒童》是黃慶云創辦的香港第一份兒童文學期刊,《新兒童》對兒童文學的貢獻非常大;黃慶云和許地山的交往非常密切,許地山教授對于她的創作有非常大的影響,對《新兒童》也有非常大的支持,這個方面的研究還沒有深入展開。

《少男少女》社長兼總編,廣東省小作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蕾回顧了2012年拜訪黃慶云女士的珍貴回憶,她作為《少男少女》雜志的創辦者,對《少男少女》雜志創刊25年表示祝賀,并欣然為其作詞:“歲歲春風秋月,時時天上人間,曾經滄海愛桑田,任重哪遲道遠,夢里不知頭白,更無諸淚堪談,回眸綠葉竟成蔭,又喜青春何顯。”省作協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委員劉小玲、廣東新世紀出版社編輯李碧梅主要談了她們作為學生和后輩,從黃慶云生命的歷程及人格中汲取力量,黃慶云在編輯方面,她對讀者的愛,為讀者捧出了一顆真心,給她們起了一個非常好的楷模的作用;其次。黃慶云開創了一個非常好的辦刊的傳統、當編輯的傳統,就是和讀者心貼心,贏得讀者的尊敬。慶云老師作為一名作家,她作品中的純凈,并且以這種純凈和幼小的心靈產生共鳴.。

嶺南文化特色“可靠的敘述者”

肇慶學院文學院教授黎保榮以《童真是一種豐富——黃慶云老師印象》為題,論述了黃慶云作品的語言藝術。他認為,黃慶云是中國兒童文學的先驅者,從她的創作尤其是從她編輯的刊物來說,它們是具有較大的文學史意義的。她不僅是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文學翻譯者,還是兒童文學研究者,這樣的多重身份,彰顯了黃慶云具有多種能力,讓她以多重視野認識了這個世界,給她的創作以啟迪,給她的人生以廣度;黃慶云的作品受地域文化的影響大,其兒童詩歌瑯瑯上口,既能用普通話念,又能用粵語念,這是語言層面的嶺南地域文化的表現,其題材、人物形象、民俗景物、語言文字等方面也表現了嶺南文化特色。

省文藝研究所副研究員易文翔論述了黃慶云作品的題材特點。她認為,黃慶云的兒童文學創作目的為“救救孩子”的“情感之真”,創作題材內容為“生活之真”,將這些“真”通過“美”的藝術處理,與代表“善”的崇高、善良、同情、悲憫等思想統一、融合,創作出真善美的文學作品。

肇慶學院文學院教師吳丹鳳從黃慶云的兒童詩出發,來談兒童詩歌中第一人稱敘述者的設定及作用。她發現與小說的敘述不一樣,在詩歌中凡是參與敘述的敘述者,尤其是以第一人稱敘述的詩歌大多是可靠的敘述者,甚至往往是作者他本人的真實生活。盡管兒童詩歌中的第一人稱“我”并不是一個真實的作者,但是它卻符合黃慶云作為隱含作者她的道德價值規范的,我們可以在她的詩歌中發現天真、童趣、溫情,這些都是發自作者溫馨情感的真實抒發,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兒童詩歌中的敘述者它是一個可靠的敘述者,黃慶云最偉大的品質就是,能夠像孩子一樣遺忘整個世界,無拘無束地樂在其中,并通過她創建出來的童話世界拉近與兒童之間的距離。

幾代人的事業和情誼傳承

作為研討會的主角,黃慶云因年歲已高不便出行,其大女兒周蜜蜜代表她出席研討會。周蜜蜜在發言中提到:兒童文學是一個幾代人傳承的事業,像剛才很多專家學者指出的是一個播種事業。我媽媽她開始兒童文學創作,最早是在香港。當年她從廣州到香港去寄讀,因為是戰爭時期,她看到很多流浪兒童,所以每個星期天她去做義務工作者,去小童群英會給小孩子講故事。后來她覺得故事都講完了,于是開始創作。那時候得到了香港大學的支持,辦了第一份的兒童文學雜志《新兒童》,在香港來說也是開天辟地的第一份兒童文學雜志。

周蜜蜜說,這次研討會使她重新受到了教育,每次想停下來不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時候,都想起了很多朋友,大家一直在創作,從中受到很大的鼓勵。

原作家協會《作品》雜志社美術編輯張林嬰在研討會上為大家展示了很多珍貴的資料,她朗誦了黃慶云寫給她媽媽林勉芊的一封情書。這封情書已經跨越了60多年,是這兩家幾代人深厚情誼的見證。

“在四季交替的時候,我寫了一部童話集——《小魚仙的禮物》,出版社邀請的插圖者竟然又是你最小的女兒張虹嬰,揭開新書眼前一亮,因為畫中人的臉孔不再是你們林家沒長翅膀的天使或是爬出搖籃的娃娃,而是目光炯炯,上下求索的孩子,因為我們頭上的天空變了……60年的天空變了,但星辰仍在運行,何紫離開我們了,但他的女兒紫薇卻繼續他未盡的旅程,我女兒周蜜蜜寫的作品《兒童院的孩子》獲得香港市政府第一屆兒童文學界雙年獎,她說這是在何紫叔叔的鼓勵下寫的,這個書就是由何紫創辦的山邊社出版的,這就是我們60多年的情意,人要生長才能長生,愛情要生長才能恒久,海誓山盟不會在第一天就得到證實,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愛,只有我們編者、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情意能經受時間的磨煉,與許多人共享和見證。”

作家黃大德提供1937年10月23日黃慶云發表在香港《探海燈》上的一首詩歌,這比現在公認的黃慶云最早發表作品的1938年早了1年,具有重要的意義(經過黃慶云女士親證,這首詩歌的確是她本人所作)。

省作協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顧問饒遠,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省作協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蔡玉明,省作協副主席、廣州市作協副主席張梅,省作協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曾應楓,省作協副秘書長、《少男少女》副社長曾慶豐,省作協創研部副主任周西籬,南海區文聯主席吳彪華等同志也作了精彩發言。

岑桑:永遠的一朵花兒

著名作家、出版家,編審,《嶺南文庫》執行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歷任廣州市影劇場公司副總經理,廣州文化出版社編輯部副主任,廣東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室副主任、主任、副總編輯、社長兼總編輯,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獲得中國版協首屆伯樂獎、第九屆韜奮出版獎、第二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出版個人文藝作品專集30多部。

2017年11月15日,廣東文學名家岑桑學術研討會舉行,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范英妍發表講話,20余位評論家和學者對岑桑的創作特點、成就、影響等方面進行了研討。會議由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崗主持。

岑桑對廣東出版界的貢獻及影響

范英妍指出,岑桑老先生既是慧眼識珠的伯樂,也是文學大家。岑老從事文學創作逾70年,所創作的文學作品涉獵各種體裁,尤以散文見長。《當你還是一朵花》是家喻戶曉的佳作,岑老曾獲首屆冰心兒童文學獎、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首屆伯樂獎等,之前又獲第二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殊榮。解讀岑桑先生一生的優秀作品有三個關鍵詞:一是熱誠,這個熱誠體現在岑桑先生的作品里面,始終貼近現實,作品中充沛的感情出乎真摯。二是美感,岑桑先生善用精巧的詞語,作品具有豐富的審美意象。三是共鳴,總是能夠引起讀者的思考,開闊讀者的眼界,讓讀者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

岑桑先生一直不忘文學初心,知行合一。在他的編輯工作和文學創作中彰顯著崇高的精神境界,堅守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始終為社會抒懷,為人民而書寫。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的名家、大家,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岑桑先生等老一輩文學名家的文學生涯,他們豐厚的成果、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研究、整理、學習和傳承,文學工作要有新作為。相信廣東作家和文學工作者一定能夠從這些德藝雙馨的文學名家當中汲取力量,并繼往開來,傳承發揚。在與新時代同頻共振中不斷地捧出源源不斷能夠反映時代精神的一些文學精品佳作,為我們的人民奉獻出更多的美好精神食量。

南方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王桂科認為,岑老是出版界的奇跡,是廣東出版界一本活的百科全書,見證共和國成立以來廣東出版業的創造、發展和今天的成果;同時又是文化界的大家,從岑老身上看到博、專、精、深的文化涵養,作為文化守望者、知識擺渡者的情懷和境界,他的為人、為師、為學都值得崇拜和學習。

省批評家協會原主席黃樹森認為,岑桑對出版事業的貢獻,起到了孵化器、一個搖籃的作用,孕育了廣東出版大業;為嶺南文化做了打基石的工作,特別是《嶺南文庫》絕對是一個權威的文獻性資料。

原花城出版社編審楊光治提到,上世紀80年代初,岑桑倡議并參與創辦《農村文化室》《譯海》《花城》等期刊,及時組織重版了一批著名老作家,包括歐陽山、秦牧、吳有恒等的優秀作品,并沖破種種阻力,出版了上海女作家戴厚英探討人性、人道主義的長篇小說《人啊,人》。

?廣東人民出版社原總編曾憲志認為,岑桑對人民出版社的的品牌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家提到的《嶺南文庫》《廣東歷史文化名人叢書》《廣東地方文獻叢書》《廣東優秀社科著作叢書》《新史學叢書》,這些優秀品牌延續下來了,文化命脈、出版命脈、學術命脈延續下來了,這個延續就是從岑老及那個年代的老出版家開始的。

廣東人民出版社資深編輯沈展云談及了現在和岑桑先生一起編校《嶺南文庫》的工作經歷,他發現岑桑先生對《嶺南文庫》灌注很多心血,《嶺南文庫》是他最大、最認真的作品。從封面設計到用紙、裝訂,他什么都要過問。《嶺南文庫》從他創辦到現在兩套書,一套是《嶺南文庫》,一套是《嶺南文化》,總共出了300多種,現在還在繼續出版。

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教授郭小東認為,廣東出版事業的當代發展史,貫穿了岑老的一生。從手工作坊到電子時代的巨大變遷,是在岑老這一代出版人的生命支付中完成的。而岑桑先生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廣東出版的重大變革及大事記錄,多項大型的出版文事,都與岑桑先生相關。特別是他主持的《嶺南文庫》的編撰出版,是廣東地域文化、文史哲研究的重大事件。岑桑先生作為組織者、出版家,已九十高齡,仍在馬上。

岑桑文學作品的豐富性、思想性、獨特性及傳播影響

中山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張榮芳認為,岑老不僅是著名的出版家、文學家,還是一個知識淵博、治學嚴謹的學者,他選題是站在學術的前沿,而且具有科學的治學方法和嚴謹的學風,作品扎根于優秀傳統文化之中。

省新聞出版局原局長陳俊年從岑桑的筆墨、情懷、思想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岑桑過硬的筆墨功夫常發力于文字、文采。作為編輯名家,岑桑對文字調遣與運用,富有職業的敏銳和嚴謹;岑桑的情懷也是平民的情懷,蕓蕓眾生、普羅大眾構成其作品人物的主體。寫的多是百姓命運中的喜怒哀樂,甚至他意猶未盡,以物喻人,將自然界的花果草木書寫一系列散文,從而由衷禮贊平凡中的高大上,草根里的真善美。岑桑的作品閃爍著強烈的思想光彩,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伴隨著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的社會劇變,岑桑的思路更開闊,思緒更飛揚,思想更成熟老辣。

?花城出版社資深編輯林賢治從岑老作品的豐富性、文學的自覺意識、作品的感情色調等五方面進行了分析,第一,他是多面手,他的詩、散文、兒童文學、評論都有過一個到多個的專輯,都有相對獨立的成就,特別是在散文方面;第二,他堅持走自己的路,近40年,作品中所體現的思想和觀點,與歷史同步;第三,他的現實主義不是客觀主義的,而是融入了主觀戰斗精神,敘述、思考、激情扭結在一起。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歷史感,不僅僅關注社會的一角,而且是高屋建瓴,大處著眼,能夠在社會事件和日常生活的事情中找出相關的因素,“打破砂鍋、深入根底”;第四,岑桑有寬闊的心懷,作品中有積極的基調,情感豐富,筆調多樣,有優雅、有感傷,但總的色調是明朗;第五,岑桑的真和善體現在生活中,是美的不斷追求者。其作品很自覺地追求形式美、語言美,講究構思。他堅持使用典雅的書面語言、個性化的語言,他骨子里面不肯隨俗,努力地賦予一種優美的抒情方式。

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陳劍暉的發言題為《寫出自己的情調和色彩》,他指出,岑桑把散文的素質、詩歌的意趣、哲理的思索凝結為一,合成了一種美的文體,一種詩的散文,或叫哲理的詩。岑桑是一位有自己的個性,有只屬于自己聲音的散文家。他的個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寫作的真實、真誠和真切。二是情理交融、情深理顯,富于思想性和精神性。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美學和文藝觀。三是詩性的語言,其散文的語言,同樣鮮明地體現出自己的情調和色彩。

花城出版社原副社長陳錫忠發言的題目是《作家生命體驗的傾訴》,論述岑桑散文的人道、思辨及審美厚度。

作家陳雄昌認為岑桑的散文清新、明快,有詩一般的語言和意味,并且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花城出版社原社長、總編,省出版工作者協會原副主席范若丁的發言題目為《詩性和家國情懷》,論述了岑桑作為一個詩人所取得的成績。他認為岑桑的詩不僅可以與他的散文和小說比肩,甚至在藝術上有更勝一籌之處。岑桑的詩有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憂患意識和家國情懷;岑桑的詩是用新鮮的形象的語言組成的,沒有陳腐的詞語,沒有老生常談;正義感和悲憫情結是岑桑詩的另一個特色。

作家宋曉琪認為,一是岑老的作品具有濃郁地域色彩和題材廣泛性多樣性相融合的特色。二是岑老的作品具有很深的平民情結,貧寒書香人家給予他勤奮、善良的基因,鄉村生活培養了他對父老鄉親的熱愛和敬畏,他的作品因而始終真實、真誠,道民聲、接地氣,從不居高臨下。三是岑老的作品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男兒的家國情懷,大背景始終是他了然于胸的創作基礎,對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他有著敏銳的感知、獨特的思慮。

郭小東認為,岑桑是嶺南當代散文的開拓者和建設者,是最早的實踐者之一。他作為地道的本土作家,與秦牧、陳殘云、杜埃、林遐、紫風、范若丁、黃秋耘、黃雨和蘇晨等作家,以其創作實踐,共同構建并形成了有重大影響的嶺南散文流派。這個流派,在上世紀80年代,有重大的政治和文學影響,并奠基了廣東當代文學,特別是散文創作的基本風格。他既是作家,又是出版家,所以,他對青年作家的培養,更注重創作的實踐性和方向感。

廣東人民出版社原社長陳海列發言的題目為《淺談岑桑作品的受歡迎度和影響力》,他詳細闡述了岑桑作品的出版發行之多、獲獎之多、影響之廣。他形象地說:岑桑作品的影響力是來自珠江,跨過長江,越過黃河,在神州大地都輻射了。

治學為人方面的巨大魅力

黃樹森認為,岑桑勇于擔當,正直,有自己的獨立主見的人格魅力深刻影響了后人。

省作協副主席,廣州市作協副主席張梅深情地回顧了自己在廣東人民出版社工作期間,岑桑編輯治學之嚴謹,出版社風氣之正,給她留下終身的精神財富。

廣東人民出版社社長肖風華說,他要學岑桑先生的文化人擔當,專業的能力、知識分子的態度、尊上而不唯上的精神和風骨,并且要繼承這種風骨,做好做精現在的廣東人民出版社。

方志研究專家陳澤泓的發言題目是《嶺南風骨 抱樸懷仁》,他認為抱樸,是岑先生為人立身之寫照,卻能讓人在不經意的言談中,感受到他的睿智與才思、正直與可敬。他的文章,無論是詩歌、散文、小說,都不見什么驚天動地的大題材,往往從身邊的事物、普通人的境遇、觸目可見的景觀娓娓道來,卻能使人領會到一種幽邃的大美及開闊的胸襟。抱樸,不是保守,而是有著一種不倦地探求世界的童真,將自已的經歷與思考融入作品,在實現文學價值的同時,也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曾憲志認為,岑老對出版隊伍的培養,不拘一格,吸納各種人才,不問出身,不講究學歷,也體現了他為人正直,慧眼識珠。?

研討會上,沈展云、袁筱敏、盧錫銘、宋曉琪、陳雄昌等多位作家、出版家也作了發言,他們深情回憶岑桑先生發現、培養、扶植后輩的感人事例,并表達了他們的敬仰和感恩之情。(文:王金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久 | 九九久久精品这里久久网 | 欧美午夜艳片欧美精品 |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 麻豆果冻传媒新剧国产短视频 | 成人毛片免费看 | 综合色久七七综合七七蜜芽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 |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视频大全 | 日本精品网 | h视频日本|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 久草不卡视频 | 男女午夜爽爽大片免费 | 99久久久免费精品免费 |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 国内精品 第一页 | 毛片毛片毛是个毛毛片 | 成人播放 | 老师裸露胸被强挤奶漫画 | 亚洲 日本 欧美 中文幕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在线观看a级 | 热99精品视频 | 日韩免费a级在线观看 | 4444在线网站 |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 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国产国内精品对话对白 | 201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 久久永久免费中文字幕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视频 | 91久热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 | 久热操 | 久操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