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張聞昕長篇小說《問青春》作品研討會在昆明舉行
更新時間:2018-02-07 來源:廣東文壇
11月17日,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和花城出版社在昆明為“95后”新銳作家、該校文學院三年級學生張聞昕舉行長篇小說《問青春》作品研討會。《問青春》2017年7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長江學者陳曉明分別作序,作品一推出就引起文學界、教育界和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文藝報、羊城晚報、南方日報、深圳特區報等十多家媒體發表評介文章,并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選為中國好書。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問青春》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青春主題、多維呈現復調對話的創作特色、情感飽滿收放自如的人物塑造等展開熱烈討論。
云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張瑋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感謝,他說,《問青春》真實還原了一個高中學生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真切地反映了高中生的課余活動,顯現出了高中生的天真活潑、青春活力。作者把各種性格鮮明、各種家庭環境的不同人物通過作品一一地刻畫雕刻出來,在這種復雜關系中準確地塑造人的藝術能力,是精準且嫻熟的。
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胡彥說,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秉承西南聯大的傳統,一直鼓勵學生創作。但為一個在校學生舉行作品研討會,在文學院是第一次,在云南師范大學也是第一次。學院希望通過這次作品研討會,有一批熱愛寫作的同學受到鼓勵,得到提高。
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廖琪認為,這部面對現實,寄托了美好思想和理想的22萬字小說,以她20歲的年紀來說談何容易,因而“百分之七十的時間,是作者與自己的搏斗”。“寫到最后一章的下午,我在宿舍大哭一場”。我不知她的哭是因為寫作的苦和累,抑或是從門洞里終于領悟到人世間許多復雜的真相,但我更相信這淚水更像成人禮的春風化雨,因為她說出了寫這本書的心曲:“我愛他們,正如我愛自己”。這么參透世故的哲語,誰敢說出自一個20歲的小女孩。小聞昕迅速地走向成熟了。
云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張慶國說,長篇小說不僅是把生活寫出來,更多的是反思,這就需要對題材進行選擇,在選擇與寫作過程中,需要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希望有更多文學愛好者們能積極創作。張聞昕很早就開始寫作,在此之前就出過書,并發表不少作品,毫無疑問,她有天賦,要珍惜,天賦是上天給你打開的一扇門。但是,你要謹慎,要小心,在作品文本的呈現上,核心就是要真實辨認自己的內心。
云南省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宋家宏:《問青春》可能是這些年在校大學生創作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反映的是高中生的常態生活,很平靜很日常地還原高中生活,與80后以叛逆為基調的青春文學很不一樣。現代文學充滿朝氣,像湖畔詩社,都是十六七歲的少年作家,希望張聞昕向他們學習。
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馬紹璽:《問青春》中有三次引用了著名科學家霍金的名言:“即使把我關在果殼中,仍然自以為是無限宇宙之王。”我以為這就是《問青春》的主題。也只有永葆青春的生命,才能發出如此氣呑山河的人生感慨。也可以說,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就是“青春”本身。
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慧:比較有意思的是,我在閱讀過程中,經歷了三種不同的讀者身份的轉換:一開始,我是很理性的態度,我以為我是個批評者,讀一本書,然后評頭論足一番。看過幾頁之后,我就對其中的人物大感興趣,我身份轉換為教師,想了解我的學生都經歷了什么,是些什么樣的人?讀到一小半的時候,我覺得我變成了一個家長,閱讀變得感性和投入,跟隨著孩子們的情緒起伏,感受他們的辛苦、焦慮、失意和夢想,看到結尾,想到他們之后還有那么漫長的人生要過,難免揪心,也暗自祝福他們。
花城出版社編審文珍說,大家都在關注90后作者的寫作成長,直到看到了《問青春》——95后的張聞昕在大學期間完成了一部成熟之作,她是“銳·小說”首位90后作家,也是“銳·小說”創作的亮點之一。作為文學編輯,希望能出現更多的張聞昕,更多的90后寫手,因為創作會使青春發光。
研討會由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胡彥教授主持,出席研討會的學者、專家還有廣東省作家協會組聯部副主任陳宇、云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黃玲、周思儀、云南師范大學國際學院黨委書記韋穎以及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毛志榮、教授海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