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陸燕姜詩集《空日歷》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辦
更新時間:2018-02-07 來源:廣東文壇
11月9日上午,由廣東文學院指導、花城出版社主辦的陸燕姜詩集《空日歷》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辦。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知干和花城出版社社長詹秀敏,潮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黃慶明以及20多名詩人、評論家出席。廣東作協秘書長、文學院院長熊育群主持研討會。
陸燕姜,筆名丫丫,廣東潮州潮安磷溪人,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協理事、廣東省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委員、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二級作家,曾獲國內多項詩歌獎,是近年來南國詩壇的一顆耀眼新星,引起了海內外詩壇的廣泛關注。近期由花城出版社推出的《空日歷》,是她繼詩集《變奏》《骨瓷的暗語》《靜物在舞蹈》之后出版的第四本個人詩集。
張知干代表廣東省作家協會對出席活動的各位作家、評論家表示衷心感謝,對詩人陸燕姜收獲新的文學創作成果表示熱烈祝賀。他說,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廣東有著悠久的詩歌歷史。一直以來,廣東詩人秉承嶺南文學優良傳統,不斷追求文學品位和詩歌品格,積極鍛造嶺南特色和藝術魅力,使廣東詩歌成為了廣東文學崛起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中,陸燕姜就是廣東青年詩人群中的佼佼者之一,其具有個人特色的詩歌語言所展示的女性對生命和世界的理性而溫情的認知,令詩壇矚目,值得宣傳推介和研討。以本次活動為開篇,省作協近期將陸續舉辦廣東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以此檢閱廣東省青年作家隊伍,推介優秀青年作家及文學作品,促進青年作家盡快成長成熟,進一步擦亮“文學粵軍”名號,再塑廣東文學輝煌。
花城出版社社長詹秀敏說,丫丫是廣東省的著名青年詩人。這本書是她的第四本個人詩集,她個人非常喜歡丫丫的詩歌。作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丫丫敬畏而隨性地觀察著世界與人生,她敏銳而豐富,理性而溫情。丫丫的詩歌,在三言兩語之間擊中人的內心,我們能從中體會到她對生命始終保持著細膩的觸覺,并借語言精準地表現出來,世界在她的筆下呈現出獨特的詩意。詩集上架后,迅速占據了廣州新華書店一周排行榜和月度排行榜上的文學類第一名。在這樣一個可以用詩意點亮生活、點亮心靈的美好時代,有一本這樣的詩集能讓人專注閱讀,靈魂沉靜,也是一件充滿詩意的美事。?
著名評論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清華說,首先,在向丫丫表示祝賀的同時,也向廣東省作協領導,還有出版社和潮州市領導表示敬意。真正能夠出錢、出人、出力來建設文學事業,特別是詩歌,并不是那么多。陸燕姜是80后青年詩人中非常優秀的一個,說是翹楚也不為過。她之前的三本詩集,也都讀過,還在刊物上讀過她的詩。她的詩,特點非常鮮明,她雖然非常年輕,但作品寫得非常成熟,非常有特色。她的自我意識非常質樸,寫作姿態非常低,但她處理問題又非常廣闊,她是一個有抱負的詩人,有哲學性的思考追求,對經驗的處理非常大膽。當讀到《空日歷》中第10頁的《出竅》這首詩,非常地驚訝和喜歡。這種表達方式讓人耳目一新,閱讀經驗被刷新了一次。她用敞開的心態和胸懷應對生活,接納命運。質樸自如,這是成熟的一種心態。丫丫一定能夠不斷寫出很好的作品。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劉向東認為,陸燕姜對詩歌的審美敏銳是天生的,是直覺式的。好詩的起點,始終是一種生命體驗。陸燕姜深深懂得這一點,她的詩,基本上是個體生命的本真展開,包容著詩人的個人化經驗、奇思異想和自由的性情。她在自發和自覺之間保持了一種活力,既有相當程度的精審,又有著“即興”般的鮮活感。
著名青年評論家、詩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慶祥說:燕姜的詩大概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非常本真抒發自己存在的喜悅,這種即興的愉悅,是存在的真實感。另一類詩,尤其是以鏡物系列,還有其他的一些系列詩為主,它恰恰是要洞穿上一類詩所呈現出來的景觀。她有另外一個層面的存在,那就是虛無、分裂、精神的對峙,還有自我幻想的投射。燕姜是有自我意識的,她很自覺地通過詞和物的關系,構建一個個人的精神史,在某種意義上,在詩歌的意義上,是個人的精神史。
與會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這本詩集,用“丫丫式”的詩歌體式,制造與讀者間的朗闊空白,延伸形式和內容的距離。作為陸燕姜的最新力作,詩集《空日歷》帶有明顯的女性創作痕跡和時代特質。陸燕姜的詩歌既是表現的工具,又仿佛是具有活體性質的另一個主體,既與詩人對話,又與讀者進行對話交流。大家期望陸燕姜能緊跟新時代步伐,再接再厲,創造出更多佳作,繼續為中國當代詩歌注入新的生命元素。
出席研討會的專家學者還有: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梁永琳、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編劇郭啟宏、海潮出版社原總編輯林道遠、《新華文摘》文學版主編梁彬、《詩刊》編輯藍野、《人民文學》編輯劉汀、《天涯》雜志副主編林森、中國電影音樂學會副會長劉為光、南方詩歌研究所所長向衛國、內蒙古大學文學院青年評論家趙娜、《花城》編輯部副主任陳崇正等。
唐德亮詩歌研討會在京舉辦
11月18日,由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中國新文學學會、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清遠市文聯主辦,清遠市評論家協會、市作家協會、清遠市清遠詩社協辦的唐德亮詩歌研討會在北京舉辦。詩壇泰斗賀敬之發來賀信。來自北京、武漢、廣東三地,中國作家協會、人民日報社、詩刊社、文化部、中國社科院文研所和部分高校的吉狄馬加、曾凡華、張永健、譚運長、楊克、峭巖、石祥、劉方喜、胡軍、曾鎮南、高昌、劉穎余、彭程、石英、初小玲、劉佑生、朱先樹、聶權、王光明、楊志學、楊玉梅、賀穎、丁慨然、王琴珍、姚榮啟、蒲波、綠島、文軍、陳保志等數十位專家或與會發言,或提交了論文。清遠市方面的戚華海、肖進、曾紀勇、唐小桃、曾新友以及研討對象唐德亮和媒體記者等也參加了研討。研討會由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初小玲主持。
中宣部原副部長、文化部原代部長、中國作協原副主席賀敬之在《致唐德亮詩歌研討會》的賀信說:在我心目中,唐德亮同志是新時期涌現的一位優秀的馬克思主義文藝戰士與新聞戰士。他在詩歌創作、文藝批評、社會批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是值得我們大家研究和學習的。 對于我這個要求自己活到老,學到老的老人來說,在我心儀的老、中、青許多對象中,唐德亮同志是不可缺少的一位。祝唐德亮詩歌研討會舉辦成功!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長吉狄馬加代表中國作協與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表示祝賀。他說,唐德亮不僅是一位活躍的少數民族詩人,在當下整個中國詩壇也有一定的影響。今天,我們在這里回顧他的創作經歷,研討他的作品,對整個詩壇樹立一種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藝觀也有著積極的意義。他的詩,既有民族性,也有現代性。他的作品,鮮活,追求厚重感,思路較廣,多向度,立體性。
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會長、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曾凡華認為:賀敬之對他的評價很難得。他的長詩《驚蟄雷》,對國際風云、共產主義運動的逆流,改革開放中的一些失誤,敢于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他的詩有時代性與感召力,有擔當精神,也有追求。
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認為: 唐德亮是廣東重要的詩人,他身上集中了三個重要的特色:一是他是少數民族詩人。二是他身處改革前沿廣東。三是他如前輩詩人賀敬之說的是個“戰士詩人”,前輩對唐德亮的評價很高。唐德亮獲廣東文學最高獎——廣東魯迅文學獎的詩集《蒼野》,是一部關注現實、少數民族特色濃郁的優秀作品。詩壇絕不能缺少這種富有特色、充滿正能量的作品。
中國新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張永健認為:唐德亮是當代詩壇較為活躍的詩人,他是植根瑤家山鄉昂首云天的常青樹。唐德亮在他的詩中展現了瑤、壯等少數民族山寨山鄉的風俗、民情、民風、民意,熔鄉土情結、民族精神、時代本質與民族文化于一爐,展示瑤民族堅韌的文化品格,濃郁的鄉土情結與時代精神的巧妙融合,使其鄉土詩具有鮮明的當代性和時代色彩。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楊克說:我代表廣東省作家協會對唐德亮詩歌研討會的主辦單位和出席今天會議的前輩詩人、專家表示衷心感謝!對唐德亮表示衷心祝賀!唐德亮是廣東有代表性、標志性的詩人。唐德亮是廣東本土有代表性的詩人,是詩壇的一棵長青樹。唐德亮寫過長詩,氣象開闊,有時代感;他的短詩也寫得靈動,生活氣息濃郁,視角新,構思巧,語言明凈又富有詩味。
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粵海風》主編譚運長認為:作為一個民族詩人,唐德亮的題材有民族特色;但他又是一個純粹的漢語詩人,比如他的一首短詩《壯家新娘汲新水》,可以進入語文教科書,讓學生一讀就知道什么是新詩。從唐德亮的詩歌,我們感受到少數民族文化傳統,漢詩的優秀傳統。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文學評論》原副主編、第五屆茅盾文學獎評委曾鎮南認為,唐德亮不僅是廣東的詩人,也是中國的詩人,有才華、有影響的詩人。我著重讀了他的長詩《驚蟄雷》,認為這是一部新時期罕見的作品,是文學界的一聲雷鳴。唐德亮還是一個出色的評論家。我感到自己真的不如他。有些文章他敢寫我不敢寫。唐德亮的創作與評論實踐,證明一個現象,唐德亮確實不可小覷。
文藝報副總編輯胡軍認為 :他想象豐富,長詩好,短詩更佳。如詩集《蒼野》中的短詩,平凡的視野顯出博大的情懷。詩集《蒼野》與《深處》都有很多對農民生存現狀、對土地、現實與命運的思考與揭示。
國際詩人筆會副主席峭巖認為:唐德亮給我的印象,是一匹文壇的黑馬。唐德亮的品德、為人、詩作,征服了我,我敬服他。人格力量是我們詩人應該追求的。他創作幾十年,有長短詩,很豐富。當今這個時代,詩壇中誰清醒了?我看唐德亮清醒了。
北京軍區政治部原創作室主任、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石祥認為:我反復讀了唐德亮短詩集《蒼野》、長詩《驚蟄雷》等詩歌,綜合起來看,這是來自嶺南瑤族山村,在風雨與陽光下成長,從上世紀80年代崛起的一位有代表性的詩人。唐德亮的詩,謳歌新時代,為人民鼓與呼。他是一位有靈魂、有筋骨、有溫度的新時代歌手。 (曾新友 ?曾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