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報刊中心 > 網絡文學評論

網絡文學研究中的幾個關鍵詞

更新時間:2018-01-18 作者:吳長青

近幾年來,網絡文學研究日漸受到學界的重視,但是介于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乏善可陳,甚至帶著“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勉強,備受詬病與質疑。筆者將就網絡文學研究中的幾個核心關鍵詞作一些探討。

一、屬性與功能上的差異

之所以給網絡文學加注上“屬性”與“功能”,這是把網絡文學看作獨立的研究對象,參照對于知識門類的定義和概念對其進行科學的描述。筆者認為,要厘清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把握其屬性與功能的差異是最為有效的手段。

(一)網絡文學的屬性,“網絡文學”既非相對于“傳統文學”,也非同位于“通俗文學”“大眾文學”。在本質上既不構成對文學本身的超越也不具備與傳統文學分庭抗議的條件。作為建構起來的一個概念,在類別上仍歸屬于文學大概念之下的一個分支或是類屬。毋庸置疑,技術本身是排斥思維的,甚至在一定語境下技術的進步降低了思維的難度,語言作為思維的工具,在與技術結盟的過程中勢必會分化出傳統文字所不具備的游戲的功能。

因此,網絡文學是以技術傳播為價值核心,在外延上依舊是以語言為主要閱讀載體的一種文字組合樣式。網絡文學概念的建構正是基于外延與內涵兩個要素,同時在“資本”的牽制下經受著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和大眾文化消費的雙重裹挾,將一個本并不過分強求規范的娛樂產品順利推向規范的市場序列之中。應該說,網絡文學的生產與消費的突飛猛進促成了這個概念和命名的日漸完備。這也是互聯網時代語境下網絡文化獨特性的一種體現。其屬性有以下幾種:一是傳統文學屬性。即“文學性”,按照韋勒克在《文學理論》中的總結,“文學藝術的本質”具有“虛構性”“創造性”和“想象性”。核心性質是虛構性。他認為文學中所創造的那個想象世界建立在真實世界的基礎上,但不是真實世界的摹本,而是創造和想象的產物。[1]二是大眾文學的屬性。所謂“大眾文學”是相對“精英文學”的一個詞組,外延意思是指文學的功能偏向于娛樂性和消費性,在審美意蘊和教育意義上弱于“精英文學”。這恰恰是網絡文學相較傳統文學的重要屬性。三是“類型化”的原創屬性。所謂“類型化”就是既定的藝術“成規”,包括場景的架構、空間和時間的處置,人物的命運安排以及情節的推動。網絡文學同樣作為虛構性的藝術,須得使用完整的“視覺意象”來塑造完整的人物外形。這是與傳統文學有所不同的重要屬性。所謂“視覺意象”就是有明確的指稱,而不僅僅通過調動閱讀者的“感情”喚起對藝術形象的心理狀態、行動動機、鑒賞趣味、生活態度和內心欲望的想象與認知。[2]這也是狹義上的網絡文學定義除了小說排除其他文體的重要理論基礎。四是媒介的屬性。網絡文學主要在互聯網界面上寫作與發布,文本在互聯網平臺以及移動閱讀器上傳播,因此,具有及時更新,及時發布和網友及時跟蹤、與作者互動、點評的便捷性。網絡文學文本與技術的進步有著天然的同構關系,與技術一起成為新媒體技術的一種衍生品。因此它也具備了媒介的屬性。既從屬于媒介,同時又成為媒介本身。五是分享的屬性。這里的分享是指與他人分著享受、使用、行使。網絡文學作為媒介的屬性派生出的分享,是傳統介質所不具備的,因為傳統媒介是單向的輸出,而不具有可逆性,而網絡書寫的文本具有較強的參與性和可逆性。作者可以參考采納受眾的建議,并在創作中加以吸收與規范。文本的開放性賦予了網絡文學具有分享的屬性。六是具有全版權交易的商品屬性。所謂的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意思是知識產權(全稱為: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網絡文學因其多版權的轉化功能,所以原創文本可以看作是IP的源頭,其下游可以轉化為影視、網絡劇、網絡大電影、聽書、動漫、手游和網游等多類型的版權開發。通過版權轉讓和銷售實現原創作品的增值。因此,網絡原創作品的商品屬性是天然就具有的本質的屬性之一。

從以上屬性我們不難看出,網絡文學盡管作為文學的基本核心并沒有變,但是網絡的整體形態或者說它的外部屬性與傳統文學有著根本的區別。傳統文學的詩學特征在網絡文學這里有所衰減,更多的是通過一種“視覺意象”來呈現。這與以計算機技術的普及提高以及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影響到人類的思維是一致的。除了靜態的語言藝術之外,影像藝術和創意產業的發展與其文本的變化也有著天然的關系。

(二)網絡文學的功能,網絡文學作為20世紀末期中國文化領域中出現的一種獨特的文學文本,從一開始單一的情感宣泄、自話自娛以及區別于傳統文學宏大敘事的旁門左道,到今天的“IP”全版權開發利用,走過了近20年的歷程。網絡文學的功能日趨完善,以至于超越了傳統文學的娛樂性,成為未來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一棵高產的梧桐樹。

一是對話功能。文學研究中的對話理論是20世紀俄國思想家、美學家、文藝理論家巴赫金提出的,他的對話理論指出在文學活動中存在著多種對話關系,不僅作品中的人物與人物對話,而且包含作者與人物,讀者與人物,作者與讀者的對話,今天的讀者與過去不同時代、民族的讀者之間,都存在著對話關系。[3]網絡文學中的“對話性”更為明顯,特別是互聯網平臺的在線性和及時性使得這樣的對話更為便捷和真實。如果說傳統文學中的“對話關系”是帶有系統性的邏輯思維特征,而網絡文學則更為直觀、直接和純粹。這是傳統文學所不具備的。這也是網絡文學成為粉絲經濟、眼球經濟的最為主要的推手之一。二是解釋功能。網絡文學起初有對權力關系的解構與揶揄,是反宏大敘事的民間寫作,帶著深厚的大眾文學的情懷,作者試圖在權力關系之外建構一種新型的民主關系。因此,作者敘事策略基本上按照“解構、把握、化約、建構和深化”這五個層面去闡釋自己的精神世界,以達到與讀者的心靈共鳴。三是情感功能。網絡文學的核心價值意在作者與讀者之間建立起一個情感的共同體,這是傳統文學所欠缺的,或后者是不明顯的,前者有著強烈的依賴感,以求得讀者對之的肯定與共建。而后者立足的是單一的情感展露,并不求得可逆的平衡,也不受讀者的情感所左右。四是知識功能。知識是人類在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實、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實踐中獲得的技能。它可以是關于理論的,也可以是關于實踐的。網絡文學文本作為類型文學的圭臬,它的知識性追求一直是網絡作家所津津樂道的。與權力關系支配下的知識有所不同的是,網絡文學的知識功能有著某種對民間經驗總結的特點,這也是優秀網絡文學的閃光點,雖然它的這種知識性并不足以建構社會與政治關系。但它同樣有著修復民間因權力關系而疏淡的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系。五是意識形態功能,網絡文學對意識形態的解構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不免也迎合了“技術壟斷” [4]的社會現實。成為一種新技術壟斷背景下的新的意識形態。盡管這樣的意識形態是民間的反映。但它的意識形態所具備的屬性都具備,成為統領“粉絲”的一種新型的民間價值觀。六是娛樂功能。網絡文學作為大眾文學的代表,娛樂同樣是網絡文學的價值目標之一。尤其是它的媒介屬性決定了它的主旨存在的價值。娛樂作為一種心理需求同時也在構成一種新型的文化關系。在所有公共關系中,娛樂的心靈共通是最為捷徑地抵達人的精神要地。網絡文學的突飛猛進的發展正是新型市民社會中別樣狂歡的見證。也是中國開放社會的構成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三)與傳統文學在屬性與功能的差異在哪里呢?不言而喻,傳統文學在本質屬性上強調審美、教育等等,歸納起來,傳統文學的本質在童慶炳看來主要有“三義”,亦即文化的文學觀念,審美的文學觀念和慣例的文學觀念。[5]在童先生看來,這種除了廣義文學與狹義文學之外的折中義和慣例文學就是指的是某種新文體、邊緣文體或實驗文體。[6]在我看來按照傳統文學觀念,網絡文學當屬童先生所認定的第三種文學即慣例文學觀念。因此,在傳統文學觀念那里,文學在本質屬性上一般都認定 “審美的意識形態”是作為本質屬性的,因此派生出來的功能也是網絡文學所不具備的。

網絡文學屬性里的文學性、類型化在傳統文學中都不是抽象存在的,而這也不是網絡文學區別傳統文學的要義,要義是由傳播技術和社交軟件主導下的“對話性”“社交性”是網絡文學區別傳統文學屬性和功能的核心所在。由此派生出網絡文學的系列功能也就完全將“審美的意識形態”邊緣化,甚至徹底消解化。這是網絡文學的真正原罪。

二、網絡文學的“網絡性”及其話語方式

什么是話語?話語是人與人之間通過語言而從事溝通的具體行為或活動,即一定的說話人與受話人之間在特定語境中通過本文而展開的溝通活動。文學是一種意識形態話語。[7]

網絡文學的語言分析及研究是研究網絡文學的重要理論維度。誠如南帆所說:“人們沒有理由狹隘地將文學語言的考察想象為擠檸檬式的字、句辨析。許多時候,文學語言的隱喻、反諷、敘事特征、文類的演變與歷史語境息息相關;另一方面,文學語言的美學意義只能書寫于特定的歷史語境之內——文學的先鋒意義或者文學的美學反抗無一不是以某種歷史文化的概況作為衡量的基準。”[8]因為,網絡文學的屬性尤以對話性和社交性見長,網絡文學的國家“宏大話語”意識形態的屬性是日漸式微的。因此,網絡文學的話語更多地呈現出日常社交話語,當然,這樣的話語形式作為具有通俗文學的屬性并非只是在娛樂層面瑣碎而平庸地顯義。

中國民間的敘事傳統深深地影響著同樣來自民間、植根民間的網絡文學。同時網絡文學深受現代性的影響,以變異的現代性維系著作者與身處的客觀世界的關聯。再以非單一的欲望表述的方式參與著身外世界的改造,以及影響著受眾對于世界的認知與思考。因此,網絡文學的“新裂變”與“再造性”與傳統社會以及現實世界同樣也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再特立獨行的作者也無法離開對現實情境世界的觀照,這也是藝術成立的唯一理由。恰恰是,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文學是社會文化“新裂變”與“再斷裂”的存在前提,可以為我們提供觀照互聯網帶來社會文化建構過程中內在的動機與策略的范本。文本的話語形態正是這樣的機制下形成的。

據此情境,“網絡文學話語”同樣符合“文本分析”和“話語分析”的基本邏輯。西方對“話語”的解釋更為具體,所謂“話語”指的是對主題或目標的談論方式,包括口語、文字以及其他的表達方式。話語根源于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慣,但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慣。因此,與傳統的社會語言學不同,批判的語言學家認為語言不只是社會過程和結構的反映,它同時也建構了社會過程和結構,而批判的語言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在于透過意識形態等方面的遮蔽,在廣泛的社會文化生活過程中重現、詮釋或解讀文本與話語的真實意義。[9]

中國當下的普遍社會語境不外乎凸顯微觀上的“個人價值”以及宏觀上的“歷史主義”兩大思想主潮,網絡文學的類型基本都是圍繞著這兩大社會思潮衍生出來的。哪怕玄幻、穿越、靈異這些類型也是圍繞著“人”的價值開發與“人”存在的終極指向。家庭婚戀、耽美、同人、總裁和種田等類型幾乎也是集中指向于日常欲望美學,無一例外都與“社交性”的網絡文學屬性密切關聯。邏輯起點基于此,使得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拉開了距離。所謂的“網絡性”內涵大抵也指的是這個。

當代英國批判語言學家諾曼·費爾克拉夫指出:“‘話語’之被用在語言學中,要么是涉及口頭語言的延伸部分,要么是涉及書面語言的延伸部分。除了保持對高級結構屬性的強調之外。這種意義上的‘話語’還重視言語者和被言語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或作者和讀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也重視話語和書寫的生產過程與解釋過程,就像它也重視語言使用的情景背景一樣。”[10]網絡文學文本在技術處理上可實現的“交互性”與“超文本”的文本特性為網絡文學的“社交話語”提供了現實土壤,而這在傳統文學觀念看來是極其忤道的不嚴肅或是一種不倫不類。傳統文學觀念預設了一個正統的“以文載道”的前提,并以此作為邏輯起點,這也是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最為明顯的分野所在。

也正是有著這樣強大的社會基礎,網絡文學呈現出如此強勁的勢頭讓傳統文學望其項背。當然,網絡文學的“話語”所體現出的所謂“網絡性”的局限也會隨之而來,在“文學性”上疏于傳統文學也是必然的。“在批判的語言學家那里,這樣的對話關系呈現著‘互動控制特征’:談話的轉換得到均勻的分配,話題的選擇和更換,問題之得到回答,等等。”[11]

網絡文學內在的“互動控制特征”牽制了情節與故事在深度與廣度上的延展,創作主體須兼顧到讀者、虛構對象的“互動對話”,因此,在虛構力上無法企及傳統文學的想象力,因此,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依憑著技術和類型,制造出一種非藝術的“陌生化”效果。這也是網絡文學在藝術想象力上的短腿所在。

三、技術美學與產業文化

從網絡文學到網絡文藝,這個跨越也僅僅是五年的時間,特別是2015年為標志的多版權衍伸到達一個歷史最高點。網絡文藝(網絡文學、網絡影視、網絡劇、網絡動漫、網絡游戲等)所形成的完整產業鏈改變了傳統文藝的平面格局,網絡文藝新業態使得傳統技術美學失去了批評的有效性。一種全新的網絡文藝美學正在形成,特別是隨著智能技術不斷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勢必在精神領域也產生一種顛覆的力量。也就是警惕所謂的“即時的審美傾向性”。“對主體審美沒有過高的要求,審美對象更是不再追求深刻、深度,而是走向膚淺化、平面化和娛樂化,審美發生更是呈現出瞬間性、即時性與隨機性,追求當下的滿足。”[12]

如何避免甚至使得這種變異的美學形態與人類精神減少直接的抵牾,因為“高新技術與藝術生產的結盟,讓富有自律性與獨特個性的藝術創作演變成了模式化、批量化、他律性的文化創意生產,審美者與對象之間的審美距離被消解,失去了對藝術的崇拜、敬畏、最終導致對崇高的消解,而走向了媚世。”[13]我認為需要在產業文化上加大后天的文化資源的補充以彌補技術美學所帶來的危害。

余祖光認為:“產業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生產勞動中,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的實踐中形成的,并被普遍認可和遵守的行業習俗、規范、制度、準則和價值觀,以及蘊含與行業產品和服務中的歷史、藝術、品牌、質量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14]網絡文藝產業需要這樣一種產業文化對技術美學的變異進行糾偏與匡正。

具體有:一是注重對于人本精神的回歸,這是一個不需要爭論的常識,在技術不發達的機械復制時代,人的感官體驗從來沒有像今天的電、聲、光等全方位的智能化包圍與侵襲,因此,網絡文學作為網絡文藝的原始母本,主體上需要倡導一種積極的人本意識,在技術上注重對人主體的尊重,如果聽任技術對人的抑制與侵襲,勢必造成人類自身的二次傷害。“在這種狀態下技術不斷超出售類的控制甚至成為支配人類的力量,它導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喪失,精神的空虛和人格的分裂,泯滅了人們的勞動價值。”[15]二是需要工匠精神支撐,網絡文學、網絡文藝過分倚重技術化手段,特別在創新力上直接影響到全行業以及全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因此,需要一種精益求精、一種兢兢業業的認真態度和持之以恒的態度,做精品力作,而不是制造文化垃圾,圖一時之快,忽視社會效益地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三是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也就是需要注重相關產業的教育投入,這是保證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正所謂:“先技藝,后理念,‘技進乎道’。技藝固然包含緘默知識,但也有可明言的規則,即技法。技藝學習要從技法開始。”[16]網絡文藝產業人才現狀不容樂觀,技藝和技法都需要認真總結并進行課程體系的建設,目前這方面依然是短腿,人才的培養無法適應行業的發展需要。在培養方法上需要創新與突破,筆者曾撰文論及:“網絡文藝人才培養需要走出書齋,需要跨界、跨行業的聯合,需要突出理論高度的同時強化應用型的訓練。”[17]

只有在互聯網技術美學變異與鈍化的背景下加大產業文化素養的建設與培育,匡正產業文化精神,讓網絡文藝在新的歷史背景下綻放出艷麗的花朵,為繁榮中國文藝探索出一條有價值的新型道路。

[1][2] [美]勒內·韋勒克、[美]奧斯汀·沃倫:《文學理論》,劉象愚、邢培明等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版。

[3]轉引自李衍柱:《巴赫金對話理論的現代意義》,《文史哲》2001年第二期。

[4]所謂技術壟斷就是一切形式的文化生活都臣服于技藝和技術的統治。此觀點由美學社會學家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在其《技術壟斷——文學向技術投降》(何道寬譯,北京大學出版社)一書中有詳細描述。

[5][6][7]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二版,第50、53、59頁。

[8]南帆:《隱蔽的成規——引言:語言的內部與外部》,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4—5頁。

[9][10][11][英]諾曼·費爾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話語與社會變遷》,殷曉蓉譯,華夏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3頁,第130頁。

[12] [13]席格:《當代技術維度的美學理論變革》,《中州學刊》2014年第10期。

[14]余祖光:《產業文化育人——理論探索與教育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15]張海燕、高靖生:《論技術美學的三重分析》,《自然辯證法研究》,2013年第29卷第6期。

[16]王加強:《教師教育:重拾“工匠精神”》,《中國教育報》2016年4月28日第6版。

[17]吳長青:《網絡文藝需要融合性人才》,《光明日報》2016年11月19日第6版。

[作者簡介]吳長青,三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網絡文藝委員會委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高清波多野结衣 | 天天弄天天模 | 黄色片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天天弄天天模 | 日本久久免费大片 | 免费一级特黄 欧美大片 | 国产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 毛片视 | 欧美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 | 久久精品2020 | 精品91精品91精品国产片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 | 免费看又黄又爽又猛的网站 | 欧美18av| 国内精品免费 |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 欧美经典成人在观看线视频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久久新地址 |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 国产人妖ts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 | 日韩精品视频福利资源站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欧美1314性欧美 | 黄污视频免费观看 | 久草热视频在线 | 国产成人微拍精品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 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 国产特黄特色的大片观看免费视频 | 欧美在线性视频 | 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舔天天色 | 国产日韩欧美网站 |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 |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 | 三级国产视频 | 99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