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報刊中心 > 網絡文學評論

千篇一律還是創意無限

——網絡文學創新力分析

更新時間:2018-01-18 作者:楊 晨

近十年來,網絡文學異軍突起,從原本小范圍內的亞文化變得家喻戶曉,其蓬勃發展的勢頭讓學術界頗有些措手不及。可以說,網絡文學的影響力與發展前景已經不存在爭議,但關于它創新力強弱的問題,卻有著截然相反的兩種評價,一些人認為網絡文學千篇一律,缺乏創新,另一些人則覺得網絡文學千變萬化,創意無限。這兩種相反的論斷,究竟該怎么認識呢?讓我們一條條來分析。

一、理性分析網絡化對作家創新力的影響

首先最明顯的一點是,網絡文學的創作門檻明顯降低了,甚至可以說是零門檻創作,作者無論水準是高是低,只要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誰都能上網創作,而且也不用整本書寫完才能投稿,哪怕只寫了一個章節,只寫了幾個字,就能隨時上傳到網上。

在原本紙質出版的年代,他們也許是投稿未被錄用的,也許是壓根就沒自信去投稿的,或者只是一個人寫點東西自娛自樂的,而現在,他們全都能把作品發表出來。這無疑造成了網絡作家數量的快速膨脹,從常理來看,其中可能存在一些原本被埋沒的天才,但更多的還是水準居于中低層次的作者,這自然也是拉低了網絡作家整體上的平均水準。

這一點,哪怕不去實際調研,光在邏輯上分析,也是必然成立的。而眾多攻擊網絡文學的觀點,包括說網絡文學千篇一律、創新不足的言論,很多也是基于這一點。

然而,如果我們再多想一層,就會發現這樣的論斷并沒有足夠的依據。的確,相比有作品出版的傳統作家,網絡作家的數量更多,平均水準更低,但這個水準,主要還是體現在文字表達能力上,包括所謂的文筆,以及作品的布局、結構的掌控等,那部分新涌入的網絡作家確實要差一些,但這和創造力并不存在關聯。一個人的想象力、創新能力,無論他是否善于表達,本身都是存在的,一位大文豪,在想象力的領域未必強過一位小作家,也未必強過一名產業工人。

當然,間接的影響肯定還是存在的。即便想象力十足,如果文字水準差到完全無法正常表達,最終只能停留在作者的腦海中,那反映到作品上,也同樣算是創造力不足。所以,單從這一點來看,網絡作家的平均創造力,的確會被拉低一些,盡管這只是源于間接的影響,幅度遠小于我們最初的想象,但它依舊還是存在的。

很明顯地,相對于能力平均值,有一個很淺顯但時常被人們所忽視的東西——能力的總和,具體來說,是網絡作家這個群體總的創造力,總的想象力。

毫無疑問,在入行門檻越來越低,行業人數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能力總值一定是在增長的。哪怕新入行的人們能力再差,哪怕他們的創造力再低,多一個人終究是多一份貢獻,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而如果是三萬個臭皮匠,又能頂幾個諸葛亮呢?如果是三十萬、三百萬個呢?這么多作者的創意總和,一定會讓真正的諸葛亮驚得目瞪口呆。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無論我們自以為想到了一個多么新穎,多么美妙絕倫,多么創意四射的點子,最終都能在浩瀚的網絡文學書海中找到類似的,甚至一模一樣的現成創意,也就是說,我們自以為是創新,但其實早就是別人玩剩下的東西了。然而,反過來,每當我們感到悲觀,覺得網絡文學已經無所不包,寫盡了世上一切能寫的,再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樣來時,現實又會再次給我們當頭一棒,因為每過一段時間,又會有大量的新點子新創意冒出來。

這種情況,相信許多人都遇到過,但這真不是因為我們自己無能,真不是因為我們缺乏創新能力,只不過是因為,我們是一個人在和千千萬萬人對抗,用一個人的腦子去和幾萬、幾十萬人比創意,比不過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么?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網絡作家這個整體,因為其龐大的人數優勢,所以創造力也會是史無前例的龐大,遠勝人數受限的傳統作家群體。當然,因為在創意領域,人數帶來的優勢會存在邊際效用遞減的問題,所以并不會簡單地與人數呈正比,十倍百倍地增長,但不論如何,人多終究還是具有優勢的,尤其是在人群規模大量擴大后,優勢會變得相對明顯。

不僅如此,門檻降低導致的作家群體擴大,所帶來的好處并不只是簡單的人多力量大,我們注意到,相比傳統作家,網絡作家的人群分布更廣、來源更雜了,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學歷高低,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邊遠山區,無論是工人、農民、公務員還是企業家,人人都能上網寫作,幾乎沒有任何現實條件的障礙。在更多行業來源、更多不同生活經歷的作家加入后,作品取材的范圍自然也就被擴得更大,換句話說,作家們的創意來源更多了。

在傳統作家中,有“體驗生活”一說。比如一位在城市長大的作家,想要描寫農村生活,他就需要實地去農村考察,要真實體驗農民的生活,只有這樣,他筆下的故事才能逼真。然而,這樣的體驗,終究只是體驗,即便在農村生活一年半載,甚至更長的時間,但與真正的農民相比,與那些在地里干了一輩子活的農民相比,誰更貼近農村生活,這是不言而喻的。

而這,也正是網絡文學低門檻的一大優勢,它讓更多行業、更多階層的人們,都有機會投入到寫作大軍中,讓眾多有著特殊經歷,但原本并沒有機會著書立作的人們也能夠成為作家,書寫他們的人生,共享他們與眾不同的視角與經歷。

如果把作家群體擬人化,視作是一個人的話,相比傳統作家,網絡作家更像是個野孩子,他玩得更瘋,到過更多的地方,參加過更多的活動,也許他在課業上有所不如,但無疑見識更廣,靈感來源更多,想象力更容易被激發。

所以,從這點來說,網絡作家在創意領域,是具有極大的先天性優勢的。而除此之外,在先天性客觀因素上,網絡作家與傳統作家還有哪些差異呢?主要是兩點:

第一點,網絡寫作是連載式的,這不僅帶來了閱讀方式的革新,對于作家的寫作也同樣有極大的影響,因為依照傳統的寫作方式,作家們往往要寫完全書才能出版,之后才有機會收獲廣大讀者的評價反饋,而這些反饋事實上并不會改變作品本身。但網絡寫作不同,作品在未完本時,甚至在剛剛開局之時,就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讀者評價,而這些評價,反過來自然會影響到作者的后續寫作思路,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寫作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了,而是以作者為主導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這種模式當然有利有弊。在弊端方面,主要是作者的寫作思路容易被干擾,并且在漫長的寫作過程中失去整體的一致性,使作品結構失衡,同時,作品也容易被市場左右,更容易誕生出純市場化的作品,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好書。

相應地,連載式寫作的優勢則在于集眾人智慧之長,這一點在創意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哪怕讀者最終什么建設性意見都沒有提出,只是對作品的后續發展進行預測,這也至少讓作者能夠規避掉最常規最老套的寫法,使作品在創新的道路上能夠再往前多走幾步。而事實上,當讀者基數達到一定程度后,出現一些看起來靈光一現的優質創意,也并不算罕見。總而言之,單看對作者創造力的影響,連載模式是更具優勢的。

網絡寫作的第二個特點是速度快。這個速度,既包括從作家的筆下成文之后,文字發表的速度,也包括文字發表之后,送達讀者手中的速度,相比傳統出版的漫長周期,在網絡上這兩者都是在瞬息之間完成的。

這樣的高速,也隨之帶來了各項的便利。作家能夠更快更及時地緊跟熱點,而一個創意問世之后,也能更快地被其他作家看到,被他們學習、吸收、改進,從而誕生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意,這些新創意又第一時間被看到,被改進,形成一種爆發式的創意風暴。

在某種意義上看,這與近代科技大發展具有相似的原因。隨著交通、通訊的逐漸便利,隨著科學家們的交流越來越便捷,科技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而網絡文學也同樣如此,因為作者與作者之間零距離的交流,這十多年的發展堪稱恐怖。歸根到底,這離不開一個快字,快節奏,帶來高速發展,快節奏,也更快刺激新創意的誕生。

然而,利弊相依,快節奏自然也有其負面效應,它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跟風速度上。新的創意第一時間被其他作者看到后,固然會催生出更新的創意,但同時也會引來大量的跟風,制造出大批同質化的內容。

不得不說,在網絡時代,同質化的出現會更集中。傳統出版同樣有跟風現象,但跟風者們讀到實體書,起了跟風的念頭并最終成書、出版,這個時間段快的可能才一兩個月,慢的或許要好幾年,即便跟風嚴重,分散在不同的時間點后,效應多少會弱化一些。而進入網絡時代后,今天出現的新創意,也許明天就會被人模仿,而且是一堆人集中進行模仿,這樣的快節奏大大壓縮了跟風者們的發布時間間隔,使得同質化現象看起來更為嚴重。

當然,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于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尤其是與創造力相關的群體,決定它貢獻度和優質度的,是其上限而非下限,正如我們說到唐詩,都會說它有無數佳作,是中華文化寶庫中一顆極其閃耀的明珠,盡管我們都知道,唐朝近三百年歷史上,人們寫下的詩篇何止千千萬萬,其中必然有以萬計,甚至以百萬、千萬計的文化垃圾,但它們的存在,并不妨礙我們繼續把各種溢美之詞送給偉大的唐詩,因為,決定唐詩高度的,是其精華,而非糟粕。

所以,從這點來看,快節奏對于網絡文學的創意發展,絕對是利大于弊,它在催生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意的同時,也附帶出大量的同質化跟風作品,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終沉淀下來的必然是精華,這些優中選優的精華,將成為網絡工具對文學事業的貢獻勛章。

由此可見,至少在理論層面,網絡文學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具有更多創新能力的創意行業,那么,在實際情況中,它又表現如何呢?

二、從歷史與案例中看網絡文學的創新力

當我們從理論回到現實后,請先來看看網絡文學的歷史。在最初,網絡文學并沒有任何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分類,作者們從日本動漫、西式奇幻,以及武俠小說中獲取靈感,試探著進行創作。不久之后,網絡文學誕生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分類——玄幻,這是一個有別于奇幻,極具本土特色的寫作類型,在問世后就受到讀者的追捧,并且由于缺少其他品類的競爭,它在網絡文學的發展初期幾乎是統治級的存在,這也使得網絡文學一度被人稱為玄幻文學。

但玄幻品類真正一枝獨秀的時間并不太長,很快地,歷史、武俠、科幻、仙俠、奇幻、競技、都市、游戲、靈異、軍事……各大品類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而這些還僅僅只是男性品類,在女性市場,同樣發展出了一批對應的作品品類。

在上述類別中,有部分名稱我們在一開始就并不陌生,比如科幻,它的年齡可比網絡文學不知道大了多少歲,但事實上,網絡文學中的科幻概念與傳統的科幻并不等同,它代表著一個新的品類,一批全新的寫作手法與故事。

情況略不同的是仙俠,此前并沒有這么一個明確的分類,但無論是《蜀山劍俠傳》,還是更早的《西游記》,我們現在往往也會把它們歸入仙俠分類,這也導致部分人認為仙俠與科幻一樣,是比網絡文學更早出現的類別,但事實上,仙俠的的確確是個新生類別,而且它最初并不叫仙俠,而是叫修真,直到修真類作品進一步擴充發展,才將之改名為仙俠。

類似的還有武俠、歷史、奇幻、都市,等等的品類,我們多多少少能在網絡文學出現之前就找到它們的影子,但只要稍稍做個對比,我們就不難發現,其實網絡文學中的這些品類,與原本的那些作品并不是一回事,它們在網絡時代已經有了一個全新的面貌,其中的創新力度,不可謂不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都市分類。在某種意義上,這種基于現實世界的故事背景與想象力超脫于現實之外的網絡文學是天然相悖的,而這也確實使得網絡文學在發展之初的幾年內,極少能看到現代都市為背景的作品,完完全全是幻想題材作品的天下。

然而,網絡文學的強大之處,正是在于在極為龐大的作家群體的合力創造下,能夠把任何的不可能化作可能。原本人們認為不適合出現于網絡文學的都市背景,終究還是被前輩們開發了出來,并且經過一代代作者的傳承、發展,化出了無數種的寫法,使得幾乎每一個都市類之外的類型,都能在都市背景下找到對應的身影,尤其是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都市類更是一躍成為網絡文學第一大類,現實主義題材也呈現抬頭之勢,原本人們認為與網絡文學絕緣的題材背景,孕育出了數量以百萬計的各色作品,這樣的文學奇跡,恐怕也只可能在網絡文學領域能夠誕生。

從上述品類發展史中,我們不難看到網絡文學強大的創新能力。也許有人會說,這新增的十幾個、二十幾個作品分類,數量也不算多呀,但別忘了,這些品類,是在短短的十年之內發展出來的,而且,這些僅僅是作品的大分類,在這些大類下面,還有大大小小的超過一百個的子分類。

不僅如此,限于各種原因,那些數量達到了三位數的作品分類,依舊不足以囊括全部的網絡文學作品種類。比如說無限流,自《無限恐怖》問世之后,這種具有明顯結構特征的寫法被無數的作者借鑒,已經很明顯的自成一系,只是因為其分類標準與現有體系并不相容,所以并沒有作為一個新的品類出現,但它顯然能清晰地代表一大批的同類作品。類似的還有隨身流、系統流等一大批不是分類的分類,事實上,在它們中間,還有兩個已經泛濫到我們甚至會忽略的類別——穿越文,以及重生文。

不過,真正能體現網絡文學創造力的并不是品類的數量,而是在同一個種類下,不同作品之間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變化。

就以上面提到的,大眾最熟悉的穿越類為例好了,我曾經不止一次在網絡文學批評文章上看到類似這樣的評論——“網絡小說千篇一律,是本書就要來個穿越”,或者“網絡小說的穿越類作品都是大同小異……”但實際情況如何呢?真正了解網文的朋友都該知道,光是限定在地球上,限定在時間軸上的穿越,就已經被玩出了無數的花樣。最初,作者們描寫的是現代人穿越回古代后,利用現代的知識技術,大煉鋼鐵,造槍造炮,然后一統天下。但很快,作者們就想到了,一統天下未必需要槍炮鋼鐵,吹個玻璃走商業經營路線,靠財富爭天下也未嘗不可。然而,爭奪天下的手段又豈止這些?非理工科的現代人,難道就不能憑借對歷史大勢的把握,左右逢源,一步步走向成功?難道就不能有更多的方法,走更具特色的路線?此外,現代人穿越回古代,難道非得爭天下當皇帝?做個大商人大富翁,做個一品大官,做個天才詩人,做個名醫,難道就不行了?而在穿越的方式上,難道非得現代人肉身穿越,就不能來個魂穿,直接成為歷史上某人么?平民百姓、文官、武將,甚至是皇帝,每一種新的身份,難道不意味著一種新的視角,新的寫法?即便都是皇帝,唐太宗和宋太祖一定會有巨大的差異,開國皇帝與末代皇帝的處境也完全不同,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境況,都能構成不一樣的故事。而且,難道皇帝就一定要現代人來當?假設宋太祖穿越到后代宋高宗身上,發現有個名叫岳飛的名將即將被處死,自己當年打下的大好河山已經支離破碎,不也是種YY思路?

我們可以從現代穿越到古代,也可以從古代穿越回現代,還可以由未來穿越回現代……我們可以一個人穿越,也可以一群人穿越,可以穿越自己,也可以穿越別人……同樣地,穿越時我們可以兩手空空,可以帶著手表打火機,可以帶上筆記本電腦、帶上狙擊槍,還可以帶上一條流水線,一個倉庫,一支艦隊……

這些還都是地球時間軸上的穿越,如果擴大范圍,我們還可以穿越到異界,可以讓魔法師穿越到地球,可以讓機甲戰士穿越到仙界,可以讓仙人穿越到魔法世界,可以讓玩家穿越到游戲世界……這些數之不盡的穿越模式中,任何一種,又可以發展出無數的創意方向來。就以上面提到的一種——穿越自己來看,當年我本人就是在看了一些架空歷史文后,設想到這樣一個穿越的分支。如果穿越得很近,只穿越到前幾年,而且穿越到自己身上,又會如何呢?熟悉網文的朋友應該都清楚,這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重生文。而作為穿越的一個分支,重生文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大類,發展出無數的分支來。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每一種分支,都不是我隨口提出的,而是現實中存在的,已經有作者寫過的。我們可以看到,光是穿越這一種,就發展出了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可能。而網絡文學百種以上的官方分類,以及更多種的實際類別,又包含著多少種不同的創新?

這還僅僅是說作品的題材。一部作品對應一個題材,可它數百萬字的正文劇情中,又會隱藏著多少數量的創新點呢?這已經沒有辦法去統計了,但如果我們在閱讀中細細品味,想要發現一些創新的閃光點,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甚至,哪怕是在最難體現創新的作品內涵境界的領域,網絡文學這幾年的進化,可以說都是非常明顯的。

就以我最近閱讀的一部《修真四萬年》為例,盡管它的創作開始于兩年之前,但因為它還在繼續連載著,我們姑且將它歸于當前作品的行列,去與早期的網絡小說進行對比,看看有哪些不同之處。

第一處,主角尚未真正踏上修行之路時,乘坐列車巧遇了一位聲名遠播的煉器大師。在早期的網文作品中,我們一般是見不到這樣的劇情的,因為那些作品會強調仙凡之別,仙人們高高在上,即便正派仙人不去肆意殺害凡人,也不會與他們平等相處,更不會有仙人為凡人服務。但在這里,那位煉器大師放棄了貴賓席,與凡人們同乘一車,目的僅僅是預防危險,為了萬一遇到危險時能夠保護那些凡人。而后來,當妖族真的來襲時,無論是那位煉器大師,還是其他的修真者,都為了保護凡人拼盡全力,乃至犧牲生命。

第二處,主角作為煉制法寶的天才,卻遇到了一位信奉純用肉體作戰,絕不使用任何武器裝備的前輩。在早期的網文中,包括在更早的武俠小說中,這類劇情相信我們都不會陌生,這不是標準的“劍宗”“氣宗”之爭么?不就是為了制造派系爭端而制造爭端,兩派人各執一詞,各自認為自己的修煉方法才是最強的么?

然而,在這本書里,我們卻看到了一場完全不同的“氣劍之爭”,那位堅持徒手作戰的前輩,壓根不是認為自己的肉體才是最強的武器,他徹頭徹尾不信這種鬼話,因為傻子都知道,人類文明之所以能發展壯大,就是因為我們善于使用各種工具,用上好的武器,當然要比沒武器強。而那位前輩之所以拋下武器,只不過因為人類在與妖族的戰爭中,有可能出現失去武器的情況,為了在那時不至于徹底失去抵抗能力,所以才需要徒手作戰技能,而那位前輩,只不過是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態,耗費自己的一生,為人類軍隊去研究這種在常規情況下雞肋般的戰斗技巧罷了。

第三處,面對前輩們的遺澤,面對上古的傳承,在眾多作品中,人們為此勾心斗角,甚至殺得血流成河,而一旦到手則是奉為至寶,對上古傳承舍生忘死地爭搶,到手后恨不得背熟后就燒掉,防止被第二個人看到,修煉時則小心翼翼,就怕弄錯一個字……

而在這本書中,修真者們尊重前輩的成果,但并不會一味地盲從。得到一份秘笈后,如果連這秘笈針對的是什么樣的人群什么樣的種族都不知道,把三頭六臂之身的修行方法用于人類之身,那么哪怕不會走火入魔,顯然也發揮不出秘笈原有的效果。所以,修真者們也在努力地發掘上古文明遺跡,不同的是,他們發現遺跡后會公開,集眾人之力一起探索,一起研究,而對于上古傳承,他們尊重前人的智慧與成就,但并不盲從,他們會研究、吃透、改良,最終完成對前人的超越,一代更比一代強。

第四處,主角發現了一個遠方的強大文明,與主角所在的這個人人平等的世界不同,在那兒,修真者們高高在上,普通凡人甚至沒資格被稱作人,而只是仿佛家禽家畜那樣的存在。那樣的文明顯得非常邪惡,但深入了解下去,我們發現他們也有不得已之處,因為人類正面對外族入侵,面臨生死存亡之際,而這種嚴酷制度的社會,看起來會更高效,更有戰斗力,似乎更有利于挽救人類文明。

事實上,這樣的社會形態,才是早期作品中的常態,因為在那些書里,追求的正是“更高更遠更強”,弱者的錯就在于太弱,一切的一切都能歸結為兩個最終目的——生存與變強。然而,這個早期作品中的終極目的,在《修真四萬年》中卻被主角否決了。如果說適者生存,蟑螂或許比人類更能適應環境的變化,但成為蟑螂般的存在,難道就是我們的進化目標嗎?我們的文明之所以偉大,我們的人性之所以光明,不正是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會做出不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嗎?如果非要靠犧牲人性犧牲道德才能換來文明的延續,那我們寧愿只在宇宙中爆發出短暫的光芒!

像上述這樣的差異點,在書中還能找出無數,而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在思想境界上,網絡文學近期作品與早期作品的鴻溝般差距。

三、網絡新特性帶來的認知錯覺

由上,經過理論與實證雙重驗證后,我們的結論已經非常的清晰了。在網絡時代這個新環境下,借助連載化與快節奏的新模式,作家們的創新能力在理論上會被更大程度地激發出來,更寬廣的生活來源,更高遠的想象力,使得網絡文學這一新興行業天然就具備了無可比擬的創意優勢。

然而,明明是創新能力上具有優勢,為什么很多人會得出網絡文學缺乏新意,千篇一律的論斷呢?

其實,這也是網絡文學所獨具的幾大新特性所造成的。

第一點,是網絡時代的低門檻造成的作品海量涌現。隨著作品數量的級數上升,每一分類下的作品數量自然也是水漲船高,這就很容易給人一種同類作品眾多的感覺。

原本假設有一千部作品,分成十大類別,那么平均每大類只有一百部作品,而這一百部理論上也應該歸屬于不同的子分類,有些子分類下可能僅有一部兩部作品,看起來差異化就會非常大。但如果作品數量翻成一千倍,變成一百萬部作品,那么哪怕作品類別更多些,有五十大類,每個類別下也會有兩萬部作品,顯然,無論多出多少的新創意,無論多出多少的子分類,每個分類下都必然會堆積大量的作品,而后果則是,即便事實上增加了無數的新創意,建設了數十倍于原來的新分類,但乍一看,還是會覺得重復度高。

除了數量多以外,經過網絡資源整合后的新媒體,還具有第二大特性——易檢索。方便快捷的檢索功能,可以讓每一位讀者很容易就把他想要查找的品類作品聚集到一起,同樣的一百部作品,在傳統時代可能分散在好幾個圖書館,以及更多個不同的書架,但到了網絡時代,這一百部作品卻能毫不困難地被排列在一起。

不僅如此,對于實體書而言,一本書往往只能歸在一個書架里,即便它同時符合多個書架的分類標準,但電子書卻不存在這個限制,只要符合分類標準,無論有多少個分類,都能在搜索時被找到,而這也同樣意味著在同一類別下,會有更多的作品,造成重復度高的印象。而除了簡單的分類,電子閱讀中大量的新技術,尤其是大數據的應用,使得各種關聯推薦、同好作品、智能搜索越來越精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這一假象。

網絡文學的第三大特性,是它的面貌新。作為一個新生的行業,它在問世之初顯然是并不被大眾所熟悉的,而這點在學術界體現得特別明顯,傳統的文藝批評界直到這兩年才漸漸開始接觸網絡文學,但距離深入了解,顯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評論者對評論對象的陌生,自然會造成評論的偏差。在部分評論者的眼中,網絡小說除了穿越還是穿越,不是皇阿瑪就是格格,這就像在有些小學生的眼中,李白的詩是唐詩,杜甫的詩也是唐詩,不是五言就是七言,翻來翻去沒有一點新意,全是套路。

但實際上,一首唐詩又豈能用一個最簡單最表面的五言七言來概括?一部數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又豈是一個穿越就能總結出一切?然而,在評論者沒有足夠的了解,缺乏足夠的鑒賞能力之前,那李白的詩與杜甫的詩,也確實只能用唐詩來概括表述,最多再加上個字數的不同,分個五言七言,絕句律詩,然后得出個唐詩千篇一律的結論。

網絡文學的第四大特性,是它與生俱來的商業性。事實上,與大多數人想象的不同,網絡文學誕生之初,是沒有任何對應的商業模式的,所有的作者都是在無償寫作、免費發布。但是,沒有商業模式并不等于商業模式不存在,免費發布并不等于不能收費,網絡文學的商業性是根植在它的骨子里的,因為它是一個因讀者的愛好而誕生,根據讀者的喜好而成長的文化產業。正是因此,當網絡文學度過了最初的荒漠期,漸漸成長起來后,它的商業性自然就日益凸顯。

高度的商業化導致了兩個現象。一是短期的熱點聚集。其實從長期看,網絡文學的熱點相當分散,各個類型都有過輝煌期,但如果把時間縮短,只看某一個時間段,我們很容易看到某一類型特別紅火,各大榜單上大量該類型的作品,造成了是本網絡小說就是某某類型的假象,而實際上,同時期的其他類作品千千萬萬,只不過是這一個類型剛好扎堆在榜上而已。

另一個現象與上述有些關聯,但又不同,可以用掛羊頭賣狗肉來形容。正是因為某一時期某一熱點出現,一些明明只沾了一點邊,甚至完全不沾邊的作品,也進行了相應的包裝,來蹭這個熱點。例如在穿越熱的時期,明明整部作品的內容和穿越沒有半點關聯,明明主角原本設定是生在異界長在異界,現在為了跟風,開局部分硬生生加了一個章節,說明主角是從地球穿越而來,書名也加上了穿越兩字,以此吸引讀者。顯然,這部作品在本質上并不是真正的穿越文,但乍一看卻是真假難辨,尤其是湊在一堆穿越類作品中,更是給人一種滿屏皆是穿越的感覺。

因此,綜合上述特性來看,網絡文學會被眾多評論者鑒定為千篇一律,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其中除了評論者自身能力與研究不到位的原因外,更多還是因為網絡時代的這些新特性,使得同質化、套路化的跟風問題會被十倍百倍地顯現,給我們帶來種種視覺上的錯覺,并且對行業了解越淺,錯覺就會越被放大。

對于最初的那個問題,對于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我們至此終于能給出最終的結論了——網絡文學在創新力上具有先天優勢,并且已經涌現了令人驚嘆的創新成果,但與此同時,網絡文學的同質化現象更容易浮于表面,給人造成認知上的錯覺。

[作者簡介]楊晨,閱文集團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视频在线播放 | 尹人香蕉99久久综合网站 | 日本三级成人午夜视频网 | 免费看黄色网址 | 亚洲午夜在线视频 | 亚洲 欧美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99九色| 性xxx在线观看 | 激情免费网站 |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国产一区亚洲 | 久久久久久综合 | 久久久久久久久a免费 | 免费看特级毛片 | 国产精品爱啪在线线免费观看 | 热99re久久精品香蕉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 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 |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 | 黄网久久|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 | 亚洲天堂.com | 午夜性激福利免费观看 | 欧美成人丝袜视频在线观看 | 黄色a级| 黄色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 在线a人片天堂免费观看高清 | 免费的黄色大片 | 欧美日韩ay在线观看 | 国内同性老头同志oldand |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网站 | 久久男人| 国内自拍经典三级在线 | 真人女人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