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楊黎光“追尋近代中國現代化腳印”三部曲全國學術研討會舉行
更新時間:2017-12-15 來源:廣東文壇
7月6日,由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廣東省作協、深圳市文聯共同主辦的楊黎光“追尋近代中國現代化腳印”三部曲全國學術研討會在深圳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知干,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等領導出席會議。會議由廣東省作協主席蔣述卓主持,來自全國各地和本市的3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
楊黎光現任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他是中國報告文學界的一位領軍人物,也是深圳改革開放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代表性作家之一,2013年被深圳市評為文學界唯一國家級領軍人才。
楊黎光代表作有長篇報告文學《沒有家園的靈魂》《打撈失落的歲月》《驚天鐵案》《瘟疫,人類的影子》,中篇報告文學《生死一線》等。另著有長篇小說《走出迷津》《大混沌》《欲壑·天網》等。長篇小說《園青坊老宅》入圍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出版有《楊黎光文集》(十三卷)。曾獲第一、二、三屆“魯迅文學獎”;第六、七、十屆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
作為生活工作在改革開放前沿深圳的一位作家,楊黎光歷經8年時間,完成了“追尋近代中國現代化腳印”長篇思辨體報告文學《中山路——追尋近代中國現代化腳印》《橫琴——對一個新30年改革樣本5年觀察與分析》《大國商幫——承載近代中國轉型之重的粵商群體》。這三部作品既各自獨立成篇又構成三部曲,其現實意義和思想深度都是楊黎光嘔心瀝血之作。
三部曲甫一推出,即得到各界的好評。《中山路》獲第四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橫琴》獲《中國作家》第九屆“鄂爾多斯文學獎”大獎。《大國商幫》剛剛獲得廣東省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圖書類優秀作品獎。
何建明指出,報告文學是書寫時代、人民、中國故事的重要體裁,而最精彩的故事,最出彩中國的故事,就發生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陣地廣東,楊黎光這幾年來的創作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地去研究思考,甚至應該成為一種努力方向。
張知干代表廣東省作家協會對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指出,楊黎光是一位具有強烈民族責任感的作家,其創作一直緊扣時代脈搏,始終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自覺踐行立心鑄魂的文學使命。相信借助此次學術研討,從思想性、藝術性上對其創作進行探討和交流,能夠為未來廣東文學創作提供有益的啟示。
研討會上,專家們對楊黎光三部曲的思想文化價值和文學藝術價值以及“思辨體報告文學”體裁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專家認為,楊黎光長篇思辨體報告文學三部曲作品秉承了楊黎光一貫的思辨性見長的特點,縱橫捭闔,文思飛揚,融入了作者對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及現代化進程的思考。作品既有學者式的宏觀描述,又有詩人般的點評,更有小說家的敘述技巧,帶有明顯的政論色彩,視野開闊,架構精巧,剖析獨到。在報告文學的創作手法上,作者也作了有益的探索,文本上具有超文體的藝術特征和田野調查的形態,從而使這三部報告文學作品在文學之外具有相當的社會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