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網文快車90億產值,呼喚以優質創作提速升級
——國內多家數字閱讀公司陸續掛牌上市,資本對網絡文學母本的追逐持續升溫
更新時間:2017-12-05 來源:文匯報 許旸
一路呼嘯,走過20年的中國網絡文學風華正茂——最近,繼中文在線、掌閱科技后,閱文集團也在矚目中掛牌上市;多家數字閱讀平臺摩拳擦掌布局文學IP,跑馬圈地加速網文“轉碼”,產業升級碩果累累,光是去年中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就達90億元。風馳電掣的高速背后,作品內容品質是否同步升級?
有學者提醒,進入“升級換代”關鍵期,網絡文學的真正繁榮必須依賴精品,只有深入面向社會與時代命題,潛心創作出更多正能量主旋律力作,以文化自信引領風氣之先,才能令網絡小說實現從數量擴張到質量提升的飛躍,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
網絡文學產業狂飆突進,印證巨大文化創造力
中國網絡文學所彰顯的巨大原創力,已成為世界級文化現象。近年來,許多網絡小說被翻譯成外文,讀者遍布東南亞、美、英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武俠世界”“引力小說”“起點國際”等網站月活躍讀者數累計達550萬。不少西方讀者看了 《星辰變》《我欲封天》《斗破蒼穹》后,在論壇交流中互稱“Daoist”(道友),走上學習漢語乃至中華文化的第一步。
從幾大在線閱讀平臺齊頭并進、付費閱讀日漸風靡,到向影視游戲產業鏈延伸、借網“出海”收獲點贊,網文占據愈發醒目的位置。在評論家李敬澤看來,網絡文學已成為我國當代文化體系中重要的原創資源,也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重要生產者和供應者。不少網絡小說表達方式新穎,親和力十足,加上互聯網時代移動終端普及,一些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大量“圈粉”。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最新《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3.53億,占網民總體的46.9%。網文作者日均更新文字量超1.5億字,年上線作品超百萬種,國內網站簽約作者達250萬人,另有超2000萬人在網上不定期創作。人們耳熟能詳的《瑯琊榜》《甄嬛傳》《七月與安生》《悟空傳》 等熱門影視劇,無不脫胎于備受歡迎的網絡小說。
如今,網絡文學不再是最初寫手的自娛自樂,而是形成固定龐大的讀者群體以及完整閉環的商業模式,營利模式從平臺內容積累轉移到原創孵化和作品改編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底,中國40家主要網絡文學網站已出版實體圖書6443部,改編電影939部,改編電視劇千余部,改編游戲超500部,改編動漫440部,擴大了原作影響力。不少網文公司擁有獨立的IP衍生合作部門,深度參與小說開發。比如青春奇幻小說《厘米學院》的母本運營,借鑒了互聯網產品分析模式,從用戶畫像、世界觀背景架構到人物性格,都參考大數據形成故事及后續作品的改編。
迎接“最好的時代”,不能簡單靠量取勝
數據顯示,光是閱文集團內容庫中的原創作品,截至今年下半年已達920萬部,涵蓋200多種題材,近六個月內,閱文平臺作者更新及創作近3360萬新章節,共計新增615億字。一些網文作者甚至“日更5000字”連續創作。然而,簡單憑借海量作品的龐大存在就能判定網文迎來“最好的時代”了嗎?
有業內人士觀察到,資本對網文母本的追逐熱度仍不斷攀升,但需警惕浮躁之風。一些“快餐式”網文流水線生產,看似攤大了行業體量,實則稀釋了真正優質的作品,如果文學故事變成“速食品”,對作家的個性和創造力可能帶來抑制。比如某部描寫“亂世英雄”與“草根女子”的愛情冒險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收視不錯,引來不少“同質化”跟風之作——相似的情節框架、人物個性,甚至連文中“笑點”和“梗”都高度雷同;還有的作者趕著寫小說續集,光惦記著更新量,而被讀者指責“故事素材嚴重注水”“情節多處重復”。
圈內呼喚藝術感染力、生命力彌長的佳作。網絡文學怎么凸顯類型寫作的多元優勢?如何鼓勵作者書寫中國故事,持續激活創作動力? 在市值節節攀高的歡呼聲之外,更多問題值得業內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