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網絡文學:滄桑變化爭朝夕
更新時間:2017-10-18 來源:文學報 馬 季
網絡文學落地已有二十年時間,至今仍然處在高速發展中,無論是參與創作的人數、日更新的字數、文學平臺的發展模式,還是作品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幾乎每年都有新的話題出現。究其根本,網絡文學的迅猛發展與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的巨大變革,以及民眾思想的開放包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十年來,數百萬網絡寫作者筆耕不輟,數億網絡讀者追更閱讀,原創作品總量多達1400多萬種,每年新增近200萬種,文學網頁日均瀏覽量達15億次。這一方面說明網絡文學的極大繁榮符合民眾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說明中國社會在全球化時代積累和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換句話說,新世紀以來,尤其是近五年來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和引導下,展示出勃勃生機和巨大發展潛力的互聯網大眾寫作和全民閱讀,不僅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新的文化奇跡,而且印證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理念的民眾基礎和社會根由。
精品化成網文主流方向
回望過去的五年,無論從內容生產還是產業規模的角度觀察,網絡文學行業發生的乃是結構性的變化,追隨變化的足跡不難發現,精品化已成為當下網絡文學發展的主流方向。
第一是創作形式與作品內涵的變化。網絡文學類型化的發展逐步成熟,出現了大量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網絡文學類型,如玄幻仙俠、架空歷史、遠古神話、古代言情、都市異能、歷史武俠、現代修真、懸疑探險等,如《擇天記》《奧術神座》《羋月傳》《木蘭無長兄》《雪中悍刀行》《血歌行》等作品呈現出內容與形式較為完美的結合。據粗略統計,五年來有兩千多部網絡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網絡劇、網絡游戲和漫畫,下線出版紙書超過5000個品種。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現實題材優秀作品不斷涌現,接地氣、有擔當,成為網文爆款的重要標志。如《歡樂頌》《翻譯官》《他來了,請閉眼》《遇見王瀝川》《烽煙盡處》《網絡英雄傳》《浪花一朵朵》《相聲大師》《大地產商》等作品給網絡文壇帶來了一股新風。
第二是產業發展態勢的變化。即由在線閱讀——粉絲經濟——版權銷售的粗放化模式,向類型化開發——全渠道推廣——IP孵化的精品化模式轉換。這一變化的內在動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政府主導,在中央“大力發展網絡文學”精神的指引下,連續數年,國家在互聯網行業開展清網行動、劍網行動等專項活動,無非是對宏觀定位的確認和目標實施的鞏固,實際上,這也為網絡文學的局部定位確立了行為規范、掃清了認識障礙,對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同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并開展年度“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中國作協發布“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并組織專家探索建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這些舉動對推動網文的精品化起到了主導作用。
其二是行業做大做強的自身需求,隨著互聯網文化產業鏈的形成,網絡文學出現了數字閱讀和IP孵化兩個發展方向,而后者由于受眾更加廣泛、產業附加值更高,但對作品的文化含量要求也更為嚴格,而這一區域的競爭使得網文主流化的路徑逐漸明朗。
第三是網絡作家認知的變化。五年來,網絡文學組織化程度有了大幅提升,積極靠近組織融入社會成為廣大網絡作家的共識。目前已有浙江、上海、廣東、江蘇等20個省市、自治區以及行業建立了網絡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等相關組織機構,引導和扶持網絡文學創作,培育網絡作家成長、打造精品力作,已成為各級作協組織的日常工作。自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開辦網絡作家培訓班以來,五年中全國有近2000名網絡作家接受了不同層次的培訓,其中167名網絡作家加入中國作協,9名網絡作家當選中國作協全國委員。近200部網絡文學作品獲得中國作協和地方作協重點作品扶持。兩百多名網絡作家參與了“走訪四川地震災區”“走進抗戰歷史”“重走長征路”等重大主題活動,深入企業、農村、部隊、學校一線采風,耳聞目睹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
IP孵化,關鍵在文化價值
2010年興起的移動閱讀對網絡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作用,最突出之處在于它引發了網文大數據概念的形成,成為IP孵化的一個跳板。但在2012年之前,IP的開發是無序的,每個產品開發都出自認知不同的團隊,因此產生不同的用戶,變現是唯一的目的。結果IP開發出來之后,不同區域的用戶往往互不相通,各說各話,比如小說的用戶與影視劇的用戶之間形成排斥,游戲的用戶與小說的用戶之間互不認同。因為理念不統一,缺少應有的文化包容,不同的開發商之間為了商業利益封鎖消息,相互掣肘,最終導致用戶群體的割裂。一部優質網絡小說IP化之后,不僅沒有產生疊加效應,反而形成了泡沫。從表面上看這是商業競爭在作怪,但往深處探究,根源是在文化層面缺少了認知的統一性。因此說,IP孵化起步于創作,卻完成于合作,從系數上來講,合作的重要性絲毫不弱于創作本身,很多作品由于合作的緊密度不夠,未能很好地發掘原作的特質。
近五年來,隨著政策導向清晰明朗化,資本有序流入,促使IP產業鏈上下游運營模式透明簡約,無論是最上游的網文大神、文學網站、影視游戲創作團隊,還是最終的傳播渠道,各方分享紅利,分擔風險。一部優質網絡小說在孵化IP時不同的改編團隊認真研究作品的特點和用戶心理,做出預案,形成文化理念上的高度統一,使得IP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達到一個最大的閾值。目前,互聯網文化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已經認識到IP孵化關鍵在文化價值的呈現,近年由網文改編的《瑯琊榜》《花千骨》《羋月傳》《微微一笑很傾城》《醉玲瓏》《那年花開月正圓》等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這一目標。文化展示的是一個社會的整體風貌,IP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文化現象,絕不僅僅是商業運作,它當仁不讓地承擔著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
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提出,通過公司制改建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文化企業,符合條件的可申請上市。規定公布后,資本市場迅速加大了對網絡文學企業的關注,融資渠道逐步拓寬,現有上市公司:中文在線、平治信息、掌閱科技;準上市公司:閱文集團;上市公司子公司:縱橫中文網、阿里文學、鳳凰閱讀、網易云閱讀、華閱文化;上市公司產業鏈布局:掌維科技、黑巖閱讀、幻文科技、多看閱讀、精典博維;新三板:天下書盟、鐵血中文網、博易創為、天涯社區等,還將有一批文學網站陸續上市,推動網絡文學產業升級。
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關系一直是學界關注的問題之一。通過這五年的發展,網絡文學用事實證明了自身的存在價值。“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確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但文化根脈是一致的,兩者之間既有分野的一面也有融合的一面。目前是一個文化開放、思想兼容的時代,“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之間的包容和互補將是主流發展方向。它們之間不僅在表現形式上可以互補,在思想內容上也可以互補。網絡文學在傳播上具有優勢,而傳統文學更適合慢閱讀。網絡文學想象力豐富,天馬行空,任爾馳騁,作品類型眾多;而傳統文學在藝術審美方面更為深刻和細致,承載了民族精神。兩者的互補有助于文學事業健康繁榮發展。
進軍海外,講好中國故事
近五年,還有一個重要現象值得一說,原創網絡文學資源共享渠道形成規模,第三方閱讀平臺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除閱文集團、掌閱系、中文在線、百度文學、阿里文學和愛奇藝文學等渠道外,三大電信公司移動閱讀基地、亞馬遜、京東lebook、當當多看等紛紛加入新平臺的建設。在此基礎上,初具實力的中國網絡文學終于迎來了“進軍海外”的黃金發展期,一批本土網絡文學企業乘風破浪,迎勢而上,發揮數字閱讀平臺已經積累的經驗和優勢,逐步推進原創網絡文學作品的翻譯推介,實現跨文化、跨區域的長足發展。
2015年7月,掌閱科技啟動iReader海外項目,正式進軍國際市場。目前海外用戶規模已突破800萬,月銷售額達300萬元人民幣,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分類app銷售榜中位列榜首,其中包括近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成為在全球影響較大的數字閱讀平臺。2016 年 10 月,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設增加 CHINESEALL CORPORATION美國公司,完成聽書產品的美國本土銷售,同步構建了國內數字出版產品國際對接的主要研究工作。2017年5月,閱文集團旗下起點國際正式上線,以英文版為主打,將逐步覆蓋泰語、韓語、日語、越南語等多語種閱讀服務,并提供跨平臺互聯網服務。目前上線作品已達40余部,累計更新近5000章,總量遠超所有翻譯中國網文的獨立站點,品類覆蓋玄幻、仙俠、科幻、游戲等多種題材。
近兩年,網絡文學在海外的發展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這顯然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在互聯網時代的具體實踐。目前,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已在多個海外翻譯網站走紅,在Wuxiaworld(武俠世界)、Gravity Tales等以翻譯中國當代網絡文學為主營內容的網站上,隨處可見眾多外國讀者“追更”仙俠、玄幻、言情等小說,老外跟讀中國網文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新趨勢。中國網友還根據流量顯示貼出了老外喜愛的十大作品——《逆天邪神》《妖神記》《我欲封天》《莽荒紀》《真武世界》《召喚萬歲》《三界獨尊》《巫界術士》《修羅武神》《天珠變》等。這些小說被網友稱作“燃文”,講述的多為平凡無奇的男主角開天辟地一路拼搏,在各路神仙師傅的輔助下,不斷升遷,最終取得人生成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