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文學進校園”活動之中山站
——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詩意
更新時間:2017-09-29 來源:廣東作家網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边@句話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詩在遠方,尋找詩意必須經過長途跋涉,歷盡艱辛。其實,詩意就在眼前,生活不缺少美,關鍵要有發現美的眼睛和心靈。
9月27、28日,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進校園”活動走進中山市,分別來到中山紀念中學三鑫雙語學校和南頭鎮初級中學?;顒友埵∽鲄f詩歌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珠海市作協主席盧衛平,省作協報告文學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廣州市作協副主席劉迪生分別作了題為《尋找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和《文學情懷與生命之源》的精彩演講。
什么樣的生活才是詩意生活?只有慢下來的生活才能享受到詩意的生活。慢下來,才能聽得見自己的腳步聲,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茖W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了便捷和快意,但人們心靈和精神上的滿足卻越來越少??萍伎梢圆粩喑?,但文明的密碼無法破解。
盧衛平從機器人寫詩、網友認為“月球是中國的領土”等有趣的日常生活講起,說明詩歌與人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系;從《詩經》到新詩百年,說明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個人從起名字、學語言,到抒發情感,以至說教都能找到詩歌的影子,“不學詩無語言”。詩歌是民族的傳承、文化的靈魂。當下,詩歌雖表面“無用”,卻是心靈的滋養、精神的寄托和理想的塑造。詩歌作為一種良好的文化基因,早已滲透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血液里,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衣食住行。
盧衛平說中國人講究“安身立命”,在“安身”(獲得生存保障)的基礎上“立命”,尋找精神的依靠和心靈的家園,詩歌就是重要的方式。怎樣尋找“詩意生活”?盧衛平給了青少年學生三點建議:首先是要讓生活“慢”下來,讓靈魂跟上你的肉體,聽見自己的腳步聲與心跳;其次要審視、忠于自己的內心,每日三省吾身,抵達自我;最后要多閱讀,特別是詩歌的閱讀和鑒賞,讓生活的可能性變得更多,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感悟詩意人生。
劉迪生以充滿激情的語調和哲理詩般的語言把聆聽者帶進了他的文學世界。他認為,文學是現實的發言,文學是有溫度有人情味的。浮躁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特征,根源不在于外在因素,而在于個人修行。一個有德行的人,一定會給后人留下馨香。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唯有道德才是維持地球穩定最可靠的基礎。而文學就是人們“停下來思考”的重要介質或者手段。
劉迪生認為,文學是一個人的視野,它有自己的尺度。文學創作要像攝影師一樣通過鏡頭,掌握近景、中景、遠景的拍攝技巧,細致觀察生活,才能拍攝出一幅鮮美的畫面。一個優秀的作家,常常把隱藏在故事背后的故事挖掘出來,這樣的故事才能更讓人牽掛。
演講結束,同學們還與兩位老師進行了互動溝通,探討了閱讀、寫作中碰到的一些問題。現場的氣氛非常活躍,此次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省作協創研部副主任周西籬及學校的部分領導參加了此次活動。(文/攝影:何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