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粵行粵遼闊 > 行思錄

陳東明:大鵬情

更新時間:2017-08-14 作者:陳東明來源:廣東作家網

有這么一幅對聯:“青山不老人易老,歲月無情人有情”。是啊,青山是不會老的,歲月也是無情的,然而人是有情的。

在人生的旅途上,筆者如不少人一樣,也是個多情之人,比如愛情、親情、友情、人情、物情……說不盡、道不完。本文要說的是我的“大鵬情”。

? 一

大鵬這地方有我曾經寫過的二戰時,中共領導的東江縱隊抗日游擊隊在這里抗擊過日軍,解放戰爭中和國民黨軍隊作戰過的文學作品;有我認識的兩個二戰時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老游擊戰士,還有我那對大鵬這片熱土的眷戀之情。

去年的12月中旬,其時正當送舊迎新跨年之際,筆者參加了 “前海探未來?大鵬融古今” 廣東省作家協會深圳采風團組織的采風活動。

當完成對深圳前海自貿區的采風后,我為那里新興的現代商業和金融中心、港口服務、科技信息、航運服務等高速發展而感到高興,那里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中國夢?前海夢”。

離開前海自貿區,大客車在開往大鵬境內時,夕陽開始西下,沿途熟悉的道路和青山綠水、汽車右邊時隱時現的大海,途經鹽田、大小梅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景色是那么旖旎,不禁讓我的心情一下子再次興奮起來,不禁輕聲吟起明代文學家楊慎《臨江仙》 中的詩句“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在充滿詩情畫意的青山、大海和落日的余暉中,我的思緒跨度很大,這些地方有我曾經寫過的二戰期間中共領導的東江縱隊抗日游擊隊在這里抗擊過日軍的文學作品。有我曾經見過一面的兩個大鵬籍人,一個是大名鼎鼎的我國改革開放探索者袁庚,已經去世;另一個是現時已經102歲依然活著的女游擊老戰士張婉華。還有,大鵬這地方連這次算起來,我一生目前去了三次,每次都走過這條路,感到與大鵬這地方相當親切,不禁想起了對往事的回憶。

第一次去大鵬,我作為客運企業宣傳干部,在了解廣州至大鵬這條線路的客運生產經營和客運服務情況的同時,被大鵬的古跡及大海的旖旎風光所吸引。

雖歲月無情逝去,但事情記憶猶新。我第一次去大鵬是在2003年5月17日,距今已經有14年了。那時我供職于廣州市第二公共汽車公司黨委宣傳部。

公司經營的線路相當廣,公共交通除了跑廣州市區外,還負責市屬的從化、花都、增城、番禺等地區的客運生產,甚至還跑珠三角的深圳、珠海、中山、順德、江門、清遠等地跨市線。而當中有一條線路就是廣州至大鵬的,每天六班,在客運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運營情況相當好,深受沿線地區廣大市民的歡迎。

去大鵬的事情是這樣的。有次基層調度的同志告訴我,廣州至大鵬這條線路是承包給本單位多個司機作為一個組經營的,他們從人生地不熟,到越做越好;從原先每天一班車發展到每天六班車,方便了廣大群眾的出行,受到當地人民群眾的歡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比較顯著,希望宣傳部的我能前往深入了解情況報道一下。

那時我在單位宣傳部除了負責對外報道及政研會工作外,還負責本單位的《二汽之音報》采編工作,每天在辦公室同文字打交道,工作量比較大,長期如此,有時感到有點郁悶,很想找個機會在外面透透氣,當得知這個情況后,加上我也從沒到過大鵬,也就十分樂意深入客運生產運行第一線作采訪報道,同時還約上大報的一名記者隨同前往。調度部門的同志為我們辦好乘車證事宜,并聯系好到大鵬后接待我們的線路負責人。

傍晚我們從廣州市汽車客運站上車,大客車從廣園路、經增城、博羅、惠陽淡水,直奔大鵬。沿途各站都陸續有一些乘客上車,甚至在一些沒有設站的地方,司機也按沿途乘客的要求增設了停車點。行車途中有些是人貨同上的,乘務員都能熱情幫乘客將貨物放到車頂的行李架上。可見,司機和乘務員與沿線群眾已經是相當熟悉、關系也相當默契和融合。

那時的路況沒現在那么好,況且大客車走的都是穿越城鎮鄉村的道路,上下車的人也比較多,車行約四、五個小時才到大鵬。

晚上入住金沙灣酒店。次日早餐后,經營這條線路的負責人用小車將我們在鎮上轉了一圈,一邊開車一邊介紹這里的情況,然后載去大海邊,沿途海邊的防風林長得十分茂密而郁郁蔥蔥,空氣十分清新。海岸線漫長,沙灘細沙潔白、海水碧綠、海鷗在天空飛翔,遙望三門島,遠處就是香港。

五月的大鵬,由于靠近海邊,天氣時而晴朗、時而下著小雨粉,海風迎臉一陣陣吹來,氣候讓人覺得十分涼爽。

接下來我們還去了大小梅沙、鹽田,參觀大鵬所城古跡和大亞灣核電站,所有這些讓我印象深刻,旖旎的風光令人難忘。

幾天來,我對大鵬地區的風情及地理都得到了初步的了解,通過往返看到和觀察了解到我們公司在這里的經營情況以及司機的服務質量。回穗后,我在單位的刊物對這條線路的經營情況和客運服務工作作了詳盡的報道。

第二次前往大鵬,時值近世界二戰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與東縱港九獨立大隊聯誼分會一起在深圳探望幾名抗日老游擊戰士后,專門前往大鵬的鯊魚涌瞻仰東縱北撤紀念公園。

時光過得真快,當我再次去大鵬的時候,已經是11年后的事了。

2014年8月21日,我隨東江縱港九獨立大隊聯誼分會負責人蔡建中(東縱港九獨立大隊第一任大隊長蔡國梁的大兒子)組織的約20名老游擊戰士后人,從廣州驅車到深圳探望了因腦溢血而住進醫院的老游擊女戰士巢湘玲(時齡93歲,她丈夫陳亮明,港九獨立大隊大嶼山中隊指導員,1989年8月6日在廣州因病逝世),和探望離休后定居深圳的東縱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解放后曾任江門市市長的曾發夫妻(曾發的妻子李靈也是老游擊女戰士)。

上述幾名抗日老游擊戰士,原籍都是香港,參加抗戰也在香港,解放后在廣東工作,晚年定居深圳。

由于蔡建中是我單位的原領導,他知道我喜歡新聞寫作和文學創作,故聯誼會有什么活動總叫上我,作宣傳報道。近幾年來,我為抗戰時期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在二戰、日軍占領香港期間的戰斗故事寫了不少作品,分別在《羊城晚報》和《廣州日報》以及《老人報》發表,故與這支隊伍的后人很熟。

這次探望,時值距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還有一年時間,這時國內宣傳機構已經啟動宣傳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系列報道,我除了是作家外,還是《羊城晚報》和《南方都市報》的通訊員。出發前我專門分別至電《羊城晚報》和《南方都市報》駐深圳記者站的兩名站長,要求他們分別派出記者在深圳與我們會合,一起采訪二戰期間在香港與日軍作戰的巢湘玲和曾發夫妻,都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當天分別派出記者進行采訪,次日兩報都分別進行了報道。

當探望完巢湘玲和曾發夫妻后,全體人員馬不停蹄地專門驅車去深圳大鵬灣的葵涌(解放前叫鯊魚涌),參觀東縱北撤山東登船處。

從深圳市區到葵涌,路途約有30多公里。離開曾發家中已經中午一時,我們在鹽田海鮮街的飯店吃飯。

我對“鹽田”這地方印象深刻,除了我第一次經過外,還有我多次看東江縱隊抗戰方面的史書也有提述過——二戰時東江縱隊曾經將司令部一度設在這里;抗日戰爭勝利后,準備北撤的游擊隊也曾在這里結集過;我所認識的百歲老游擊女戰士張婉華與港九獨立大隊第三任大隊長黃冠芳結婚,也是北撤前在鹽田結集時結婚的……。

飯后馬上前行,不久到達葵涌鎮。車沿小路駛到海灘邊,與一軍事禁區相連,這時看到路上立著指示牌子,才知道正確的說法是:“東縱北撤紀念公園”。

東縱北撤紀念公園依山面臨浩瀚的大海。大海寬廣無垠,隔海對岸就是香港。

鯊魚涌海水碧綠,岸邊樹木長得茂密而郁郁蔥蔥。公園門前,右邊橫立著原國防部長遲浩田手書的“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公園”幾個剛勁大字。左邊,豎著一幅巨大石刻照片“東縱部隊北撤攝影畫像”,圖片中北撤的我軍指戰員隊列長長、攜帶武器精神抖攔、浩浩蕩蕩,場面尉為壯觀。在遲洗田將軍手書橫幅之后,是一幅巨大的東縱北撤名單石刻,里面刻著當年登船的2500多名指戰員的名字。

再往前走的海邊的石巖,有一個涼亭,叫作”東縱北撤紀念亭”。涼亭有約十來米的石級小道,走向登船的大海平臺,立著一塊巨大的花崗巖石,上書著醒目紅色的字——

“1946年6月30日,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及各江武裝部隊:(小字)為了堅持國內和平,從此處登船北撤山東(大字)。曾生題,寶安縣人民政府立于1985年9月”(小字)。

東江縱隊北撤山東是怎么回事?事情已經過去近70年,對現在的青年朋友來說,真的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讓我們回溯到1946年發生的那段歷史——

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我省的東江縱隊,是一支有著一萬二千多人的抗日武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在重慶談判,根據談判簽署的“雙十協議”(10月10日),中共南方8省的抗日游擊隊全部北撤山東,因此東江縱隊按照黨中央指示北撤山東組成兩廣縱隊。

1946年初,由中共、國民黨和美軍三方組成的軍調部派出第八執行小組到廣州沙面前蘇聯領事館,就中共廣東武裝部隊北撤事宜進行談判。執行小組的三方代表分別是美方代表米勒、國民黨代表黃維勤和中共代表方方。這場談判持續了3個多月,看似和氣實則艱險。

蔣介石對東江縱隊這支隊伍非常忌憚,除了以63軍、65軍進攻東江縱隊根據地外,還準備從滇西調來全副美式裝備的“王牌遠征軍”新一軍、新六軍和54軍、64軍共4個軍的兵力,企圖一舉殲滅廣東的中共武裝部隊。

這年6月,國民黨要求我方必須在一個月內全部撤走。北撤期間,靈活應變的東江縱隊粉碎了國民黨的“圍剿”殲滅的陰謀。順利北撤山東解放區,壯大了我軍的軍事力量。

當時東江縱隊的部隊分散在粵、贛、湘三省七十多個縣,一個月內集中到大鵬灣是非常困難的。軍調小組組建了江南、江北、粵北3個支組,通知和協助他們北撤。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制定了“圍剿”計劃,企圖利用我軍北撤來個甕中捉鱉,將集中在沙鯊魚涌的北撤部隊“一網打盡”。偏偏這時,美方又稱“因颶風襲擊,船只要延期抵達大鵬灣”,北撤部隊被困在大鵬半島一隅,陷入險境。

  黨中央獲悉后及時公開了國民黨的陰謀,北撤軍政委員會立即著手修筑工事,將部隊主力布置在葵涌前沿陣地,找來大大小小的幾十艘漁船,準備讓非武裝人員及家屬撤走。國民黨反動派見陰謀敗露,不敢貿然行動。

  1946年6月29日,軍調部派來負責運送東江縱隊的美軍一艘驅逐艦和三艘登陸艦到達大鵬灣,?

1946年6月29日,是東江縱隊北撤上船的日子。地點是深圳大鵬灣葵涌鎮鯊魚涌海灘。6月30日拂曉,東江縱隊北撤部隊2583人乘3艘登陸艦起航。原來北撤名單按規定編造是2400人,但實際上船北撤時超出了一百多人,主要原因是在地方工作黨組織已暴露的同志堅持上船北撤、以及一些當時歡送上船但堅決要求同部隊一同北撤的戰士,所以實際北撤的人數增加到2583人,其中女戰士406人。由美軍方面派出幾艘登陸艦護送。在船上夜宿一晚后,次日啟航,經過6天海上顛波,終于到達目的地——山東解放區煙臺市。組成兩廣縱隊,隸屬華東野戰軍,后劃歸東北野戰軍,解放戰爭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序列。

經過三年艱苦的解放戰爭,兩廣縱隊馳騁北方遼闊的戰場后,終于揮師南下。1949年12月,兩廣縱隊第一中隊部分女戰士隨部隊南歸前拍攝的照片作為留念(見照片1)。三年前經多方查核,據了解,照片的23人中,已經去世的有3位,分別是:鐘玲、蔡平英、曾堅。其余的還健在,由于年歲大,請多人身體都并不好。

照片中的現存者,其中前排右四為張婉華現年102歲,解放后任佛山市婦聯主席,其夫黃冠芳任佛山地區行政專員(已去世)。2014年3月,本文作者與東縱港九大隊幾位后人一起前往佛山張婉華的家中探望了她。而王鐵鋒(二排右三),則是本文作者前領導蔡建中的母親,目前生活在深圳龍崗,與女兒一起安享晚年。

我們站在巨大的石刻“東江縱隊北撤山東人員名單”面前,領隊的蔡建中爬上了上面的墻壁上,用手指著他父親、母親、姑姑的名字對大家說:“這就是我的父親、母親和姑姑。”(見照片)大家看到這些名字都十分熟悉:“蔡國梁、王鐵鋒、蔡冰如”。特別是蔡國良,是東縱港九獨立大隊第一任大隊長,解放戰爭南下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兩廣縱隊二師參謀長,解放后是廣東省軍區惠陽軍分區司令員,而蔡建中的姑丈是1943年犧牲的,在一次戰斗中死在日本鬼子手上。

當時,在場的游擊戰士后人、《老游擊戰士》雜志編輯王玉珍向大家解釋說:“當年,我們的蔡建中同志也參加了北撤南歸,他生于1943年6月,北撤時他剛好3歲,解放戰爭南歸時,軍史書里注明隨隊有小孩40多名,6歲的蔡建中就是這40人之中的一個,也許當年他坐著獨輪車中南下”。王玉珍說的是事實,引來了大家一陣友好的笑聲。這時的蔡建中十分臉腆,臉龐泛起了一片紅云。

在東縱北撤紀念亭和登船處所建立的紀念碑,我們全體拍了合照進行留念。大家站立在大海邊,遙望著浩瀚無際碧綠的大海,腦海中仿佛將我們帶到當年那戰云密布的北撤和高歌猛進的南歸路上……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過去了,我們不應該忘記歷史。讓我們銘記當年游擊戰士們颯爽英姿的肖像,她們曾經的艱苦歲月,她們的豐功偉績!

第三次到大鵬,是參加廣東省作協深圳采風團,大鵬新區是其中一個采風點,我建議采風團領導帶大家一起到“東縱北撤紀念公園”瞻仰參觀被采納,全體作家在這個紅色而又美麗的景點里興高采烈、熱血沸騰,回顧歷史、緬懷革命前輩。

當我隨采風團第三次來到大鵬時,距第二次去的時間并不長,相隔僅僅2年3個多月。

這次去大鵬,有深圳市作協相關負責人陪同并對地方的介紹,了解到大鵬是深圳行政上的“新區”,卻是深圳保存古建筑、人文風俗最完好的老城鎮。

參觀了完好保存的明清兩代中國南部海防軍事要塞、擁有六百多年抵御外侮歷史的大鵬所城;以豐富礦石標本和生動多媒體技術再現深圳億萬年地質史和古生物史的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善用本土自然人文資源、新舊結合的大鵬海濱民宿特色小鎮。因此讓我對大鵬又有了全新的認識,再次感到對這片土地有種親切感。

大鵬這里有我熟識的道路、山水。有熱情的大鵬人,你看——大鵬作協主席焦朝發與我們交談時總是樂呵呵地笑,大鵬作協副主席袁家驊、龍華作協副秘書長柏亞麗等當地作協負責人參加了接待交流,十分熱情。這里有我筆下寫過抗日戰爭時期游擊隊的故事和當中的一些人,比如我前面所說的東縱港九獨立大隊情報站長張婉華,還有東江縱隊情報處處長袁庚,他們都是大鵬人。

袁庚1917年4月23日出生于廣東省寶安縣大鵬鎮(現深圳龍崗區大鵬街道)一個海員之家。小學畢業證書上改用歐陽珊,入黨后改為袁更,解放初期出國護照上誤寫為袁庚,一直沿用。少年時期,接受進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袁庚歷任東江縱隊聯絡處處長、東江縱隊港九大隊上校、三野二縱隊四師參謀處副處長、兩廣縱隊炮兵團團長、中共駐香港辦事處主任、胡志明顧問、香港招商局局長、蛇口工業區黨委書記兼招商局局長。

袁庚曾參加黃譚戰斗、南麻臨朐戰役、昌濰戰役、濟南戰役。于2016年1月31日凌晨3時58分, 因病醫治無效,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歲。

筆者也曾與袁庚見過一面,那是在改革開放之初,他在蛇口任管委會主任,我從廣州去蛇口與友人相會公干,偶然在蛇口與他會過,時間匆匆,但他那瘦削精煉的個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0年,招商局為加快蛇口港施工進度而實行獎勵制度,引起了一場爭論。在這個事件的啟發下,時任蛇口管委會主任的袁庚提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以期鼓勵加快推進蛇口工業區的建設。然而,口號提出后,立即掀起軒然大波,遭到部分人員的強烈反對。有人還給它貼上了資本主義的標簽,但袁庚依然力排眾議。1981年底,一塊寫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標語牌第一次矗立在蛇口工業區最顯眼的地方。這個口號在神洲大地當時家喻戶曉。后來蛇口這地方經濟發展得異常迅猛,所以人們稱袁庚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探索者。

張婉華籍貫是深圳大鵬南澳鎮大嶺嚇村人,1916年3月13日出生于香港,1930年在九龍城立雪女子中學讀書兼修古文。1934年在立雪女子中學附小當教員,1938年在中華書局檢鈔部工人,1939年參加中華書局大罷工,1940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42年參加東縱港九獨立大隊任西貢區民運區委委員、民運隊長。1946年北撤山東參加解放戰爭兩廣縱隊,1949年南下期間負責婦女干部工作,任中隊指導員。1950年南下到廣東粵中軍區后勤醫院任協理員。1952年從部隊轉業到佛山,先后任佛山市總工會主席、市委宣傳部副部長,1964年任佛山地區婦聯主任至1976年離休。

2014年3月,張婉華時年98歲時,筆者時與東縱港九大隊第一任大隊長蔡國梁的大兒子蔡建中與香港市區中隊交通員鄧和的小兒子鄧國志三人一起前往佛山張婉華的家中探望了她。一年后,張婉華100周歲生日時,她女兒邀請筆者再次去參加壽慶,筆者因腳疼而遺憾不能參加。現時102歲的張婉華仍然健在。

袁庚、張婉華他們都是大鵬籍人士,都是大鵬的英雄兒女。

……

采風團夜宿大鵬轉場尾。這是一個建在農田之中的農莊,生長著各種農作物不少。

那晚,大鵬的月亮高高掛在空中,十分佼潔明亮,田野周圍十分寧靜。夜色中,大家對著圓月紛紛拍照,隨后采風團還和當地作家進行座談交流。次日一早,不少文友來到轉尾場附近海邊的村莊——因為村邊就是大海。觀看日出,對著大海大聲呼喊,看著從云霧中升起的旭日,不禁令人心曠神怡。

我們參觀了完好保存了明清兩代中國南部海防軍事要塞、擁有六百多年抵御外侮歷史的大鵬所城;以豐富礦石標本和生動多媒體技術再現深圳億萬年地質史和古生物史的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參觀了東山寺,這里曾是東江縱隊排以上干部的培訓基地。

采風團領導采納了我的建議,全體文友也十分樂意我提出的前往瞻仰參觀70多年前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公園。

全體人員來到這個風景如畫、修復保留了現代革命史重要遺跡大海邊的紀念公園,不禁雀躍歡呼,因為這個景點不但歷史紅,還風景相當美,從而受到不少團友一致認贊賞。

不少文友站在當年的“登船點”拍照留念,特別是年輕時曾經當過兵的采風團團長、省作協副主席李國偉和珠海市作家陳毅藝,他倆并排一同在這個地方行著標準的軍禮拍照留念,我感覺出來——那是他們向軍人前輩致敬、向著這個曾經登船浩瀚無垠的大海和無際的天穹敬禮!遙祭的是共和國的軍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完整高清观看 |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欧美国产在线看 | 久久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院 | 九九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一个色中文字幕 | 欧美经典亚洲风情 | 噜噜噜久久 | 激情视频一区 | 亚洲三级理论 | 精品国产夜色在线 | 日本黄大片免播放视播放器 |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vrr | 九九热精品在线观看 | 青青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 日日日干| 日本人视频-jlzz jlzz jlzz | 国产一级黄色录像 | 国内精品 第一页 |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视频 | 国产人妖ts在线视频网 | 国产尤物精品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不卡 | 青娱乐久草| 欧美日韩无线码免费播放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二区 | 色综合中文字幕 |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8 | 九九九九九 | 日本香港三级 | 久久v| 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 中文字幕a有搜索网站 |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成人网在线综合视频 | 国产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 欧美在线暴力性xx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