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粵海來風”廣東散文創作研討會舉行
更新時間:2017-07-04
本報訊 ?5月14日,2017年廣東“粵海來風”散文創作研討會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舉行。本次研討會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主辦,邀請了省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對詹谷豐、塞壬、耿立、李清明、黃燈等散文作家進行研討,廣東大學生文學培訓班的66名學員也旁聽了研討會。據悉,這是廣東首次專門為散文創作舉辦研討會。
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楊克介紹,廣東是散文大省,散文作者多,散文作品在全國占據比較重要的位置。廣東散文也是廣東文學近年來比較有成就的。
專家學者分別就詹谷豐、塞壬、耿立、李清明、黃燈等散文作家及其作品,以及散文創作進行了研討。廣東省作家協會秘書長、廣東文學院院長熊育群認為,散文需要真實性,而職業化的散文寫作容易將寫作步入虛構或者一些有爭議的私生活。“散文要么是美的,要么是思想深刻的。散文有很堅實的一種見識感,有一些平常接觸不到的生活真相。”暨南大學教授賀仲明指出,散文的生命力是真實,但現在散文作為一個真實的文體,是可疑的。
在研討會現場,專家學者們視角獨特,各有見地,依次對五位廣東作家近些年的作品以及一直以來的文學創作歷程給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時又一針見血地指出其中缺憾,極為懇切的意見獲得了作家們的普遍認同。現場,許多大學生代表也應邀參與了本次研討會。
作家塞壬是本次研討會首位被評論的作家。韓山師范學院副教授陳培浩說道:塞壬的散文既是底層文學也是靈魂敘事,塞壬敢于將生活中一些較為隱私的事情在文字中鋪陳開來,在散文中這種非虛構的文體下可以做到如此,實為勇敢之人。這些隱私的展示鋪敘并非僅僅就是單純的呈現,而是達到了一種靈魂的追問。在她的散文中可以看出那種把散文做大做深的趨勢。
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以散文的文體本身作為突破口,也深入淺出地對作家李清明的作品進行了充分點評,他說道:散文在很重要的場合容易被忽視,這并不是壞事,因為散文,本來就應該是某種“業余”的文體,把散文當成主業未必就能寫得好,散文寫得最好的人往往是別的文體同時兼寫散文,散文的文體如果變成專業的話,容易產生“散文的習氣”。 ? ?(周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