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高小莉 | 《時代與夢想-官金仙與中國物流30年》
更新時間:2017-06-25 來源:廣東作家網
后記
2015年年底,省作協文學院院長熊育群對我說,有個采寫任務,南方物流的董事長官金仙,在企業創新方面獨樹一幟,而且許多媒體都報道過,這個人有故事,值得寫,你去看看。說實話,我當時心里頗不以為然。
創業傳奇,勵志故事,長江后浪推前浪,已經看得太多了,沒有什么新鮮。而且,我有另外的創作計劃。心想應付一下,找個借口推脫也就罷了。
2016年春節前,第一次見到她。尚未進入主題,得知此前已經有好幾個人寫了或者在寫她的傳記,有一個還寫了20幾萬字,但是都通不過。心里有了想法,這是個要求完美甚至苛刻的人。
外貌看,她很有江南韻致,圓潤的臉,清秀溫婉,皮膚很好,口音帶著明顯的江南印記。干事業的女人好像都是一頭干練短發,她也不例外。
我說我只是來見見,聊聊,聽聽她的故事是否能把我感動。請她也權衡一下,我這個人能不能擔此重任。我的想法是,如果她的故事確實能打動我,讓我有創作沖動,我就接,畢竟,好題材可遇不可求。反之,走人。寫這種非虛構的長篇,忠實于真實,最主要是主人公要認可,那不是一般的難。前面寫她的人,不都“槍斃”了嗎?可見,她在挑人,而且特別嚴格。
40分鐘后,塵埃落定。
她用20分鐘講述了她的故事梗概,追夢歷程,在江南水鄉度過的苦難童年,家庭命運;她如何年少當家,為了親人的生存與尊嚴,不屈不撓地抗爭。父母原是磚瓦廠的工人,62年精簡回鄉,為把農村戶口轉為城鎮居民戶口,13年漫長的等待和努力。改革開放,先知先覺下海弄潮,做裁縫,辦領帶廠,推銷勞保服裝,倒賣鋼材,1988年開始辦托運站,進入物流業。1992年闖廣東,從東莞起步,轉戰南北,歷經艱辛。
僅是她的創業線還不足于引起我多強烈的好奇心,當她用平靜的口吻,輕描淡寫地講述她因為練氣功走火入魔,三次進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此后得了嚴重的焦慮癥,與病魔經年累月作戰,我開始用心聆聽。還有她與兄弟之間的矛盾,相親相殺,揪心的痛楚與絕望;她爭取廣州亞運會綜合物流獨家供應商的滿懷豪情,她建設國際一流標準的電商園區狀元谷的匠心智慧,她最終以毅力戰勝焦慮癥的新生喜悅,說得波瀾不驚,卻極富感染力。
“奮斗了半輩子,能夠給后人留下點什么?錢嗎?物業嗎?我覺得那不是最重要的。我經歷的時代,再也不會重復了,那些苦的痛的純真的美好的,后人永遠也不會感受得到。我想把我的故事記錄下來,不是為了宣揚我個人,我希望,我的后代以及更多的人,能夠通過這本書,了解艱苦創業的不易,感受到夢想的力量,從而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她這樣說時,沉靜而謙遜。
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打動。
不僅是因為她的故事,而是她專注如一初心不改的信念,她為親人過上好日子而奮不顧身的壯烈,她出發是為了回家的溫情,她那從眼神里傳遞出來的生命的柔韌與頑強,令人動容。
她是一個平凡女子,柴米油鹽人間煙火。并非她天生就多么偉大,她的每一步都是汗水和淚水,她的困惑、悲傷、絕望、欣喜,都是如此真實,如此接地氣。相比于她的功成名就,作為一個普通女子的苦辣酸甜更富有意義。
我說:“我很久沒有這樣被感動,你這本書,我寫。”
我也用20分鐘陳述了我的理由。世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巧合,雖然我是60年代出生的人,年紀比她小,她閱歷的主線,卻跟我幾乎相同。我的父親也是在那個時候回鄉,后來落實政策回城;我也有成群的兄弟姐妹,我擔負的重托,與她一樣。同是在鄉村長大,她有的那些童年往事,我也有;她干過的農活,我也干過;她的委屈、困惑、不安、矛盾,我也真真切切地經受過;她到廣州尋夢創業,我到廣州打工尋夢。她在廣州25年所感受到的時代變遷,我親歷其中感同身受。她幾十年對物流專注如一,終能鳳凰涅槃;我幾十年對寫作癡心不改,從山妹子成長為一名作家。她的時代,也是我的時代;她的夢想,正是我和千千萬萬尋夢者的夢想啊!
殊途同歸!
我說:“寫得好的作家很多,但是經歷跟你如此相近的人恐怕不多;我不是水平最高的那個,但是我敢說,我絕對是最全力以赴的那個。我這個人要么不做,做就要盡力。我是個一根筋的人,永遠只做一件事。如果我接了這個任務,別的事我都做不了,直到這件事做好為止。”
話音剛落,她從座位上站起來,豪氣地手一揮,說:“我們太像了!我喜歡這樣的風格。就這么定了!”
我們雙手緊緊相握,無需更多言語。
2016年的春節,我閱讀了有關她的大量資料,對她有了大概的認識。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她叫秘書聯絡上我,希望我盡快投入工作。按照計劃,只有一年多的時間深入生活和采寫,交稿日期在2017年3月。
2016年2月18日,我再次走進南方物流。
這一次,我住下了。
一住一年多。我跟著她一起上班、開會、談判、拜訪客戶,一起生活、出差、探訪她曾經落腳的地方、回老家采訪她的親友。我熟悉了她的員工,跟她的家人成為朋友。很快,我們相互信任相互欣賞,做了閨蜜知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毫無保留,她展現給我的,是一個完全真實的人,不同于叱咤風云的集團公司董事長的普通女子的真實,不同于炫目的光環下成功企業家的平凡女人的真實。
這就是投緣吧。有時候我想,讓一個女人來寫女人,實在是方便得多。不知不覺,她悲歡離合的故事,她喜怒哀樂的情節,她得失成敗的焦慮,是如此真切地牽動著我的心。開始,我的身份是體驗生活的作家,漸漸地,隨著對她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對她的劇情越來越投入,我竟然進入了她的角色,把自己當成了她,許多次聽著她的錄音,淚濕衣衫。
我從來沒有對別人的故事如此投入過,進入她的角色,我懂得了她。我在寫她,也是在寫我自己。從為了完成任務的被動,到靈感如火花閃現創作激情難以抑制的主動,我們心靈相通惺惺相惜。創作過程中,我們隨時溝通,常常是我寫到某一段,把握不好走向,我們又坐下來,話題打開,說也說不完。哪些描述沒把握的,也請她隨時提出意見。有時,我念其中的一些段落,念著念著就入境了,待到會心一笑,兩個人都淚眼模糊。我們陷落在故事里的時代,渾然忘我。
創作后期,為了完全不被打擾,我搬到增城新塘的一處寂靜所在。小區樹木婆娑,但是極為潮濕,四月份還穿一件毛褲,膝蓋陰濕濕地發寒。冬天,羽絨服都穿上了,感覺比天河區冷了許多。
我把手機停掉,除了單位和家里,沒有人能聯絡上我。我懷著閉關修行的決心,發誓不完成創作不出關。
這一年,我回過幾次家。記得中秋節回家跟孩子一起吃飯,本來在說著月亮,我突然說起我在寫的書,講主人公的故事,我自己都覺得神經兮兮的,難怪孩子奇怪地看著我。我跟母親說沒事不要打電話,我的腦子會短路的。當有一天母親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有沒有吃飯啊?有喝湯嗎?飯要記得吃啊!”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原來好多天我沒有開過口。
搬到居所的第一件事,我請開陶瓷廠的朋友快遞來26個花盆,陽臺上種滿了花草。綠蘿、茉莉、石斛蘭、龍船花、薄荷……當我想起來,會走到陽臺,跟我的花草說會話。陽臺外是幾株茂盛的白蘭樹,初夏,白蘭花是我尊貴的客人。
吃的不缺,官總照顧得很好,生活補給叫人送來,儲存在冰箱里,可以十天半月不下樓。需要補充寫作素材了,我一個電話打過去,官總再忙也會盡快趕來。
創作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跟物流有關的書籍,與改革開放有關的資料,和主人公命運相關的知識,比如氣功、焦慮癥之類,還有哲學、文學。豐富自己,方能游刃有余。
說不苦是假的。自己才疏學淺,覺得這一年的時間耗費了幾十年的積累,傾其所有,用盡心力。我比較笨拙,過于認真,只會實打實地干,比如在資料的引用上,盡量不長篇大論照抄照搬,必得經過自己的大腦和心,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有一次我對官總說:“這本書寫完,我再也不寫長篇了!”
如果不是遇見這個好題材,我是斷不會有創作長篇的熱情的;如果不是官總的信任、坦誠、理解,我也不可能這么賣命。我很幸運,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學到了很多,對中國物流30年的發展、現狀、未來有了基本的認識,對這個行業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喜愛。
這不僅僅是一部個人傳記,我希望我是一位時代的歌者,是書寫人民在改革開放年代真實感受的記錄者。
感謝廣東省作家協會、花城出版社、南方物流集團公司以及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們!
高小莉 2017年4月12日 于廣州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