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淇澳島上風光美
更新時間:2017-06-12 作者:陳轔
淇澳島是珠海市一個美麗的海上半島。2016年12月22日下午,冬陽和煦,微風擺弄,我隨省作協珠海、中山采風團到淇澳島采風,她的風姿綽約,靜美鮮艷的容貌令人難忘。
位于珠江口伶仃洋上的淇澳島,山清水秀,景色優美。在島西北部有700公頃的呈半月形的紅樹林濕地保護區,紅樹林是世界上珍稀瀕危的植物。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紅樹林、蘆葦、海桑、木欖、紅海欖等植物600多種,鳶、風頭鷹、赤腹鷹等野生動物300多種。秋冬時節,這里溫暖的氣溫,良好的自然環境,是候鳥棲息的“天堂”。
?從珠海市區前往淇澳島,約1多小時便可抵達。下車后,一片藍天碧海,綠樹蘆花,群鳶騰飛的美麗畫卷入眼可見,淇澳島宛如一塊晶瑩剔透的綠珠鑲嵌在幽靜海邊,綠意怡人。大家在淇澳島管理人員引領下,走在海灘上一條蜿蜒曲折的木棧小道上,夾道綠樹掩映,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各種草木依勢生長,郁郁蔥蔥。但隨處可見,最引人注目的是紅樹林,“枝逶遲而含紫,葉萋萋而吐綠”,她們扎根于淤泥,任憑海浪沖擊,屹立不動,保護了海岸免受風浪侵蝕,被人們譽為“海岸衛士”。
行走于棧道,微風習習,清爽潤懷,令人神情舒暢,看棧道下退潮的灘涂,長滿形狀各異、縱橫交錯的紅樹林支柱根和呼吸根。可愛的招潮蟹在灘涂上跑來跑去,忙忙碌碌。灘涂魚在泥水上不時滾翻跳躍或緩慢地爬行玩耍,一番熱鬧,一派生機。
?移步間,已駐足于橫跨在一條淺淺海灣的橋欄上,岸上停靠一排小漁船,一片白茫茫蘆葦在海邊上隨風飛揚,白鳶貼著蘆葦展翅低飛隱進茂密的紅樹林,別有一番風光情趣。極目遠眺,天高云淡,海碧浩瀚。珠海的文友告訴我,距淇澳島不遠處的那一片海,就是伶仃洋,宋末愛國詩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過伶仃洋》,就是被元兵俘后經過這里寫的。宋末元初,歷時23天的崖門海戰也是發生在淇澳島的外海面上,海戰雙方投入兵力50余萬,動用戰船2000余艘,最終宋軍將數百艘戰艦自行鑿沉,南宋君臣和軍民紛紛蹈海自盡。據《宋史》記載:“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萬計……”聽著文友的途述,看天上云卷云舒,落日余暉曬落紅樹林、蘆葦叢上,浩蕩無限的大海粼光泛耀,浪濤拍岸,濤聲轟鳴,瑰麗迷人,不禁神情浮游,仿佛沿著大海的濤聲,目光可以穿過光陰的門檻,可以讓我們看到當年戰鼓雷鳴,刀光劍影,楫櫓灰飛煙滅的慘烈場面,習熟水性的宋軍竟然敗給北方元兵,這讓我對“天命”多一份敬畏,對能生在今天這么一個中華民族復興、富強的偉大時代倍感幸福和自豪。
在淇澳島上,漫步低徊,不僅流連忘返于淇澳島旖旎的景觀,感喟這片海的歷史,也讓人看到一個城市的輝煌發展。回望珠海市區高樓林立,鱗次櫛比,風光無限好。遠眺大海,連接香港、澳門、珠海的跨海大橋猶一條長龍橫臥在伶仃洋海面,雄偉壯觀,讓人不禁贊嘆,珠海,這片神奇的海,這片古老土地正以新的姿勢之美,煥發新貌,擔當祖國改革開放發展前沿的偉大時代重任。
告別淇澳島時,已是落霞滿天。回望淇澳島,不禁又想起《詩經·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詩句,甚至懷疑“伊人”曾經在這里住過;揮手從茲去,蕭蕭馳車鳴,一片蘆葦、一片紅樹樹、一片海,一座橋、還有一群盤飛的白鳶,在我心中留下純靜、靈動、秀美的印象,時至今日仍在記憶里散發著她美麗的顏色和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