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文學進校園”活動之珠海站
——聽名家分享寫作與閱讀經驗
更新時間:2017-06-09
6月5日、6日,廣東省作家協會“文學進校園”活動分別來到了珠海市第三中學和珠海市斗門區第二中學,邀請到了第二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章以武和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郭冰茹以及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文學院首屆簽約作家曾維浩,舉辦了兩場精彩絕倫的文學講座,學生們反響熱烈,互動積極。
在這兩所中學里,主講嘉賓章以武作了題為《文學創作能力的培養》的講座;郭冰茹則圍繞著《新世紀文學觀察》的主題,展開了討論;曾維浩是從影像學的角度,談了《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里的影像欣賞》,分享了自己閱讀古典文學的感受。
章以武教授從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引入主題,提出文學能力的培養,是離不開生活,要對生活有著深刻的觀察力、想像力,通過細節來表達人物性格,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推動情節發展,要吸收民間語言的生命力。章以武的講座生動有趣,通過一個個信手拈來的事例,來說明培養文學創作能力的方式方法,將復雜的文學創作理論講解得簡單清晰易懂。
郭冰茹通過實例講解,帶領同學們對比閱讀了幾位有代表性的新世紀作家的作品,來詮釋這些作家們的文學書寫對古典精神創造性的轉化。她解讀了蘇童的“舊瓶裝新酒”的形式探索;莫言對長篇小說的結構探索;賈平凹對“世情書”的借鑒;金宇澄的靜觀白描;王安憶以世俗生活寫精神趣味;格非從形式模仿轉向精神上的靠近等等,她認為,所有的嘗試都有瑕疵,也都有其價值和意義。
曾維浩從我們現在發微信的方式,引入了對古人創作傳播方式的思考,再以現代影視學的視角,來解讀古典文學。他舉出一個個實例,具體分析,從大家耳熟能詳的“鋤禾日當午”、“日照香爐生紫煙”到《水滸》、《三國》的片斷解讀,將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影像意境,清楚明白地展示在同學們面前。
三位老師的講座,給這兩所學校的學生和老師、文學愛好者們帶來了精神上的享受,提高了他們寫作與閱讀的興趣,開闊了學生們的思維與眼界,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了文學的種子。
講座結束后,三位嘉賓分別與同學們進行了交流互動,對于學生們提出的無論是關于閱讀、寫作還是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三位嘉賓都認真傾聽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并且第一次在活動中,嘉賓們走下講臺,走進了學生中間,與提問學生做了一對一的直接交流,給學生們以極大的鼓舞與激勵。
本次活動得到了珠海市作協的大力支持,珠海市作協主席盧衛平、珠海市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鐘建平、珠海市第三中學校長王健、珠海市斗門區第二中學校長堯國軍等參加了此次活動。(文、攝影/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