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視 點 對平淡生活始終懷著理性的熱愛
更新時間:2017-04-26
在第1期的“視點”里,我們提出“告別純文學,擁抱真文學”。我們不能欣喜于文學表面的繁榮而忽略精神之矮化。我們要大聲說出老祖宗對文學的定位——文以載道。有人說“文以載道”老掉牙了。老掉牙而不死,不正說明了它的生命力嗎?只要這所載之道是人生天地間的大道。“真文學”所強調的就是“載道”。但我們也要糾正誤解,以為提倡“真文學”,只是強調文學的問題意識,而弱化了文學的審美功能。若如此,則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儒家的修治齊平是文學之道,老莊的崇尚自然也是文學之道。只要所載之道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們需要魯迅,同時也需要沈從文。這都是文學之“真”所在。
基于此,第二期頭條,我們選擇了一組特別的文章。
莊生小喬、劉云蔚,中國孔孟之鄉的兩個煤礦從業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國人。
2012年,他們相約每周寫一篇文章,相互批閱,約期100周。如同有人相約打牌,有人相約喝酒。當他們寫到第50周時,顧臨澗、楊青素加入了相約寫作。他們用文字記錄所思、行止。細讀他們的文字,莊生小喬淡泊,劉云蔚認真,顧臨澗俊逸,楊青素善良。特別是莊生小喬,文字與思想的底子,分明是散淡的老莊。最為可貴的,是借由他們的文章,可以觸摸到普通中國人的生命質地、情感溫度。他們寫作,純粹出于精神需要,沒有想過發表、出名、版稅,沒有“為文學而文學”的思想。
他們身在低處而靈魂高貴。用文學,將低處的人生養出浩然之氣。
往小里說,這是他們個人的修身方式,往大里說,如果國人蔚行這樣的風氣,則當真是民族復興之大望。這也是我們提倡的“真文學”。真心的,真誠的,不帶功利的文學。
限于刊物發表字數,不能將這超過50萬字文稿全部發表,只摘編莊生小喬、劉云蔚的部分作品及他們相互交流的部分郵件。這些郵件,讓我們更真實地看到他們的心靈高度與生活態度。莊生小喬說:“寫字,像打牌、喝酒、閑談一樣,無所謂高下和優劣,只是生命個體的不同選擇。大家在不同的選擇上,各自漸行漸遠罷了。”
希望通過這組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他們的態度,感受到中國人日常中的高貴,并由此,讓心靈得到提升。莊生小喬寫道:“文字的終極意義究竟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藉由文字,我對平淡的生活始終懷著理性的熱愛,對這個喧鬧的世界始終保有陽光的信仰。”
始終懷著對理性的熱愛,始終保有陽光的信仰。這正是人生之大道,文學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