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陳華清 | 《海邊的珊瑚屋》
更新時間:2017-04-26 來源:廣東作家網
陳華清長篇小說《海邊的珊瑚屋》出版
大海,有你看得見的神奇,也有意想不到的波瀾。雷州半島沿海灣有傳說:誰撿到珍珠米,誰就能夢想成真。
小說講述一群住在珊瑚屋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故事,反映了海邊留守兒童生活的艱難、心靈的孤獨,以及精神的成長,也從側面反映了基礎教育的現狀。
東方老師從城市來到漁村小學支教,她的班里有不少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他們住在古老的珊瑚屋里,盼望有完整的“家”。女孩李妹頭三歲后就沒見過爸媽,跟爺爺一起生活,性格孤僻、倔強。她遭遇了差點被性侵、拐賣等不幸,但也得到了來自鄰居張嬸婆和老師的關愛,在志愿者的幫助下,于微信里“見到”母親。男孩李蝦仔原本有個和睦的家,但因父母離異性情大變,成了不良少年。父親為了陪護他,回鄉創業,利用珊瑚屋搞起濱海旅游,圓了自己的“創業夢”。
小說以雷州半島為背景,寫出獨特的海邊風土人情。古老的珊瑚屋、趕海拉網、漂在海上的疍民等,為讀者生動展現出我國東南沿海特有的海洋文化。
專家推薦語:
※這是一部散發著濃烈海味的小說。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碾壓或許是粗暴和無奈,但百千萬留守兒童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在親情、友情中的掙扎,恰是最被忽略和最值得珍視。小說以清新的漁村氣息和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織,為我們寫下了生命之重,成長之痛以及切膚的憐憫。
-------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李國偉)
※在我看來,《海邊的珊瑚屋》至少具有三個特點和三重價值。一是題材新。相對于其他題材,海洋小說本身就少。把海洋題材與兒童題材結合起來,在為數不多的海洋小說中更是少之又少。從此角度看,這部作品開拓了文學題材表現的疆域,豐富了海洋文學的門類,樹立了海洋兒童小說的標桿,具有獨特的文體價值。二是內容真。小說再現了留守兒童的常態生活;揭示了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探尋了漁村的經濟發展道路。這些問題錯綜交織在一起,就是偏遠地區底層社會的真實寫照。從此角度看,這部作品直面人生,具有社會認識價值。三是表現深。小說對留守女孩的孤閉心理、問題男孩的乖戾心理有深切的表現;對離鄉家長的矛盾心理有深入的觸及;對支教老師的復雜心理有深刻的剖析。從此角度看,這部作品透視心靈,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以文學為鏡照出人生百態,以藝術為筆撥動心靈之弦,《海邊的珊瑚屋》是一處美麗的文學景觀,值得讀者朋友駐足觀賞。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文學院副院長、評論家姚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