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粵讀粵精彩 > 廣東殘聯愛心文學專頁
懷大愛心,做小事情
————讀《特雷莎修女的箴言》有感
更新時間:2017-04-17 作者:劉曉冰
孩童時的夢想總是天真又美好,依稀記得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每當看到街上的老人挑著擔子,辛苦為生活奔波著;每當聽到有的老人因為兒女不肯贍養而被送到養老院;每當看到街上智力障礙的人到處流浪的時候,我的心總是糾結而又難過。糾結小小年紀的我,無能為力,難過的是同樣的人,卻有著不同的命運。也就在那時,我的內心萌發了一個看來很難實現的夢想:長大后,要賺很多很多的錢,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如今,我雖然沒有“賺很多的錢”,卻已經如愿成為一名特教老師,在特殊教育的崗位上貢獻著自己微薄的力量。時間證明,人只有不斷追求,夢想才會實現。能夠成為特教老師,其實很感激一位朋友,她在我高考前送了我一本書《特雷莎修女的箴言》,這本書對我的影響非常深刻。書的封面設計,很新穎,讓人一眼就記住了,封面輕紗裱褙,透出淡淡的粉色,讓人感覺很溫暖。書名《懷大愛心 做小事情》這八個字是白色字體,其余的都是金色字體。書不厚,薄薄一本。正是這么一本書,影響了全世界約三分之一的人。 “懷大愛心,做小事情。”這句話一直勉勵著我不斷前行。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應該受到尊重,尊重人的個性,尊重與生俱來的天賦價值。
特蕾莎修女(1910~1997)是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據資料顯示她創建的組織有超過四億美元的資產,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員,還有數不清的追隨者和義務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然而她的一生是清貧節儉的,家中唯一的電器是一部電話,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她只穿涼鞋沒有襪子。她的一生,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從12歲開始,到87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她用“懷大愛心,做小事情”概括自己的一生,被稱為“貧民窟圣人”。
人們常常說,要做善事,要有愛心。現在很多的善事和愛心,是用物質去兌現的,毫無意義。特雷莎修女在書中提醒我們:饑餓者需要的不單是食物,受凍者需要的不單是衣服,無家者需要的不單是住房,他們同你我一樣,所需要的,還有人與人之間親切的關系,還有人對人的情誼和關心,還有很少人愿意給予陌生人的愛心! 她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就是她那份愛心和善良,還有執著的信念。我們沒有辦法去做很多偉大的事,卻可以用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偉大的愛去做小事。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們每個平凡的人都力所能及的事。信念可以讓我們堅定去做好每一件事,實現每一個目標。
記得剛接觸附屬學校這群特殊的孩子,我內心其實是有一點點害怕的,畢竟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剛接手現在這個班級,第一次關注到班上那個長得非常可愛的孩子,他的眼睛很明亮,經常跑跑跳跳的,非常機靈。但是這個孩子缺乏注意力,精神不集中,學習困難。同時,也發現了這個孩子有個最大的問題:情緒不穩定,波動大。這一秒種還是很開心很好的狀態,下一秒鐘就已經開始發脾氣,扔東西,打罵同學。并且愛偷東西,做完壞事被發現的時候會撒謊欺騙老師。每次在課堂上,只要沒有關注到他或者沒有讓他回答問題,他就表現得很急躁,表情很扭曲。剛開始無論怎么批評教育,這個孩子始終是不接受,甚至有一次批評他的時候眼鏡都被他抓壞了。當時心里很氣餒,作為一名普教師范類畢業的老師,特教這個領域是我從未接觸過的,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我很愛這群孩子,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為孩子們做無限的事情。正是受到《特雷莎修女的箴言》這本書的影響,自己也想懷著小愛,做大事情,所以我并沒有放棄,我通過上網查資料還有請教老同事,了解了這個孩子是多動癥,我還了解到“多動癥是兒童期常見的行為問題。針對其不良行為的問題,我一直沒有放松對這個孩子的教育,堅持以批評教育并做思想工作為主,冷處理為輔的方式。雖然孩子現在仍然會有一些不良行為習慣,但是明顯比以前進步了,會安靜地聽老師的教導,也許孩子并不一定真正懂得并接受老師的教導,但是孩子感受到了老師的愛,就能夠安靜下來并接受老師的批評這是最大的進步,也是成功的開始。
特雷莎修女說“我們對小孩子、貧困者,以及所有受苦和孤單的人,都要常常展露笑容。讓他們不但得到你的關懷,也感受得到你的愛心。”老天是公平的,付出多少就會有同樣多的回報。記得我有一次休假回來,孩子見到我,親切地喊了一聲:“劉老師媽媽,我好想你。”當時立馬熱淚盈眶,孩子是孤兒,但在他的心里,早已把我當成了自己的媽媽。正是平時的細心對待、用心呵護、耐心教導讓孩子感受到了深深的愛。特教的道路上,我一直堅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現在和家里人出去逛街,大包小包總是學生們的東西,鞋子,衣服,零食。家人總笑話我說:“你都成了他們的全職保姆了。”言語上如此,但是他們行動上是無任何抱怨地來幫我提東西,也很感謝家里人的開明,讓我能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堅持下來。雖然單位很偏遠,學生們如此特殊,但正因為孩子天真無瑕的笑容和那一聲聲親切地“劉老師,媽媽。”讓我一直堅持到現在。不是因為自己做著多么偉大的事情,而是像特雷莎修女一樣,不管條件多么艱苦,我們要做的,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何樂而不為呢?
人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事,而是你為這些事付出了多少愛。特雷莎修女說“我微不足道”,可她卻做著天底下最美的事情。有的人雖然擁有博大的愛心,卻希望能夠在大眾關注下奉獻愛心。特雷莎修女的精神是愛心也需要體現在點滴的小事情上,勿以善小而不為。
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清新流暢的文筆,這僅僅是我在工作中簡單而平凡的一點感想,和大家分享我工作中的收獲。關注殘疾人事業是需要相當大的一份愛心,但兌現這份愛心卻需要長遠、踏實的做小事情,任重而道遠。在特殊教育一線工作的我們,迫切地希望身邊的每一個人不是用歧視、同情的眼光去給予特殊孩子關懷,而是多一份包容、多一份關懷、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鼓勵、多一份欣賞,多一份發自內心保護他們的心,懷大愛心,做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