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粵讀粵精彩 > 廣東殘聯愛心文學專頁
一粒水滴一世界——讀王心鋼小說《水滴》所感
更新時間:2017-04-14 作者:廖春艷
在我的生活中,閱讀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大量的閱讀不僅充實了我的業余生活,還陶冶了我的思想情操,豐富了我的內心世界。
在過去的一年里,所讀的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和影響最大的,當數花城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的王心鋼長篇小說力作《水滴》了。眾所周知,王心鋼一向以寫紀實性長篇文學作品見長,寫了好幾部有影響力的傳記,如《張發奎傳》、《薛岳傳》等等。2013年,他的紀實作品《潛流》(與人合作)還榮獲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由此被很多人定性為寫實作家。王心鋼的作品大都具有學術意味和歷史的厚重感,距現代社會和現實生活似乎有點遙遠,沒有一定的歷史常識和文化素養,真不好讀懂。
?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意外地發現這居然是一部通俗易懂卻文采飛揚的小說,既不考究歷史,也不探討學術,而是用生動的語言,流暢的文筆描寫了一群有血有肉真實可感的人,敘述了一件件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所以我一口氣就讀完了。
書中的題跋就極有深意:
“每個人都是一粒
有生命的水滴
柔弱 ?而又堅強
水滴石穿 ?不是一句神話
一切努力 ?都會水到渠成”。
這是一部有關殘疾人題材的小說,但小說描寫和敘述的對象卻不僅僅是殘疾人和他們的生活,也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在普通人看來,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甚至有些邊緣化,殘疾人的人生是充滿苦難,有關殘疾人的作品要么充滿悲情,賺人淚水;要么滿懷斗志,振奮人心。這實在有失偏頗,這部小說并沒有大肆地渲染殘疾人的苦難經歷來博取同情,也沒有夸張表現殘疾人的堅強不屈來鼓舞人心,而是平和誠懇地寫出了大多數殘疾人的生活常態和人生歷程。
在殘聯工作,經常與形形色色的殘聯朋友打交道的王心鋼用他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告訴了所有人,殘疾人的生活并非全是眼淚,他們的世界同樣可以很豐富多彩。殘疾人除了身體存在各種缺陷之外,其實他們的生活需要和人生追求跟普通人沒什么區別。他們也有夢想,也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就像小說中的喬花不斷地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一樣;他們有愛和被愛的渴望,也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就像小說里的曹一木和魚羊不停地尋找真愛一樣;他們一樣會煩惱,一樣會歡笑,一樣懂幽默,一樣過生活。
《水滴》之所以會引起我強烈的情感共鳴,不僅是因為我自身是殘疾人的緣故,還與我一段在深圳打工生活的記憶密切相關。2007年,我去了深圳的一家制藥廠工作,這家制藥廠規模不大,全廠只有一百來人,但當中有三分之一是殘疾人。在這里,我開始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殘疾人,有肢體不健全的,有耳不能聽、口不能言的,他們的性格也各異,有的熱情開朗,有的沉默內向,相處三年多,我跟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了朋友,他們樂于跟我講述他們的所見所聞,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
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段特殊的工作經歷,當我閱讀《水滴》的時候,產生了一種與以往的閱讀經歷完全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小說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仿佛一直圍繞在我身邊,一時間我分不清楚是我從現實進入了小說中他們的生活里,還是他們從小說里走了出來,進入我的現實生活中。我可以跟他們每一個人對話,可以了解他們每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可以體會他們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我關注他們每一個人的命運走向,就像關注朋友的命運一樣;我會在他們身上尋找那些熟悉的影子,仿佛我認識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又不全是。就像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中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彼f的那樣,平和的人生都是相似的,苦難的人生各有各的苦難。
既然這部作品寫的是殘疾人的生活,也許有人會認為只適合殘疾人閱讀,或者只會受到殘疾人這個群體的關注。其實不然,就像偵探小說不會只受刑偵警察的歡迎,科學雜志只擁有科研人員的讀者人群一樣,這部殘疾人小說也不會只在殘疾人當中引起反響,因為它也折射出了各種各樣的人性,相信在普通人群中也會引起廣泛共鳴。
正如書中所言:“或許每一個人都是一粒有生命的水滴”,不管你是健全人也好,殘疾人也罷,相信看過這本書以后,你都會在書中找到一顆似曾相識的水滴,那顆水滴也許是你身邊的朋友,也許就是隱藏在紛繁生活之中的你自己;那顆水滴不僅有生命,會呼吸,還有愛的能力和被愛的權利。
一本好書,不僅能給人以知識和力量,更能給人以心靈的啟迪,讓人從中感受到人性的溫暖,從而用一種更加善意的目光和謙遜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不信?那請看看這部小說吧,也許你會看到屬于你的或者你所熟悉的那一?!八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