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粵讀粵精彩 > 廣東殘聯愛心文學專頁
在書頁間旅行
更新時間:2017-04-13 作者:胡英
書就是飛機、火車、道路,書也是目的地和旅程,也是家的所在。
讀《小王子》
有星星的夜晚,一個人孤獨中坐著的時候,我會想起《小王子》。想起小王子臨別時說的話:如果你愛上一朵花,而它住在星星上面,那么夜里仰望星空就是件最美麗的事了,因為所有的星星都會為你而盛開。
他還說:“這就像是我用星星給了你無數個會笑的小鈴鐺……”
最初讀到這本書是在網上,六一兒童節那天,不經意讀到的,卻只有后半部。后來向朋友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朋友多少有些訝然,說怎么你還讀童話?
其實這是本寫給成人讀的童話。而且是本常讀常新的童話。
朋友讀完后跑過來告訴我她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我為我的玫瑰浪費了那么多時間,是因為我想記住它。
而我看了一遍就記住了的是小王子說的另一句:“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必須用心靈去看。”
對我來說,小王子不僅是孤獨中陪我坐著的朋友,它看上去更像個哲學家。它說的每一句話都那么單純,天真,卻又飽含深意,讓人思之無窮。
人生有時就像是在沙漠中尋路,而“沙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在某個地方藏著一口水井”。這是小王子說的。我想這也正是生命的神奇所在吧。在看不到希望的地方,找到希望。在沒有路的時候,走出一條路。
讀《我的視覺日記》
好好的,從床上起來,卻又突然一陣暈旋,感覺身體搖搖欲墜。
手里剛拿起的書,忽然像磚頭樣沉。看見封面上的王小慧,一雙鏡中探尋自己的眼正投向我,我們好像有著一樣的憂傷的眼神。這是否是我愛上《王小慧:我的視覺日記》這本書的理由?
吸引我去讀這本書的是她的眼神,愛上這本書卻是因為她的人生故事和追夢旅程。
初讀時,哭過。再讀時,又哭了。先是為她失去愛人陪著她哭,后是為她生命的堅韌。也只有經歷了人生大悲慟的人才會把鏡頭對準人最真實的處境和人靈魂的最深處。這是個集美麗與智慧為一身的,把一條生命活成了七條生命的女人。建筑、攝影、編劇、導演、繪畫、寫作,每個領域都做得讓人刮目相看。每次重讀這本書,我都能感覺到一種很強的沖擊力。仿佛是被人從困盹中拎起來,隨著她的腳步尋著她的視線去探尋一個新世界。當王小慧背著她的相機滿世界旅行時,我則透過她的文字、攝影、圖片,在她的書頁間旅行,我想這過程同樣是美妙無比。
?正如我記下這些文字時聽到的一首歌所唱的那樣:“不能像佛陀般靜坐于蓮花之上,我是凡人,我的生命就是這滾滾凡塵,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快樂啊憂傷啊,是我的擔子我都想承受。明知道總有一日,所有的悲歡都將離我而去,我還是竭力的搜集,搜集那些美麗的值得為它活了一次的記憶。”
讀《張愛玲散文》
我讀懂張愛玲了嗎?也許我讀懂了的,只是她的蒼涼。
她說:“人生有飛揚,我飛揚不起來,人生有熱鬧,我亦熱鬧不起來。我喜歡悲壯,但我更喜歡蒼涼,壯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蒼涼則是蔥綠配桃紅,有參差的對照,有美好深長的回味。”
而我自己呢。亦如她一樣:我可以逃離一切,但我逃不出這生命的蒼涼。
悲壯是一種完成,蒼涼只是一種啟示。
“蒼涼是飛揚與熱鬧之后的安穩與真實。飛揚是浮沫,熱鬧是虛偽;飛揚與熱鬧是短暫,蒼涼是永恒。”
她的蒼涼像晚來的風從窗縫間透進來,拂著我的心。但我說不出這種感覺就叫:蒼涼,直到再次重讀她六十年前寫的《白玫瑰與紅玫瑰》,那久久在心間迷漫的滋味才有了蒼涼的歸宿。
讀《親愛的提奧》
等了四個月,書終于是來了,捧在手里,是一種沉甸甸的感覺,所以并沒急著讀。
其實書中的精華已被我抄錄下來了,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因為是借來的書,不好在書上留下閱讀過的痕跡,所以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抄凡高的信。那些信曾給過我多少感動和感傷啊!我抄錄的時候就仿佛是在觸摸這個人的靈魂。那時我在想上帝對這個人可真不夠公平,在他生前,他沒能賣出一幅畫,在他死后,他的畫卻永遠是拍賣行里的最高價。而凡高呢,他會在信中告訴你:如果我們活著,我們的生活就會有幾分神秘。知道嗎?這就是上帝,在我看來,信仰上帝就是去感覺有個上帝存在,不是一個死去的上帝,也不是一個由人們胡編亂造出來的上帝,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上帝,他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鼓勵我們:重新去愛。
是啊,重新去愛。我想這就是我執意要買下這本書的理由。
讀幾米的《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
去書店的路上,心情有些郁悶,不經意間拿起這本書,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書名。買回去的時候,心里在想:要是每天,我的心中也能開出一朵花,該有多好。
現在這本書成了我的床頭書,沒事時總愛隨意地翻一翻,總會有些觸動,有些感想。書里的人生況味,讓人感覺得到卻說不清,所以也跟他畫里的人一樣,笑過后,悵悵然的。
比如他說“寂寞”:已經記不得坐在這蹺蹺板上有多久了,有點無聊,有點寂寞,有點迷惘……只為了比你們更高一點,更接近皎潔的月亮一點,我只好堅強地假裝,這樣比較快樂,比較棒。風吹過,好冷,屁股好痛,尿好急。
我更喜歡他畫的“希望井”:掉進深井,我大聲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頭,才發現水面滿是閃爍的星光,我總是在最深的絕望里,遇見最美麗的驚喜。
幾米這樣說,是因為他患過血癌,一度以為人生大概就到此為止了。然而5年后,凡米不僅健康活著,而且活得很紅火,5年中,他出版了八冊繪本書。
曾經想把幾米的書全買下,但那樣的話會讓我口袋里的欲望瘋長,感覺貧困。所以就很有節制的買了這一本。對于我來說,朋友不在多,而在知心。書亦然。
讀《孤獨是迷人的》
我安安靜靜地活著,只為了書冊。因為沒有一個舞臺,能讓我飾演自己的戲。但思想本身就是自己的舞臺,也定義著自己的存在,記錄一個就是同時記錄另一個。就像將開得最美的鮮花夾在書頁間一樣。所以,讓這個日記成為寫給自己的信吧,這樣就無需回信。
因了這段話,而想擁有這本書,卻久尋而不得。
直到朋友從漸江探親回來,意外地送了這本書給我。
那以后,我才知道,孤獨不僅僅是苦,它也可以是迷人的。正如孤獨可以毀掉一個人,亦可以成就一個人一樣。
是孤獨成就是這位美國最富傳奇性的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
?孤獨時,我喜歡跑到她的詩頁里坐坐,聽她安靜地說話。
? 她說:生命就是我們的契約。
? 她說:我們自己就像歲月,可以不停更新。
? 她說:就讓紙頁吸收我的痛好了,我給我的心一個更寬的跑道。
? 有時,我會在深夜里流淚,為自己總是為了那百分之一的希望付出著百分百的努力,可結果總是難遂人愿。
? 那時她便會從書頁里來,輕輕地在我耳邊低語:我找到了一只鳥,在花園的一棵樹根附近。我說,如果沒人聽見,那為什么歌唱呢?
像喉嚨里的一聲哭泣,它說“我的工作就是唱歌”,它總是如此。
一次一次為了不讓自己陷入悲觀的情緒,我總在心里默誦著她的詩句:
“沒有玫瑰,卻覺得自己如花綻放。
沒有鳥兒,卻在天際飛翔。”
人要學會自己為自己加油喝彩。
讀《山徑之旅》
因為電腦又罷工了,我才得以重新去翻閱這本書。
?其實書的內容幾乎是忘光了,只記得作者比爾·艾文是第一位走完了阿巴拉契亞山徑的盲人。為了重建他的生活,他帶著他的導盲犬,立志要走完這條全長兩千一百里的世界最長的山徑。結果,靠著對上帝的信仰和超乎常人的毅力,這趟山徑之旅真的從此改變了他消沉失意的生活。
我那時并不明白琪子為什么要送我這本書,琪子那段時間走到哪兒都帶著這本書,她老是說,每次讀都會有新收獲。
當時讀的時候心里多少有些不解,想:你什么都看不見,到山徑上來你不覺得自己很傻嗎?
而他在書中是這樣回答的:曾有人問過海倫·凱勒:“你能看得見這個世界嗎?”她這么回答:“我當然能看得見,這也就是為什么我會這樣快樂。你們是用眼睛看,所見的是人所創造的世界;而我卻是用心看,所見的是上帝所創造的世界。”
比爾·艾文在歷經艱辛走完山徑之后,曾給過后來者這樣一句忠告:你無須去走阿巴拉契亞山徑才能尋找到自我,而只要敢于面對現實的世界,許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一個月前,我在電腦里信手涂鴉地為我的夢畫了一幅畫:在那綿延起伏的山脈之上,我題了一行小字:遙遙遠遠的夢,走近它,走近它,別放棄,會成真……
這幅畫的名字就叫《山徑之旅》。琪子看了之后好高興,鼓勵我繼續畫下去。其實我根本就沒學過繪畫。我不過是在畫我內心的風景。
“山徑讓人用腳走,用眼看,用心去體會。”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