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梁寶星:以身作則的《正解》
更新時間:2017-04-05
“正解”可以理解為正確的解題方式,也可以理解為陳崇正的解題方式,說前者未免太絕對,即便是今日的真理明日也不一定正確;若理解為后者,可想而知這是一本主觀色彩較重的書。
我第一次看《正解》是2016年的12月,在豆瓣網上。那時還沒成書,是作者陳崇正隨感而發(fā)的零碎篇章。如今這本《正解》經過作者的補充、修改、整理,內容更為充實、系統(tǒng),分析更滲透。
古今中外,與寫作相關的書數不勝數,有學者鉆研出來的理論著作、有評論家的分析批評集,也有作家的寫作感想。《正解》這本書的存在價值,是獨立于前三者的模式又統(tǒng)一了這三種模式。也就是說它不是具體的寫作理論、批評論集或作家感想,但它的內容又包含了這些。理論研究是學者專家做的事情,理論是艱澀枯燥的,如羅蘭巴爾特的《符號學原理》與《寫作的零度》,各種專業(yè)名詞跟理論術語常使讀者不敢恭維;名家寫作感想多數是在論述高深莫測的思想,暢談個人的寫作經驗,如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的藝術》。陳崇正是一個作家,同時也是一名編輯,他對寫作就具有了兩種視野:主觀視野與客觀視野。于是他的論述當中同時具備了感想與評判。他明白寫作者往往對自己剛寫就的作品感到滿意、驕傲,也具備編輯的挑剔目光,他常在《正解》的篇章上面跟“過去的自己”談寫作技巧、寫作態(tài)度。拿自己的寫作經驗來舉例是這本書的主要特點,不少篇目是以自己的寫作經歷做例子建議讀者如何去解決問題。《詩歌心得篇》直接拿自己成熟和不成熟的作品做正反面例子來分析;《想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要注意什么?》就按照自己以及好友的參賽經驗給讀者參考意見;《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立意》中甚至自己動手寫了幾篇高考材料作文來幫助讀者分析審題立意的方法。
《正解》每一個篇目都針對一個具體的問題。這種“具體”也來自于作者的雙重身份,從一個文藝青年到作家的轉變,他能理解這個階段需要經歷怎樣的考驗,作為一個編輯他又面對許許多多來稿作者提出的問題,于是就總結出了解決方式。當然,寫作沒有固定的模式,文學的形而上學性也要求每個人對文學的理解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作者在提出方法或建議的時候總是很謹慎,盡可能讓讀者往正確的方向走,又盡可能不去干涉讀者的寫作意圖,不對個人的寫作天賦下定義。從入門到進階,從小說到詩歌,每個篇章都是針對寫作者常會遇見的問題提出保留性建議,如:《寫作要做好哪些心理準備?》(入門篇)中提出“首先要檢查自己的性格缺陷,然后再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怎樣才能擁有好文筆?》(進階篇)中提出“語感、準確、詩意、發(fā)現,這是影響語言的四個重要因素,把握了這四個關鍵詞,就能明白通往好文筆之路的方向。但是有方向是不夠的,你還必須動起來,打開一個空白文檔,寫吧。”;《怎樣看待小說中的時間?》(小說篇)“留意到小說中存在不同的時間,對時間的不同處理會關系到小說的結構,是每個寫作者必須閱讀和寫作中不該忽略的一個要點”;《一首詩的存在價值是什么?》(詩歌篇)中說“詩歌是一種先鋒性非常強的文體,它像匕首一樣需要不斷保持鋒芒。”除此以外,還針對寫作圈內的熱點話題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如“死亡”話題、“詩人自殺”話題等。
跟所有的寫作指導書一樣,《正解》所談論與重視的是文學的本質問題。如今網絡文學風行,網路文學甚至已經步入被正統(tǒng)文學統(tǒng)治了幾千年的殿堂。一個嚴肅文學作家特別是小說家常常會遇到一個尷尬的問題:“你是作家?你寫玄幻小說還是穿越小說?校園青春小說還是職場小說?”。作家往往不知如何回答,擠半天也只能擠出幾個字:“我寫的是小說。”由此可見,網絡文學已經影響到大眾對文學的理解。而作協當中,網絡作家人數劇增,這是文學向市場低頭的表現。并不是說網絡文學沒有好作品,從形勢上看,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小說日漸泛濫,不少網絡寫作平臺門檻很低,只要作品中沒有刺眼的晦澀的字,基本上都可以在平臺上發(fā)表運營。網絡文學依靠市場生存,因此要求大產量,迎合大眾口味,整體質量是很低的。喜愛寫作,想提高寫作能力或者有心成為寫作者的人,動筆之前應該先考慮文學是什么,再去構思寫什么。《正解》上面說,如果覺得自己的作品不是迎合市場或迎合大眾口味的最好不要放到網絡平臺上去,魚龍混雜的網絡平臺是另一種埋沒才華的方式。我非常認同這句話。
這本書為年輕寫作者而著,讓讀者回到正軌上來,避免畸形發(fā)展。當下高校文學院不以培養(yǎng)文學寫作能力為前提,而是把實用性、應用性的公文寫作放在首位,為的是提高就業(yè)率,而網絡文學的覆蓋面日漸擴大,因此,90后文學愛好者已經處在了一個畸形的寫作生活環(huán)境下,他們的作品難免會被批評寫得輕飄、怪誕。年輕人都渴望有一個離自己比較近,閱歷豐富且有所成就的前輩來跟自己分享寫作經驗,而陳崇正自覺充當了這一角色。
最后,《正解》這本書是值得推薦的,它極具實用性、針對性。想要提高寫作能力的人可以閱讀;在寫作或者投稿方面遇到瓶頸的人可以拿來閱讀;就是已經在寫作方面有所成就的人也可以拿來閱讀一番,有時候造詣越高反而會忽略了最基本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