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李壯:一場相遇過后,生活依舊
更新時間:2017-02-27 作者: 李 壯來源:文藝報1949
時間的琥珀
皮佳佳中篇小說《時間在彌敦道沒有離開》
究竟什么才能更好地安撫都市中那些孤獨的心?一次逸出邏輯常規、惹人心旌搖曳的邂逅,還是時間那波瀾不驚、淡漠到幾乎專橫的流逝聲?皮佳佳的中篇小說《時間在彌敦道沒有離開》始終在我心中提醒著這一問題。這篇時空場景頻繁轉換的小說,以邂逅始、以重逢終,兩處端點之間,男女主人公的生活軌跡各自延展出漫長飽滿的弧線,最終閉合成一只細長的梭形。這形狀就像命運女神手中的織梭,兩端線頭接續起千般線索,手指起伏之間,已有圖案從布匹上浮現出來。
從皮佳佳織出的這幅圖案上,我看到三個字:彌敦道。我知道這不是答案,但我同時知道,所有答案就寄寓在這三個字里。故事的起點處,實習女導游徐葉子在香港遇到了麻煩:自己團里的客人因為語言不通,被便衣警察誤認為是小偷,不僅有被羈押的危險,還在掙扎中受了傷。手足無措之際,萍水相逢的香港本地男青年陳家豪出手相助,幫葉子澄清了誤會。匆匆離去之時,家豪留下一句話,約定在彌敦道見面。然而,這約定注定是無法實現的:沒有精確的位置、沒有定好的時間,除了名字,葉子沒有其他任何與家豪相關的信息。在一次又一次徒勞的尋覓之后,她惟一的收獲僅僅是“終于知道彌敦道只是一條購物街,看起來也不浪漫,除了店鋪,就是洶涌的人潮”。
鈔票、櫥窗、尖叫的奢侈品、為生活奔忙的人群……這就是香港,也是全球化時代每一座現代大都市的真實寫照。在這樣的“彌敦道”上,徐葉子想要尋找的卻是一位普通的男子:那男子曾帶給她瞬間的暖意和安心感。她當然找不到,這樣的愿望其實是太過奢侈了。“你知不知道香港這地方真的讓人好無助?”葉子蹲在街邊問道,像在自言自語。她不知道的是,在故事的另一邊,家豪也有著自己的無助。徐葉子柔軟的頭發和怯怯的神情,讓家豪想起了自己的家姐。這念頭令他心中浮起無盡溫柔,不僅出手相助,甚至還打算去彌敦道買一對卡地亞耳釘送給葉子。只可惜,葉子沒有出現,而患有自閉癥的家姐最終也被送回了大陸老家。
短暫的邂逅像一根探針,在彼此心頭莫名柔軟的部位輕輕一刺。但它注定只是漫長生活中一段小插曲,被沖撞的人物終究還是得回到柴米油鹽的凡俗日子里各自浮沉。對家豪來說,表哥的生意變好又變差、自己的夢想走近又飛遠,只有脫落的舊墻皮和廚房里瘦肉粥的氣味恒久堅挺。至于葉子,日子也依然在波瀾不驚地往前推進:畢業、求職、相親交友、與種種俗世瑣屑相愛相殺……“彌敦道”三個字雖時時縈繞心頭,卻始終如家豪憧憬的“云上之海”般虛無縹緲。一場相遇過后,生活依然沿著原本的道路向前駛去,一切本是無從改變的。
瞬間的心動,似乎為那些孤獨的靈魂提供了一處抓手;然而,縱使兩人都把“彌敦道”的許諾記在心底,對重逢的憧憬還是步步退讓、最終僅變成對邂逅的緬懷,凝結為漫長歲月中一枚難以消化的琥珀。這或許就是題目里“時間在彌敦道沒有離開”的含義。“彌敦道”是時光內部的隱秘結石,它試圖保存下某種珍貴的執念,四下包裹而來的則是厚重無奇的層層血肉:徐葉子與陳家豪的生活各自鋪展開去,從容不迫而細節鮮活,它們才是小說的主體。這些都是再平常不過的故事、屬于兩個再平常不過的小人物,然而當我們站在邂逅的端點上把這些故事收攏在一處,卻忽然感到心有所動:這感動并非由于一次邂逅引出了多么錐心刺骨的故事,而恰恰在于,即便明知什么也不會發生,主人公卻依然把那一刻久久珍藏在心里,并藉此泅渡過漫長時間的茫茫大海。我們不妨這樣理解這個故事:它在瞬間與永恒間搭建起一種富有深意的對望關系,由此探討了個體在時空變幻中的自我安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