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作家赴深圳前海自貿區、大鵬采風
更新時間:2016-12-19
12月13日至15日,廣東省作家協會組織的作家采風團首次前往深圳市前海自貿區和大鵬新區,以“前海探未來、大鵬融古今”為主題進行采風和交流。采訪行程貫穿著創新和繼承的主題,回蕩著現實和夢想的合奏,充分體驗了廣東改革開放極具活力的沃土,明確倡導關注社會現實的創作方向。采風團由省作協副主席、原機關黨委書記李國偉任領隊,團員包括來自全省各地市推薦的會員作家三十余人,省作協組聯部調研員肖馥筠、深圳作協秘書長趙婧等全程陪同。
本次省內采風,是中國作協九大勝利閉幕后,省作協響應黨中央和人民新“召喚”所打響的第一炮。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于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使自己創作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而中央電視臺為迎接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播出的系列專題片《召喚》,宗旨同樣是我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鼓舞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滿懷激情投入到文學藝術創作中的輝煌成就。這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旗幟鮮明地發出新的“召喚”,吹響了作家前進的集結號,要用更多優秀作品回報祖國和人民。因此,省作協黨組書記張知干同志親自部署,組織作家分批前往最能反映當前我省社會主義建設、創新探索精神的廣東自貿區。采風第一站便是深圳的前海自貿區,以及“鵬程”深圳歷史文化根基所在的大鵬區。
在前海自貿區,作家們在南山區作協副主席吳笛的帶領下,親身走進已頗具規模的金融中心、金融街和跨境電商體驗區,在企業食堂與當地職工一同排隊體驗員工餐,車觀了動土施工中的龐大建筑群和基建設施;并獲邀進入前海博覽館,通過專業講解、全景地圖、聲光電模型、環幕投影、圖片資料、互動屏幕等形式,全方面、多層次地了解和體驗了自貿區總體規劃。
作家們對在自貿區最常看到的一句話“中國夢·前海夢”感觸尤深。廣東自貿區是在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關懷與支持下,面向二十一世紀、推進改革開放縱深的重要舉措。前海自貿區自2015年4月掛牌成立以來,逐步建設打造三大功能區域,借助深圳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優勢與經驗,發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作用,整合深港兩地資源,集聚全球高端要素,重點發展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及專業服務、港口服務、航運服務和其他戰略性新興服務業,推進深港經濟融合發展,打造亞太地區重要生產性服務業中心、世界服務貿易重要基地和國際性樞紐港。眼前是拔地而起的未來新都市,作家們大有相逢恨晚的喜悅,內心澎湃著夢想萌芽、旭日東升般的自豪和震撼。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場,產業轉型升級的先行區。前海自貿區更是國內開放度最高、比較優勢最突出的區域之一,集深港合作、一路一帶、自貿試驗區三大國家戰略于一身,是國家唯一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平臺,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支點,也是廣東自貿試驗區的重要板塊。作家們尤其興奮的是,自貿區的未來不僅在于繼續拉動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還在于她探索著以人為本、綠色生態、多元文化交流的未來新型都市區。前海夢,也正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一個輝煌縮影,她體現的正是深圳人、廣東人乃至中國人勇于開拓、探索未來的可貴氣魄。站立在前海自貿區土地上,作家們已經強烈感受到祖國母親強勁脈搏的生命力,對有幸掌握現代化建設第一手信息感到欣喜莫名,并且深受啟迪,一切優秀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化創作,都需要敢為前人所未作的獨立創新品質,希望把采風吸取到的精神能量灌注到日后創作上。作家們表示,這表明廣東題材同樣具備著國際化意義和重要性,都強烈激發了他們對本省現實主義題材的關注和信心。
隨后,采風團前往深圳另一側的大鵬,這里是行政上的“新區”,卻是深圳保存古建筑、人文風俗最完好的老城鎮。作家們在大鵬作協主席焦朝發的帶領下,依次參觀了完好保存了明清兩代中國南部海防軍事要塞、擁有六百多年抵御外侮歷史的大鵬所城;以豐富礦石標本和生動多媒體技術再現深圳億萬年地質史和古生物史的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保留了現代革命史重要遺跡的東江縱隊北撤紀念園;善用本土自然人文資源、新舊結合的大鵬海濱民宿特色小鎮。晚上,采風團還和當地作家座談交流,并邀請了省作協主席團成員、深圳作協副主席相南翔作演講,他從現實切入、歷史承接、情感蘊藉、寓言品質、語言機鋒五方面暢談了文學創作和品鑒的獨特心得,并和團友們熱烈交流。
回到深圳市區,作家們還漫步了見證著深圳從小漁村逐步蛻變成車水馬龍大都市的東門老街,充分感受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的生活氣息,加深了對深圳都市化進程的直觀體驗。
許多團員和普羅大眾相似,以往對深圳印象著重在于特區成立三十余年的飛躍歷程和五光十色的都市商業氣息,而通過參觀,可謂是一次重新發現的認知和感悟歷程。一個地域、一個族群,但凡有所作為,絕非無源之水,而是深深根植于本地的自然資源、歷史遺產和人文傳統,通過新舊結合、推陳出新,選擇最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才能取得成功。采風團員都是懷著文學夢投身創作事業的追夢人,身處大鵬,他們目光跨過了特區三十余年的光陰,延伸到更為悠久和廣闊的自然史、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串聯起一條較為完整的從古到今、開拓未來的時間鏈,并再次感悟到中國夢和文學夢息息相通的真諦。深圳如此,廣東和中國更如此,只有完整、全面地認識歷史,才能嚴肅、深沉地書寫歷史,才能客觀、理性地觀察當下,才能尊重自身發展獨特道路,從而關愛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的民眾,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從而創造出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的優秀文學作品。作為廣東作家的一員,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足音,立足本土的歷史與文化,聚焦現實與創新,高揚時代精神,才能以多種形式呈現多彩廣東、偉大祖國,為南粵人民提供文化自信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底氣,從而實現自身文學夢想。
團長李國偉在座談致辭時同樣提到,今后省作協將繼續貫徹落實關注現實、關注人民的創作主旋律,組織這樣具時代氣息和人文情懷的采風活動,為廣大會員作家灌注更多精神正能量,也為基層會員作家增添更多溫暖。
大鵬作協副主席袁家驊、龍華作協副秘書長柏亞麗等當地作協負責人參加了接待交流。
(文字、攝影:梁健輝)